大家好,我是老概,一個有態度的財經自媒體。
雖然是週末,但是好訊息不斷,看上去週一不漲都不好意思,但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本篇就來和大家一起捋一下。
一,未來幾個月很美
最新出爐的PMI資料驚豔了全場,製造業PMI資料,代表了製造業的景氣度,在內外部當前嚴峻的挑戰下,能三連漲很不容易。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在懂王加稅大棒正式落地之前,美國企業和居民囤貨意圖明顯,對應到我們這裡,就是新出口訂單指數環比上升了0.8pct。這其中,小型企業的表現尤為明顯。所以市場普遍預計這兩個月的資料會比較好看,這也是週末市場交易的一個主要原因。
而現在關鍵要看懂王上臺之後到底先做啥,大家不要覺得他時間很多,實際他只有2年時間,一旦中期選舉失敗,意味著後面就很難有什麼大的作為,那麼究竟如何選,如何做,我想這對他自己也是考驗,而這也將影響到我們的程序,起碼也是見招拆招了。
二,錢開始出來
有小夥伴對我前面說的同業存款利率的事情還不明白,說這個和股市有啥關係,其實這裡指的就是非銀機構在銀行的存款,它們手中有大量現金,暫時沒有花出去但隨時要用的錢,就會存到銀行。同業存款成了一個高息又保本的產品,這足以讓錢在體系內空轉。現如今央媽出手整治同業存款“手工補息”亂象,就倒逼大量資金出來,這樣的話,股市對債市的輸血也會告一段落,所以間接利好股市。
一不缺錢,二又是悲觀預期淡化,那麼行情自然是要有所表現的,加上年底又是A股傳統表現期,似乎上漲已是板上釘釘。
其實我在之前說過,A股市場的最大特徵不是誰做的分析透徹,而是一大批「大聰明」在搶跑,這是核心,搶跑就會導致行情快起快落,那麼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就是剛反應過來,行情就結束了的趕腳。
化解這個問題,核心在於你的選擇不能和機構不同頻,否則你的選擇就是情緒性上漲,這也是今年最大的挑戰,很多股票是上漲,但是那是受到了市場情緒的感染,是散戶自己在玩,結果這後續的資金一斷,就難以為繼。
實際就是搞清楚,上漲究竟是「主導式上漲」還是「跟風式上漲」。「主導式上漲」,就是由大資金主導的上漲,只要大資金的共識不破,那就足以推升股價重回高位。「跟風式上漲」,就是因為市場反彈而出現的情緒性上漲,顯然這種上漲,很可能就是散戶覺得跌多了而參與的,很難持續。
三,「主導式上漲」VS「跟風式上漲」
如何才能分清楚「主導式上漲」還是「跟風式上漲」?傳統的方法並不容易,看下圖:
是單日大陽線更具有上漲潛力,還是連續三天飄紅更像是上漲訊號呢?顯然,單純看走勢的話,其實很難識別!
咱要明白一點,現在機構資金多了,所以大資金可能每天都在進進出出,但不等於每天都在掌控交易,大資金掌控交易的時間一定是大資金行為活躍的階段,雖然大家都知道,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與散戶是完全不同的。但問題是,多數人根本看不出這種不同。但其實早就有這樣的大資料統計工具了。簡單說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為」資料先儲存下來,經過長期的積累後,再透過大資料模型計算,我們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為」特徵了,大家看下面的資料:
圖中橙色柱體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資料系統中反應機構資金活躍程度的「機構庫存」資料,「機構庫存」資料反映了機構資金交易的意願,如果「機構庫存」資料越活躍,那就意味著參與交易的機構資金越多,機構資金參與的時間也越長。
一隻股票,如果參與交易的大資金形成合力,那麼表現出來的就是交易行為應該非常積極?一隻股票,如果參與交易的大資金沒有達成一致,那麼交易行為上還會很積極嗎?
所以,從上圖中不難看出,左側的股票雖然只有一天大漲,但是「機構庫存」資料從前期調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出現,說明機構大資金早就形成共識,積極參與交易;反觀右側的股票,雖然連續三天反彈,但是「機構庫存」並沒有出現,說明機構資金沒有積極參與交易,很有可能就是散戶覺得跌多了,搶一把反彈。眼下誰在跟風,誰是主導,一目瞭然。
雖然我們說最後股價究竟如何表現,在走出來之前,誰沒有辦法預判,但起碼我們自己看到資料後,心裡會更加踏實一些,起碼我有自己的判斷方法,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看下圖:
事實上,最終得結果也證明了,當時的選擇是合適的,但是如果沒有「機構庫存」資料,也就是看不到「行為合力」的話,面對這一幕就很難說一定做出合理的選擇,或許最終也可以有好的結果,但那更多的就是運氣,運氣是不可能常常伴隨我們的。
市場中的各種分析,無論是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亦或是其他很多分析方法,核心都是在分析「將會發生什麼」,而忽略了最核心的一點,即:無論發生什麼,都是因為行為變化了,所以才會發生,所以「要看清股價背後發生什麼,就要看清資金行為」。
真相很殘酷,但不知道真相會更殘酷。本篇就聊到這裡,關注老概,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宣告以上相關資訊是本人在網路收集,希望大家喜歡!部分資料、資訊,如有侵權,請聯絡本人刪除。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與操作。所有以本人名義涉及投資利益關係的,都是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