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低迷,收入驟降,淨利直逼盈虧臨界點。走馬換將之後,上汽……
11月27日,隨著上汽集團董事長與大眾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落筆簽字,中國最早的合資車企之一——上汽大眾合資期限將延長至2040年。
這對正在中國市場失去地位的上汽集團和大眾汽車兩個中德汽車巨頭,實屬抱團取暖。
2024第三季度,兩家集團財報表現都不樂觀。尤其是上汽集團,更是交出史上罕見的“最差三季報”。這對接任上汽集團舵手的王曉秋和賈健旭,有危有機。
2024年10月,在中國品牌強勢擠壓下,外資品牌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市佔率已僅剩約30%。
曾經不可一世的德系品牌市場份額僅佔15.8%;2021年該數字約為22%。美系品牌在中國市場份額僅剩4%。以至於“合資車企還能活多久”成為熱議話題,嚴重依靠合資車企的上汽集團,業績自然而然受到巨大沖擊。
合資持續遭重挫,淨利直逼臨界點
自今年6月銷量被首次超越之後,7月、8月上汽集團整車銷量均未超過26萬輛,雖然9月有所回暖,但整個三季度該集團82.24萬輛的銷量表現,較去年同期減少超48萬輛,同比下滑37.02%。
其中,上汽大眾三季度同比下滑20.98%;上汽通用更是下滑超80%,季度銷量僅為5.29萬輛(但零售交付數字較高),較2023年同期驟減超22萬輛。
2023年三季度,兩家合資車企佔據上汽集團整體銷量的46.13%。僅過一年,該數字就縮至38.05%。
合資板塊嚴重受挫,上汽集團自主機板塊也並沒有拿出“救世主”的表現。上汽乘用車季度銷量同比下降38.9%,降幅在集團內部僅次於上汽通用;上通五菱(通用汽車參股)、上汽大通分別下滑26.29%和19.44%,表現同樣不甚理想。
只有智己品牌因相對較低的基數,季度銷量同比上漲182.18%,可單季度1.5萬輛的銷量水平,對上汽集團的幫助微乎其微。
當然,歐盟進行反補貼調查對於上汽出口的影響也不得不考慮其中。但整體銷量的低迷表現,還是讓上汽集團今年的三季度業績表現堪稱近10年最差。
10月30日,上汽集團公佈的三季報顯示,季度營收1457.96億元,同比減少25.91%,10年來首次在擁有“金九”的三季度,營收不足1500億元。
更糟的是,今年三季度,上汽集團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即歸母淨利潤)已低至2.8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3.53%。
以此計算,上汽集團三季度的單車淨利潤僅為340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後,淨利潤僅為0.29億元,同比降幅已逼近100%(99.23%)。
對於這幾乎“歸零”的淨利潤表現,上汽集團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因燃油車市場下滑、價格戰空前激烈,公司銷售收入減少,毛利下降,現金流入減少。
三季度,上汽集團毛利137.52億元,同比下滑31.31%;毛利率9.65%,較去年同期減少0.8個百分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73.74億元,同比減少48.09%。
相比之下,與比亞迪三季度21.89%的毛利率水平,同比增長24%、超2000億元的營收,和116.07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兩者已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團營收4304.82億元,同比下降17.74%;歸母淨利潤69.07億元,同比下降近40%;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1.06個百分點至8.91%。
這份業績全面下滑的三季報一經發布,10月31日,上汽集團股價下跌2.35%,報收於12.87元/股。
11月11日,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到上汽集團調研,提出上汽要加速形成轉型發展之勢,要求上海各有關部門形成支援上汽轉型發展的合力。隨後兩個交易日,上汽集團股價連續漲停。
11月25日,該股股價創下2021年12月20日以來最高的19.78元/股。截至11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上汽集團報收17.58元/股,月漲幅達到36.6%,為過去100個月以來的最高漲幅。
三季報釋出之後,多家券商在研報中,對管理層完成換屆的上汽普遍看好,給出“買入”、“推薦”或“增持”評級。
華泰證券表示,上汽集團管理層的調整,將推進內部戰略轉型,後續經營業績有望築底回升。
走馬換將,棄魂求生?
今年7月,原集團總裁王曉秋接替掌舵10年之久的陳虹,出任上汽集團董事長;原集團副總裁、上汽大眾總經理賈建旭擔任集團總裁,陶海龍接任上汽大眾總經理。8月,俞經民擔任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盧曉接替莊菁雄擔任上汽通用總經理......
一連串的高層變動,讓上汽集團在資本市場重拾信心。至於經營表現,也有企穩回暖勢頭。
上文提到,9月上汽集團銷量回暖,這就與新一屆高管團隊上任之後的一連串操作有關。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名爵,合資與自主機板塊借“金九”釋出多款新車,並喊出“限時一口價”。
6.6萬買MG5,16萬拿下(丨),28萬擁有......
在如此之高的優惠力度面前,消費者的選擇就變得簡單起來。今年上半年“30萬的是工業垃圾,十幾萬的i3是工業奇蹟”的故事得以重演。
10月,上汽集團銷量快速回到40萬輛以上,環比上漲28.29%。
11月29日晚,上汽大眾高調宣佈,2024累計銷量突破100萬輛大關。這意味著上汽大眾11月銷量將超過10月的11.35萬輛,再度重新整理年內新高。
同樣,上汽通用表現也開始回暖,前10個月零售銷量遠超過上汽集團公佈的批售銷量。
“一口價”的效果立竿見影,但這恐讓單車利潤再被壓低。不過,在王曉秋帶領下,總算讓外界看到了處在困境之中的上汽集團,重回正軌的希望。
今年挺過去了,明年該如何?
近日有訊息稱,上汽正由賈建旭牽頭與華為展開接觸,或開闢一種不同以往的全新合作模式,而且不排除投資引望的可能。
儘管上汽集團表示“有的話會做相關回應,但目前並不知情”,但這並不能阻止人們的想象。
“上汽不能接受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因為這會使得上汽成為‘軀體’,而華為則成為‘靈魂’。”
距離前任董事長陳虹守住“靈魂”的表態,已經過去三年。
時移世易,如今智慧化,尤其是智駕水平,已成為車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含華量更是上市車企股價表現的“興奮劑”。
目前,華為已集齊“四界”,在中國汽車圈可謂呼風喚雨,不少車企都期盼能攀上華為這個“高枝”。
11月30日,與上汽處境相似的廣汽集團官宣,就智慧汽車戰略合作,與華為簽署深化合作協議,將在傳祺、埃安和昊鉑之外,打造一個全新的高階智慧新能源汽車品牌。
目前,廣汽的埃安、昊鉑機會渺茫,投靠華為,效仿賽力斯、江淮、北汽或許是最好的出路,上汽集團也是同樣的問題,智己、飛凡也難堪大任,後者甚至被併入榮威。
Views of AutosKline:
上汽集團,最早吃到合資紅利的中國車企。依靠合資車企,2018年集團銷量超過705萬輛,迎來巔峰時刻。那一年,上汽集團營收超8876億,歸母淨利潤360億元。
也正因如此,讓其陷入舒適圈。電動化轉型逐漸被新勢力和民營車企翹楚超越,將應對市場競爭的主動權拱手讓人。
陳虹在位的10年,上汽集團從攀上高峰,到墜入低谷。如今,完成權力平穩過渡後,王曉秋、賈建旭治下的上汽,恰好到了不得不做出改變,跳出舒適圈的時候。
前不久,飛凡、榮威重新並軌,上汽拉開了自我修正的序幕。接下來,就看上汽如何面對稍縱即逝的市場機遇。是繼續固守“靈魂”?還是在變革中保住“軀體”?亦或是達成某種妥協和平衡。
眼下的格局,即便如上汽集團這樣的“巨人”,恐怕先讓自己活下去更為迫切與實際。所以,對於新的領導班子,這是危機,但更是機遇,畢竟,再壞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