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虎訊 12月2日訊息,近日,巴巴釋出2025財務年度中期報告。報告中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阿里巴巴收入達到了人民幣4797.39億元(約683.62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4589.46億元增長5%。淨利潤方面,同樣表現出色,達到人民幣675.69億元(約96.29億美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596.96億元增長了13.2%。
報告披露了一系列關於股權激勵和投資損益的重要資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阿里巴巴的股權激勵費用共計人民幣82.77億元(約11.79億美元),相較於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52.01億元,有所增加。這一變動主要歸因於授予給員工的股權激勵數量和平均公允市場價格的調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與螞蟻集團股權激勵相關的費用呈現淨撥回,這是因為阿里巴巴對其持有螞蟻集團的股權激勵進行市值重估,以反映螞蟻集團估值的變動。具體而言,該期間螞蟻集團的股權激勵費用為負15億元,而2023年同期為負674.9億元,顯示出了顯著的收窄。
另外,阿里巴巴還提到了延後一個季度確認所有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損益的情況。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損益為收益人民幣24.83億元(約3.54億美元),而2023年同期則為損失人民幣29.14億元。這一改變主要源於投資減值的同比減少,反映出阿里巴巴在投資組合管理上的靈活應對能力和風險把控機制。
特別是螞蟻集團,其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投資損益為人民幣63.95億元,相較於2023年同期的52.10億元,增長了22.7%。這一資料的變化體現了螞蟻集團在財務表現上的穩健成長及其對阿里巴巴集團總體業績的積極貢獻。
報告還顯示,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商業部門在此期間的收入達到人民幣2004.29億元(約285.61億美元),與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2023.88億元基本持平,微降1%。這一結果反映了直營收入8%的下降趨勢,然而客戶管理收入依然同比增長1%,主要是受線上GMV(商品交易總額)增長的支撐,儘管Take rate(平臺佣金率)的下降部分抵消了這一增長。Take rate的下調源於淘天集團內部變現率較低的新興模式的GMV比例上升所致。
中國零售商業下的直營及其他收入為人民幣499.50億元(約71.18億美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540.66億元減少了8%,主要原因在於電器和消費電子品類的銷售額下降。然而,中國批發商業的收入卻呈現出不同景象,達到人民幣119.38億元(約17.01億美元),相比2023年的人民幣102.19億元增長了17%,這得益於為付費會員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帶來的收入增加。
淘天集團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個月內,經調整EBITA(即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人民幣934.00億元(約133.09億美元),相較於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963.96億元小幅下降3%。儘管客戶管理服務收入有所增加,但使用者體驗投入的加大影響了整體表現。
雲智慧集團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為人民幣561.59億元(約80.03億美元),與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527.13億元增長了7%。這主要得益於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公共雲產品收入的兩位數增長,即使在公司逐漸削減低利潤率專案並聚焦高質量收入的情況下,非公共雲收入的下降也被有效抵消。雲智慧集團的經調整EBITA為人民幣49.98億元(約7.12億美元),與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23.25億元相比增長了115%,主要得益於產品結構調整和運營效率的提升,儘管對技術和客戶增長的投入增加造成一定影響。
國際零售商業部門在2024上半年的收入為人民幣493.09億元(約70.26億美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361.16億元增長37%,主要驅動力來自於速賣通Choice和Trendyol的收入增長。考慮到國際業務的貨幣兌換效應,阿里巴巴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收入受到了匯率波動的影響。國際批發商業收入達到人民幣116.56億元(約16.61億美元),相較於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105.18億元增長11%,主要歸功於跨境業務相關增值服務收入的提升。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經調整EBITA為虧損人民幣66.11億元(約9.42億美元),2023年同期虧損為人民幣8.04億元,這主要是因為對速賣通和Trendyol跨境業務的額外投入,不過部分損失被Lazada變現率和運營效率的顯著改善所緩解。
菜鳥集團的收入在2024上半年為人民幣514.58億元(約73.33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459.87億元增長12%,主要得益於跨境物流解決方案收入的增加。菜鳥集團經調整EBITA為人民幣6.73億元(約0.96億美元),與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17.83億元相比下降62%,這是由於跨境物流解決方案領域增加了更多投入所致。
本地生活集團在2024上半年的收入為人民幣339.54億元(約48.38億美元),與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300.14億元相比增長13%,主要受高德和餓了麼訂單量以及營銷服務收入的雙重推動。本地生活集團的經調整EBITA為虧損人民幣7.77億元(約1.11億美元),相比之下2023年同期虧損為人民幣45.46億元,虧損大幅收窄,主要得益於運營效率提升和規模化效益顯現。
大文娛集團的收入在2024上半年為人民幣112.75億元(約16.07億美元),相對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111.60億元微增1%。大文娛集團經調整EBITA為虧損人民幣2.81億元(約0.40億美元),與2023年同期的虧損人民幣1.38億元相比略有擴大。
除了核心業績指標外,阿里巴巴的所有其他分部表現同樣搶眼,收入達到了人民幣991.79億元(約141.33億美元),與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938.50億元相比增長6%,這主要得益於零售商業中盒馬和阿里健康等業務的顯著收入增長。
在成本與費用方面,阿里巴巴維持了合理的管控。營業成本為人民幣2901.35億元(約413.44億美元),佔總收入比例為60.5%,與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2820.11億元佔收入比例61.4%相比較為穩定。若排除股權激勵費用的影響,營業成本佔收入的比例從2023年同期的61.2%降至60.2%,反映出阿里巴巴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精明決策。
產品開發費用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投入為人民幣275.55億元(約39.27億美元),佔收入比例為5.7%,相較於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246.83億元(佔收入比例5.4%)。剔除股權激勵費用後,產品開發費用佔收入的比例從2023年同期的4.8%微升至5.0%,體現了阿里巴巴在技術創新和研發領域的持續加碼。
銷售和市場費用在該報告期內共計人民幣651.67億元(約92.86億美元),佔收入比例13.6%,與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525.32億元(佔收入比例11.4%)相比有所增加。若不計股權激勵費用,這一比率將從2023年同期的11.3%升至13.4%,反映出了阿里巴巴在電商業務上加大了推廣和市場開拓的力度。
最後,一般及行政費用為人民幣230.57億元(約32.85億美元),佔收入比例4.8%,高於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167.05億元(佔收入比例3.6%)。如果不計入股權激勵費用,一般及行政費用佔收入的比例則會從2023年同期的3.5%增長至4.3%,顯示出公司管理團隊對於業務發展的全面支援。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無形資產攤銷及減值情況。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這一數值為人民幣344.10億元(約49.00億美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491.00億元下降了30%,體現出公司在資產管理上的嚴謹態度和最佳化措施。
商譽減值方面,報告提及,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曾錄得人民幣203.10億元的商譽減值,這主要是由於某一特定報告單位的賬面價值超過了其公允價值所致,但在最新一期報告中未見類似情況發生,表明阿里巴巴在商譽評估與風險管理方面採取了審慎的策略。
經營利潤為人民幣712.35億元(約101.51億美元),佔收入比例15%,與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760.74億元(佔收入比例17%)相比,下降了6%。報告解釋稱,這主要是因為在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中存在一筆高達人民幣690.10億元的股權激勵費用撥回。
阿里巴巴的經調整EBITDA(即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人民幣984.88億元(約140.34億美元),相較於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1012.89億元下降了3%。經調整EBITA(即息稅前利潤)為人民幣855.96億元(約121.97億美元),與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882.16億元相比降低了3%,主要歸因於電商業務的投入增加,這部分影響被收入增長和運營效率的提升所部分抵銷。
其他淨收入或支出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出現了人民幣12.21億元(約1.74億美元)的支出,而在2023年同期則是人民幣27.55億元的收入,這一轉變主要由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產生的匯兌淨損失增加。
淨利潤為人民幣675.69億元(約96.29億美元),2023年同期為人民幣596.96億元。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則為人民幣772.09億元(約110.02億美元),相較於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851.10億元下降了9%。這一調整涵蓋了非現金股權激勵費用、投資收益(損失)、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以及其他若干專案的調整。
截至202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和包含在合併資產負債表上的股權證券與其他理財投資合計為人民幣5543.78億元(約789.98億美元),與2024年3月31日的人民幣6172.30億元相比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