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早盤,受四大行業協會發聲呼籲晶片國產化訊息影響,半導體晶片相關方向領漲。相關ETF方面,截至發稿,積體電路ETF(562820)漲近2%,換手率達8.8%,盤中交投活躍。
相關成分股漲多跌少,納芯微漲超12%,漲超10%,國民技術、卓勝微、國芯科技、富瀚微、上海貝嶺等多股漲幅居前。
積體電路ETF(562820)跟蹤中證全指積體電路指數,前十大重倉股包括中芯國際、海光資訊、寒武紀-U、韋爾股份、瀾起科技等半導體晶片股。
訊息面上,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域性(BIS)釋出檔案,將136家中國實體納入所謂“實體清單”,對24種半導體制造裝置、3種軟體工具和高頻寬儲存器(HBM)增加了出口限制,涵蓋中國半導體生產裝置製造商、晶圓廠和投資機構。華金證券認為,美國製裁落地,半導體各環節國產化行則將至。
12月3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中國通訊企業協會四家行業協會均釋出宣告,針對美國對華採取出口限制表示堅決反對,認為美國相關晶片產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呼籲積極使用內外資企業在華生產製造的晶片。
中信證券表示,四大行業協會呼籲具有風向引領作用,後續其他行業也有望跟進,國內半導體產業整體國產化節奏有望進一步加快,低國產化環節的相關廠商也迎來突破機遇。此外,製造環節也有望受益本土化生產需求提振。
國聯證券指出,根據TechInsights,2022年中國大陸IC市場規模約為1640億美元,生產規模約為300億美元,自給率為18.29%;預計2023年中國大陸自給率達到23.26%,2027年自給率達到26.63%。中國大陸IC生產規模包括中國本土企業製造的晶片規模和外資企業製造的晶片規模,2022年、2023年中國本土企業製造的自給率分別約為9%、12%。積體電路又分為數字晶片、儲存晶片、模擬晶片和微處理器,國內在中高階晶片相對較弱,在微處理器、儲存晶片領域發展較緩慢。國際形勢多變,半導體產業鏈區域化逐漸凸顯,國內半導體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本文機構觀點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代表平臺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