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王”來到十字路口。
1
股東大會
茅臺剛辦了一件大事。
11月27日,召開2024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主要涉及現金分紅、回購股份、消費觸達、國際化等內容。大會有幾個點值得注意:
第一,分紅可觀。
貴州茅臺首次實施2024年中期利潤分配方案,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23.882元(含稅),本次累計現金分紅金額為300.01億元。
很多上市公司的總市值都沒這個數,茅臺在分紅方面還是很大方的,這點值得表揚。拉長時間看,貴州茅臺上市以來的累計分紅金額超過3000億元,給力。
而且,《2024-2026年度現金分紅回報規劃》中明確指出,2024-2026年度,茅臺每年度分配的現金紅利總額不低於當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的75%,且每年度的現金分紅分兩次(年度和中期分紅)實施。
這意味著,茅臺透過制度規劃將分紅形式固定下來,利好投資者。
第二,股份回購。
茅臺透過的《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方案》,明確表示回購股份金額在30-60億元,為公司自有資金,採用集中競價交易方式,且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1795.78元/股(含)。
相比於那些絞盡腦汁減持的上市公司來說,茅臺這點也做的不錯去,也算是樹立了標杆。
第三,全球化展望。
股東大會上,茅臺直言,目標是希望到2035年成為一傢俱有國際化視野、格局、價值以及創造能力的企業,並佔據一定的國外市場。
這幾年,“讓世界愛上茅臺 讓茅臺香飄世界”的口號早已廣為傳播。但從資料看,茅臺的全球化依舊任重道遠。
2023年貴州茅臺財報顯示,國外市場營業收入43.5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不到3%。
在股東大會之外,茅臺也並非高枕無憂。
2
股價跌,酒價跌
一個是股價的回落。
截至2024年12月4日上午,貴州茅臺的股價是1515元/股,這個價格相比此前的高點已經跌去近40%。對於那些買在高點的股民來說,回本之路還很漫長。
從市值看,根據億牛網的資料,貴州茅臺歷史市值一度高達3.26萬億,如今只剩下1.9萬億,蒸發了1.36萬億!
另一個是酒價的跌落。
2024年初,22年飛天(原)53度/500ml茅臺一度漲到3000元。但行情沒有持續太久,11月中旬,22年飛天(原)53度/500ml茅臺價格已經回落至2500元,跌幅達500元。
而且,不僅是這款飛天茅臺,其他多種類的53度茅臺價格也普遍下跌,幅度大約在五六百元左右,散瓶裝飛天茅臺的價格更是一度跌穿2100元的價位。
回看過往,茅臺集中精力走高階路線,從2000年開始,飛天茅臺至少經歷10次提價,勢如破竹。
誰能想到,昔日被爆炒到3000元以上還一瓶難求的飛天茅臺,竟然會落到如此下場?
對普通買家而言,茅臺酒降價是好事,畢竟更便宜了。對茅臺酒廠而言,就算是跌到2000元以下,離1499元的指導價和1149元的出廠價也還有段距離,不影響賺錢。
影響最大的,是茅臺經銷商。很多酒商之前是2600多元、2700元一瓶拿貨的,如今降到2100元,賣一瓶虧一瓶。
很多經銷商直言,2500元就是“生死線”。
3
經銷商之痛
虧錢賣酒的局面下,茅臺與經銷商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微妙。
媒體報道顯示,今年10月13日,茅臺前經銷商擬召開的維權新聞釋出會被緊急叫停。參與維權的這些經銷商自1999年起便開始經銷飛天茅臺,但在2017年至2019年間,他們的經銷權被集中取消,隨後多次反饋和投訴無果。
這只是一個縮影。
過去兩年時間裡,茅臺打造了“i茅臺”和“巽風數字世界”兩大數字化IP平臺。資料顯示,目前“i茅臺”和“巽風數字世界”的註冊使用者已累計突破6000萬。
而且,2023年上半年,以“i茅臺”為代表的直營化銷量佔比就達到了45%。
直營比例上升,意味著代理渠道的下降。事實上,這些年來,茅臺一直在“削弱”經銷商的影響。
早在2014年,茅臺就斥資1億元成立電商公司。2017年,更是啟動茅臺雲商平臺,要求茅臺的專賣店、特約經銷商、自營公司等,必須將30%以上未執行合同量透過雲商平臺銷售。
從經銷商數量看,茅臺2021年報顯示,其國內經銷商數量為2046家,相比2018年的2987家,三年時間,茅臺減少約900家經銷商。
茅臺砍經銷商乾脆利落,但茅臺的成就,經銷商功不可沒。
例如2014年前後,出於對茅臺的信心,不少經銷商拿出所有的錢甚至貸款來增加進貨量,維持茅臺價格。當時白酒第一陣營中,只有茅臺酒沒有調低出廠價,高階品牌的調性自此深入人心。
茅臺從一款普通的白酒變成酒界的奢侈品,同樣離不開經銷商的努力。
在貴州,一個叫星力百貨的茅臺經銷商,竟然將近80噸飛天茅臺酒拿去質押變現。許多人第一次知道,茅臺不僅成為了“藏品”,還是“金融品”。早年間,雪球等論壇甚至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
最大的囤酒客就是經銷商,他們不但囤茅臺的酒,還囤茅臺的股票,實現了“雙贏”(贏兩次)。
可以說,正是這批忠實經銷商幾十年的追隨,茅臺才能有如今的地位。反觀茅臺近年來的渠道動作,明顯是在拋棄這些昔日“戰友”。
4
尾聲
茅臺現任董事長張德芹曾提出三個“沒有變”——
對中國經濟向好發展的信心沒有變,對茅臺強大的品牌價值認同沒有變,茅臺酒卓越品質的稀缺性、獨特性沒有變。
有些東西沒變,有些東西已經悄悄變化。
資本市場上的茅臺,一度是“神話”。從五糧液手中接過高階白酒頭把交椅後,茅臺攏共經歷了三輪牛市,分別發生在2000年-2007年、2008年-2012年、2015年-2018年,歷經三次浮沉,茅臺在曲折中爬升到了如今的高度,牢牢坐穩了“王位”。
但這幾年,對茅臺的質疑已經出現。
一個世界奇觀是,在A股市值前二十強中,有著兩家賣烈性白酒的。反觀美股,前五名清一色的科技股,包含蘋果、微軟、亞馬遜等。
中國股市之王,應該是一個酒廠嗎?這句話猶如一把利劍,直擊茅臺和它的投資者們。
更關鍵的是行業週期的變遷。
時間回到2012年底,中央出臺“八項規定”,“禁酒令”隨之而來。高階白酒被媒體和社會各界集中火力痛批,整個白酒行業一夜之間進入寒冬。受此影響,茅臺遭遇了酒價和股價的雙重下跌。
地產拯救了白酒。上一輪白酒業績的復甦源於2016年房地產行業的漲價去庫存。中高階白酒的主要消費人群是房地產業務鏈,其中當然包括茅臺。從某種程度上說,白酒股正是房地產的附屬。
如今,房地產熄火,茅臺如何找到新的增長故事?這個問題的答案,關乎茅臺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