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網易財經、網易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5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於11月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以新引質 重煥活力”。全球化智庫特邀高階研究員黃文政接受專訪時就改進收入分配機制、促進生育、教育改革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
以下是對此次專訪內容的要點精編:
詳談“起點收入”:將交易增加值一定比例無償分發給老百姓
在討論人工智慧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時,黃文政提出,人活著本身就是價值,工作只是為了活得更好的代價。除了工作外,人還是基因多樣性的承載者、文化語言的傳承者,孕育傑出人才的人口基數的貢獻者,更是親友的陪伴者和他們人生意義的加持者。然而,按目前的經濟機制,人的價值中只有透過工作才能體現。人工智慧的發展有望挑戰並改變這種偏差。
他表示,人工智慧的發展可能會導致大量工作被取代;這讓社會以更小代價,獲得更大產出,對人類整體本來是天大的好事。但由於機器的迭代會快於人類技能的提升,隨著工作被機器取代,許多人可能變成經濟意義上的“無效人口”,他們缺乏市場所需的技能,從而無法獲得收入而面臨困境。這可能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與技術進步的初心背道而馳。
如何應對這種情況?黃文政很多年前就提出了“起點收入”概念,他的想法類似於無條件普惠性的基本收入,但加上了反饋機制。在他的構想裡,若所有交易能實現電子化,則每筆交易得增加值中的一定比例,可以透過電子化的支付體系分發給全國百姓,該比例可依照就業市場工資走向自動調整,形成一個反饋機制:如果就業市場工資上升,意味著勞動力可能短缺,那麼分配給民眾的錢就應減少;如果工資穩定或者下降,意味著勞動力可能過剩,那麼分配給民眾的錢就應增加。發放物件還可以與年齡掛鉤,在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或者目標生育率時,對新生兒和兒童的發放金額上升,一直升到生育率到位。
此外,黃文政反駁了普遍發錢會導致懶惰的觀點。他認為發展的目標是讓人們更省力,有更多生活方式的選擇,無需過度內卷。即使按照上述思路給民眾發錢,社會也仍然是多勞多得的——那些願意賺更多錢的人會去工作,而不需要賺那麼多錢的人,也可以過上不錯的生活,從而使社會更加和諧。更不用說,生育和養育本身就是最有價值的工作,給新生兒和孩童發錢更能公平地體現這點,從而大幅提升生育率,維持人口的可持續發展。而且,民眾收入增加會真正提升內需,促進經濟和技術發展。
他總結道,經濟發展的目的應該是讓全社會減少總的工作時間,在有更多閒暇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產品和服務。這背後則是技術的提升,而按時空聯絡緊密度加權的人口規模效應則是這種技術提升的基礎。
若生育率提高,我們未來人均GDP會更高,儲蓄和養老金等財富也會更有價值
黃文政認為,如果生育率提高,相對於生育率維持在低位,不僅創新和規模效應更強,讓人均GDP增速更快,也會讓目前的儲蓄和養老金等財富將會在未來更有價值。未來,我們將會依靠這些資產換取年輕人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而若這些可交換的產品和服務變少,這些資產的購買力就會下降。所以,高生育率預示著社會經濟技術水平和人均GDP的提升,這直接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生活品質和的財富價值。
人口趨勢的變化也會對眾多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生育率提高有助於教育、房地產、消費電子、汽車等各個行業的發展。促進生育有助於中國在技術領域獲得強大競爭力,進而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按目前的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推算,中國現在的預期人口只有2.55億,遠低於14億的實際人口。要維持足夠的競爭力和獨立自主,中國人口應該儘快將預期人口恢復到10億以上。
因此,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大生育激勵力度,包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稅收減免等。例如,對生育家庭發放養育金,從0歲到18歲持續發放,金額可根據孩次遞增,一孩每月1000元,第二孩每月1000元,第三孩和後面的孩子每孩每月3000元,使生育家庭能獲得與工作相當的收入,從而提高生育意願。同時,養育金應該由中央政府統一發放,地方政府則可根據情況進一步加碼。這是因生育激勵只有在全國範圍跨期才能形成閉環,而且只有中央政府才有相應的手段。在稅收方面,他建議對高收入家庭生育給予更多稅收減免,如生育三個及以上孩子的家庭可免交個人所得稅,以鼓勵中高收入家庭生育。
此外,他還提出了推動教育改革,緩解家庭教育成本壓力的措施:一是改革考試製度,如增加年內可選擇的標準化考試的次數,降低學生壓力;二是調整學校評價體系,更加註重學生畢業成績和入校成績的提升幅度,而不是隻看學校學生最後畢業成績;三是最佳化教育內容,不只是避短,更要揚長,給偏才足夠的機會,滿足社會多元化需求;四是將義務教育向兩端延展,向上涵蓋高中階段,並向下伸至幼兒園和托兒,同時縮短學制,提高教育效率,減輕學生和特別是家長的教育負擔,鼓勵年輕人先成家後立業,促使年輕人能夠更早婚育,以免未來留下人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