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刀財經 ▲ 做您的私人商學院
還能上演“熹妃回宮”嗎?
作者 :槽值
來源:槽值(ID:caozhi163)
“你有多久沒吃過呷哺呷哺了,還能想起上次吃是什麼時候嗎?”
不久前,呷哺呷哺降價的訊息登上熱搜,一時間看愣了不少網友。
▲圖源:微博話題
遙想十年前,呷哺呷哺還是價效比的代名詞,門口大排長隊是常事,不少人也曾在下班後、放假時呼朋喚友一起吃上一頓。
麻醬和咖哩鍋是無數人的“心頭好”,人均二三十的價格,讓學生黨和上班族都不會太有負擔。
▲圖源:作者拍攝
然而要問“上一次走進呷哺呷哺是什麼時候”,似乎總感覺已經是很久前的事了。
近年來再提起呷哺呷哺,離不開“漲價”“不好吃了”的爭議,也逃不開“虧損”話題。
“2007年第一次吃呷哺呷哺,就感慨世間最好吃的東西莫過於此。2014年呷哺呷哺上市,為了買這隻股票,我特意去香港開戶……後來,這隻股票賠得一塌糊塗。”
一位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呷哺呷哺三年虧了十一億”的話題下如是說。
“越漲價,越虧損”,看似是消費者的獨白,卻也寫出了呷哺呷哺一路以來的命運走向。
01
三年半虧11億,呷哺呷哺跌跌不休?
上世紀90年代,臺灣流行著一種“一人一鍋”吧檯式小火鍋的模式。
1998年,臺灣商人賀光啟在北京創立呷哺呷哺,引入吧檯火鍋模式。
▲呷哺呷哺第一家餐廳——北京西單明珠餐廳開業/圖源:呷哺呷哺官網
區別於傳統火鍋多人一鍋的用餐形式,“一人一鍋”更多以宣傳健康、自在用餐為主。
小鍋集中加熱快,點菜、鍋底也全憑個人喜好,能縮短出餐時間,也可以節約成本。
消費者圍坐於吧檯周圍,根據個人口味選擇底,底料兩三元可以拿下,肉類十幾元左右,蔬菜七元任意雙拼。
當時只需要二十元左右,就可以吃到一份包含鍋底、肉品、蔬菜拼盤、主食、小料的火鍋套餐。
▲圖源:呷哺呷哺官方微博
憑藉著極高的價效比,和標準化的口味,呷哺呷哺受到了許多年輕消費者的擁躉。
2003年,呷哺呷哺喊出了“一人一鍋,非典染不上”的口號,也憑藉分餐制在消費者心中成為乾淨衛生的用餐選擇。
與此同時,我國單身經濟的崛起,極大助推了小火鍋的發展,也成為了呷哺呷哺的助推器。
尤其在作為呷哺呷哺的大本營北京——過去20年,大量外地年輕人來到北京謀求發展,也為呷哺呷哺提供了加速生長的條件。
▲呷哺呷哺以北京為主陣營/圖源:窄門餐眼
在餐飲界流傳這樣一句話:單人模式最大的優勢是“翻檯率快”,且相對容易備餐。
呷哺呷哺“吧檯式”的餐桌設計,壓縮了顧客的私人空間,相應加快了用餐速度。
相對自助的點餐、用餐形式,也提升了單個服務人員的工作覆蓋面積和服務效率。
▲圖源:呷哺呷哺官網
曾有人透露呷哺呷哺服務人員的日常:顧客進店5秒內主動打招呼,等位排號時,15秒內有人招呼。
顧客入座後30秒內要有人招呼並點餐,傳菜員需在點餐後3分鐘內上飲料,5分鐘內上菜,12分鐘內菜品上齊。
一眼望去,店內所有設計和人員,都在為翻檯率服務,讓火鍋也能“快餐化”。
▲翻檯率表示餐桌重複使用率,是衡量餐廳運營效率的重要指標之一,也可以說是餐飲企業業績的“晴雨表”。/圖源:呷哺呷哺官網
有資料顯示,在北京呷哺呷哺翻檯率可高達7,平均每位顧客用餐時間僅為40分鐘左右。
作為對比,火鍋業的平均翻檯率在3~4,2018年巔峰時期的翻檯率則在5左右。
小火鍋的高翻檯率保證了效率,也保證了餐廳的收入。
和傳統火鍋對比,顧客也往往能感受到吃呷哺呷哺後常有的感覺是:等位不會太久,落座上菜,隨來隨吃,吃完就撤。
▲在口味方面,呷哺呷哺也拿捏了大眾口味,番茄鍋、咖哩鍋等產品在網際網路營銷尚未崛起的年代時拿下了不錯的口碑。
不少上班族、學生群體,很多人甚至為了吃呷哺呷哺的麻醬調料專門趕來。
即便如今,在社交平臺上,仍然能看到不少消費者對呷哺呷哺特色產品青睞有加。
▲“呷哺呷哺的麻醬跟咖哩鍋真的保他榮華富貴,我能吃一輩子。”之後的很多年,麻醬一直是呷哺的招牌王炸
2014年,呷哺呷哺力壓海底撈,率先在香港上市,稱為“連鎖火鍋第一股”。
以2013年銷售收入計算,當時呷哺呷哺在中國快速休閒火鍋市場中,已佔據51.9%市場份額。
上市時已經擁有420間餐廳,經營足跡遍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
敲鐘上市之後,本該大展拳腳,發光發熱,擺在呷哺呷哺眼前的,卻並不是預想的道路。
之後幾年,呷哺呷哺開始朝著多品牌、多業務、多板塊的方向發展,動作不斷。
可現實卻是“越努力,越心酸”,自2017年起,呷哺呷哺的發展似乎開始進入瓶頸期。
之後4年淨利潤同比增長開始放緩,分別為14.2%、10.1%、-37.7%和-99.4%。
到了近幾年,“虧損”二字更和呷哺呷哺緊緊捆綁。
2021年~2023年間呷哺集團累計虧損超8億元,今年上半年則虧損2.74億元。
關於上半年業績低迷,呷哺呷哺曾給出說明——
整體市場環境消費呈疲軟態勢且消費降級,餐飲市場競爭激烈,客流到店意願低迷。
這看似解釋了呷哺集團的困境,卻解圍不了呷哺呷哺的困局。
“跌跌不休”的呷哺呷哺,怎麼到了如今的境地?
02
“消費降級”的劫,
落在呷哺呷哺頭上?
在“消費降級的劫”來臨前,很長一段時間裡,呷哺呷哺都在堅持走“高階”路線。
2016年前後,為迎合餐飲行業的升級趨勢,提高利潤水平,呷哺呷哺集團決定轉型。
品牌logo、店面形象、菜品等進行全方位升級,一改以往平價快餐式的品牌形象。
同時增加二人、四人桌位,引入更多優質食材,增加現製茶飲,袋裝小料變為小料臺……
▲改造是徹底的,全方位的。/圖源:呷哺呷哺官方微博
為了貫徹轉型路線,呷哺呷哺全面緊盯高階市場。
從新式茶飲品牌,到高階火鍋品牌“湊湊”,再到高階燒肉品牌“趁燒”全面開花。
旗下品牌齊齊發力,可見呷哺呷哺拿下高階市場的決心。
▲湊湊火鍋門店/圖源:大眾點評
可門店升級了,更高階的定位,更高階的裝修,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更高的客單價。
湊湊火鍋客單價為140元左右,趁燒客單價高達250元,至於原本走平價路線的呷哺呷哺——
有人計算過,2014年~2023年間,呷哺呷哺的客單價由44.4元升至62.2元,漲幅超過40%。
“呷哺呷哺拋棄了它的老baby們”,連漲多年後,類似的新聞將呷哺呷哺送上風口浪尖。
業內觀點指出,呷哺呷哺虧損根本原因在於公司品牌戰略與大眾消費變化相悖,對市場消費變化的反應速度相對滯後。
2018年12月20日,“消費降級”一詞入選年度十大新詞語;同年7月,成立3年多的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過去幾年來,大眾的消費觀念日趨理性,更加註重商品的價效比,“平替經濟”應運而生。比起買貴的,這屆消費者更想買對的。
從後續消費者的反應看來,也印證了這一點,呷哺呷哺的高階路線並不好走。
火熱過一陣的湊湊,對標的是傳統火鍋/高階火鍋,同類市場競爭激烈,且商業模式成熟。
而湊湊的客單價遠超同行,甚至比海底撈還要高上30元,因在價格、服務等方面都不佔優勢,發展難掩頹勢。
再看呷哺呷哺這邊,漲價後在服務和菜品上面的不匹配,也讓其備受詬病。
“一邊漲價,一邊菜品縮水”“呷哺呷哺永別了”,社交平臺上許多消費者留下類似評價後離去。
客單價的提升,帶來的後果是客流量減少,翻檯率也逐年下降。
“以前吃不起火鍋,就選擇吃小火鍋,現在發現小火鍋也吃不起了。”
▲圖源:小紅書
2024年初,呷哺呷哺營運長白楊在巡店時看到了扎心的一幕:
一位本來已經落座的顧客,因為看到菜單價格上漲後離店。
▲圖源:微博話題
如此直觀的反饋,讓“降價”這件事變得刻不容緩。
今年5月起,呷哺呷哺實施了十年來最大力度和規模的降價,將門店套餐價格下調至50元區間,同比降幅超過10%。
“這是向顧客宣告我們的迴歸。”
▲宣傳手冊直言“套餐價重回舊時光”/圖源:呷哺呷哺小紅書
很明顯,呷哺呷哺希望透過調整價格,挽回曾經流失的消費者。
然而,在爭做“火鍋界”“火鍋界蜜雪冰城”的賽道上,始終有人在狂奔。
03
呷哺呷哺,
能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嗎?
所謂“萬億火鍋市場”,向來是內卷重災區。
火鍋餐見資料顯示,2023年全國火鍋行業新開門店7.6萬家,退局者3.4萬家;2024年上半年,退出者多於新進者。
作為火鍋的細分賽道,能在下沉市場快速拓店的小火鍋,內卷程度則往往更為激烈。
據《小火鍋品類發展報告2024》,截至2024年7月,全國小火鍋門店數超5萬家,約佔全國火鍋總門店數的10%。
入場者中,有像呷哺呷哺一樣的專注小火鍋的品牌,如開出809家門店的圍辣小火鍋,開出107家門店的龍歌自助小火鍋;
也有品牌從傳統火鍋賽道加入戰局——如推出迴轉小火鍋的小肥羊,孵化小龍坎Minihoogo火鍋菜的小龍坎,推出“沸派·甄鮮小火鍋”的海底撈;
甚至還有跨界入場者,如推出盛香亭轉轉熱滷的盛香亭熱滷,原本深耕快餐行業的南城香、老鄉雞、吉野家……
▲圖源:小紅書
為了迅速突圍,品牌在菜品上花樣頻出,如農小鍋增加了炸雞、水果、小蛋糕,在各大商場美食城佔據一席之地;
龍歌自助小火鍋加入了章魚小丸子、天婦羅青刀豆、烤麵筋等小吃和蛋撻等甜品,在社交平臺火爆一時,線下門店大排長龍。
▲“一餐能吃105種菜”/圖源:小紅書@半打啤酒加美式,已獲授權
改進店面裝修、座位舒適度、最佳化用餐環境,在贏得消費者好感這一回合裡,無論先來者還是後進者,都使出了渾身解數。
呷哺呷哺還在漲價的那段日子,小火鍋界卷中還不忘開啟狂降價模式。
甚至有人喊出“一杯奶茶錢,一頓好火鍋”的口號:5元的鍋底,9.9的鍋底加調料,3元、5元、7元的菜品……
▲環境比大排檔好,座位很乾淨/圖源:小紅書@半打啤酒加美式,已獲授權
要知道,從過去到現在,價格親民始終是小火鍋的主旋律。
2022年到2024年7月之間,有資料顯示小火鍋的主流人均消費集中在60元及以下。
其中,又以人均消費為20元~40元區間的小火鍋門店數佔比最高,為30.8%。
▲圖源:紅餐產業研究院
“小火鍋的模式,介於正餐與快餐之間,這意味著,價效比是其最根本的護城河。”
“啥都可以加,就是價格不能加”,這一點,呷哺呷哺已有深刻體會。
▲圖源:紅餐產業研究院
行業內“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讓人不禁捏一把汗:降價的呷哺呷哺,還能上演“熹妃回宮”嗎?
一方面,整個小火鍋賽道品牌規模化程度並不高,較為分散。
截至2024年7月,門店數在5家以下的小火鍋品牌數佔比為81.6%,門店數突破百家的品牌數佔比不到1%。
2024年6月時,呷哺呷哺創始人還曾強調“呷哺呷哺是掙錢的”,虧損是閉店等計提減值損失和遞延稅資產減少,不是運營上虧損。
據窄門餐眼資料,呷哺呷哺共有780家門店,在小火鍋賽道中仍然是“佼佼者”。
也就是說,在經過不斷關店調整之後,呷哺呷哺的體量和品牌勢能仍然不可小覷。
另一方面,呷哺呷哺曾陪伴許多消費者,走過拮据卻美好的年輕時光。
“如果它真的從此輝煌不再,我也會懷念,至少它也見證過我滿嘴麻醬的青春。”
▲圖源:小紅書
只不過,爭奪消費者目光的賽場上,有人退賽,就會有更多人立刻補位上來。
呷哺呷哺想重新奪回消費者的心,仍需要接受消費者的考驗,而這份考驗的週期,或許會更久。
寫在最後:安利一個寶藏讀書博主
她們都是普通女性,遭受到的困境也是普遍存在的,沒糟糕到無法生活下去。如果忍忍,也能行。
但是多惠和梨帆都不願意忍耐下去。
夏不綠,不著名作家,出版書籍十餘本,售出多部影視版權,用寫作丈量生活的塵埃。
去影片號、B站、小紅書搜尋「夏不綠讀書」,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用閱讀鑿開心中的冰海,在閱讀這座避難所裡,一起做忠於自己的普通讀者。
- End -
快刀財經已同步入駐:36氪、虎嗅網、鈦媒體、i黑馬、品途網、商界、趣頭條、砍柴網、梅花王、艾瑞專欄、億歐網、創業邦、知乎、雪球、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新聞、一點資訊、網易號、搜狐自媒體、鳳凰網、新浪財經頭條、新浪看點、UC大魚號、天天快報、企鵝自媒體、投資界、思達派、獵雲網、簡書等30多家自媒體平臺。
快刀財經
社群 | 內容 | 連線 | 商學院
商業快媒體、思維孵化器、價值試驗場和洗欲中心。專注網際網路以及網際網路正在影響的其他行業。有趣、有料、有態度,加入我們,擁有您的私人商學院。致力於為使用者提供營銷策劃、社群電商、創業投資和知識充電服務。
投稿、轉載、內容合作,請新增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