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稀土的人,估計都聽過有網友這樣講過。
說日本、美國最聰明,不自己開採稀土,而是從中國大量進口稀土,儲存的稀土都可以用很多年了,比如說日本儲存的稀土,可以用至少50年。
為什麼他們不開採,一是自己的儲備不多,所以很珍惜,二是開採提煉很汙染環境,還有就是看到中國出口多,且賣的便宜,賣的是“土”的價格,當然先消耗中國的,等中國的賣光了,就奇貨可居了。
當然,這個說法是真是假,我們無從考證。
但早些年間,中國確實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開採國、出口國,確實是大量開採稀土,向國外出口,賺取外匯。
不僅如此只圖商業利益的民營企業,仰仗著國內稀土資源豐富,曾經有過一段無序濫採的時期。這些企業瘋狂開採,出口的時候競相壓價,導致惡性競爭,最後還造成巨大的汙染。
工信部部長肖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 我們的稀土沒有賣出‘稀’的價格,只賣出了‘土’的價格 ” 。
所以後來,國家逐步對稀土進行保護,將國內稀土資源整合起來,減少內耗,提升中國對稀土價格的定價權、話語權,不再過度開採,而是要留給子孫後代。
所以後來這種不顧環境的亂開採,甚至惡意競爭的事情就越來越少了,甚至在出口上,我們也管制起來了,不再亂向海外出口,甚至減少出口,儘量從國外進口,先消耗國外的稀土,保護我們的儲備量。
同時,我們在擴稀土時,還往產業鏈的高處、深處發展,做深加工,搞更有技術含量的專利,讓自家技術壁壘越堆越高。
而從2024年年的情況來看,保護稀土資源,已經是卓見成效了,中國稀土出口很少了,反而從中國外大量進口稀土了。
資料顯示,2024年前11個月,我國進口的稀土相關產品為12.33萬噸,金額高達102.7億元,全球第一。而出口稀土只有5.21萬噸,金額為31.8億元,逆差高達81億多元。
從這個資料就可以看出來,我們已經不再向海外大量出口稀土了,進口遠比出口多,我們開始消耗海外的稀土儲備量了,而不是消耗自己的儲備量。
其次,從稀土出口、進口的平均價格來看,我們出口的都是相對便宜一點的粗稀土,而進口的則單價更高的精稀土,將核心資源留在國內,不再輸出。
另外,今年1-11月,我們從美國進口了4萬多噸稀土,佔進口的比例超過40%,美國開始向中國大量出口稀土,我們開始消耗美國的稀土儲備了。
看到這些資料,大家是不是感覺到高興了,終於我們不再賤賣稀土,保護稀土策略效果顯著,如今風水輪流轉,輪到美國賤賣稀土了,中國進口來提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