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業績失速
擴張,擴張,擴張。
這是過去幾年,藥店行業的核心發展邏輯。全國各地的藥店遍地開花,無論是一線大城市,還是十八線小縣城,幾乎每隔50米就能看見藥店的身影,一個小區門口至少有三家藥店。
藥店的“氾濫”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
超過70萬家的全國體量,比滿大街都是的奶茶店還要多十幾萬家!
這一點,作為連鎖藥店的頭部企業——老百姓尤為明顯。早在2022年,老百姓大藥房全國門店數量就已破萬。截至2024年一季度,老百姓大藥房全國門店數量突破1.4萬家,僅次於大參林,位居行業第二。
邁入萬店時代後,公司也未停下擴張的步伐。
根據今年上半年的財報,老百姓淨增1395家門店。而據業績解讀會上的介紹,2024年新開門店主要聚焦拓展湖南、天津等11個優勢省份。
2024年計劃開店4000家以上。2025-2026年公司門店將保持快速擴張,2025年計劃開店5000家,2026年計劃開店6000家。
三年計劃開店15000家,瘋狂地讓人害怕。
除了擴張門店之外,老百姓還透過併購的模式擴充套件商業版圖。2023年公司在陝西、江蘇、安徽、山東四省共發生9起股權/資產收購,涉及門店數351家(報告期內簽訂收購協議的門店數),其中在安徽收購兩家連鎖,合計涉及231家門店。
然而如此“恐怖”的擴張速度,老百姓藥店賺了多少錢呢?
用資料說話就是儘管開店越來越多,但是老百姓的業績增長越來越慢。
上半年老百姓營業收入約109.4億元,同比增長1.19%;
歸屬淨利潤約5.03億元,同比下降2.05%。
單季度看,第二季度該公司歸母淨利潤大降18.23%。
到了三季度,這個頹勢也沒有扭轉。
資料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老百姓實現營業收入162.32億元,同比增長1.19%。
實現歸母淨利潤6.30億元,同比下滑12.06%,而2024年上半年老百姓歸母淨利潤僅下滑2.05%。
如此大規模的門店擴張,比街邊開奶茶店都要激進,但帶來不了業績的實際增長。
老百姓這是擴張了個寂寞?
多事之秋
除了業績增長乏力,利潤陷入虧損以外,老百姓公司的內部還存在更深層次的管理問題。
今年7月30日,老百姓大藥房釋出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謝子龍被留置、立案調查。
此事一出,市場上充滿了不安。7月31日,老百姓大藥房盤中跌停,跌幅為9.98%。
老百姓大藥房表示,謝子龍所涉事項與公司無關,截至公告出具日,公司未收到相關機關的通知,也未被要求協助調查。
被公告留置的10天前,謝子龍還在一場攝影活動中公開露面。
據媒體報道,7月20日上午,湖南省老攝影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在長沙舉行,謝子龍以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副主席、湖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的身份出席。
從頭銜來看,謝子龍曾是全國勞動模範,十一,十二,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員等一堆的榮譽。可還是逃不過被留置的命運。
當然,被留置雖然並不意味著被調查人一定違法犯罪,這只是調查的程式之一。
然而他這個身份的人突然傳出被留置、立案調查,大機率也是確有其事。
雖然如今還沒有定論,糟糕的股票表現,表明資本市場對老百姓大藥房的諸多質疑。
今年以來,老百姓大藥房的股票表現一直不佳。自最高點27.55元/股跌之後,其股價一路下跌,最低跌到11.57元/股,市值近乎腰斬。
近幾年,老百姓大藥房多次因違規行為受到行政處罰。
2022年12月,老百姓大藥房連鎖天津市某門店捆綁銷售連花清瘟膠囊哄抬價格,被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警告並罰款50萬元。
2023年5月,老百姓大藥房湖南省常德市某門店,因特門藥品價格高於公立醫院掛網採購價而受到行政罰款。
此外,老百姓大藥房在上海、天津、山東等地的門店也因違規釋出處方藥廣告、哄抬價格、銷售不合格藥品等問題而頻繁受到處罰……
還有老百姓大藥房的負債也不低。近年的平均負債率要略高於其他藥品零售巨頭,如大參林、益豐藥房。截至2023年底,老百姓的資產負債率達到65.67%。
老百姓大藥房的流動負債從2019年的53.48億元上升至2023年的111.6億元。2023年末,短期借款為8.00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4.84億元,而貨幣資金餘額僅為19.75億元。這表明公司正面臨一定的資金壓力。
“靈魂人物”謝子龍被查之後,老百姓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難度更上一層樓。
商業模式遭遇挑戰
當然,老百姓的問題並非個例,而是整個大趨勢、大環境讓他們的發展不再停留舒適區——
連鎖藥店的增量時代正在落幕。
當前,真正和老百姓構成競爭的,不是大參林、不是一心堂,更不是益豐這些老對手,而是線上藥店。
從成本端來看,我們做一個粗糙的估算:連鎖藥店下的一個實體藥店,2個人工資12萬元+6萬元房租、物業、水電+0.5萬元管理費,含資質、網路、系統使用維護+0.5萬元裝修、維護,改造費用=19萬元。
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研發費用+稅費按照2萬元計,一家連鎖藥店下一個實體藥店,每年的費用大約是21%。
也就是說78元的藥,賣到100元才有利潤。而線上平臺的藥店,這些大多可以省下來。
另一方面,從渠道端傳統門店也是遭遇降維打擊。藥品的流通環節,從廠家生產出藥品銷售給第一環節的價格是出廠價,一般來說只要不是特別有名的廠家或者特別有名的廣告品種,這個價格基本不會太高,明星廠家和廣告品種不會把利潤讓給流通環節的。
這類的品種價格比較透明。第一環節一般來說是全國總代,或者區域總代。他們把藥品在分銷給下面的藥品批發企業,這個環節比出廠價至少貴了10-20%,更高的有100%以上,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
這個和品種有密切關係,有的藥成本很低,但是市場指導價高,差價利潤就出來了。
而第一環節並不是所有藥品都是需要經過總代的,現在由於藥品一致性評價,原料壟斷等導致很多廠家直接發貨,到藥品批發企業的時候按道理價格會比較低一些,但是由於市場保護等原因,都規定了統一出貨價,不得低於這個價格出給零售終端。終端按零售價格賣給消費者有一定的提成,這個價格往往就提高了1-2倍以上。
那麼網上賣的藥品為什麼這麼划算呢,首先得算一筆賬。網店銷售給客戶是流通環節的最後一環,那麼藥品流通環節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利潤,每增加一次流通成本至少增加10%以上。
網店去除了實體門店,藥店人員等費用,網店面對的客戶群體遠比一個實體門店多,採購量也大。採購量往往也是決定藥品成本價的原因,1件貨和100件貨肯定不一樣。僅僅是一個流通環節就至少節約了50%左右!
所以從線下成本和渠道綜合算一下,門店的藥品就不可能有價格優勢,所以線下的市場一定是不斷萎縮的。這也是為什麼老百姓這類頭部連鎖藥店開這麼多店都不增加多少業績的底層原因。
而對於傳統連鎖藥店來說,面對網際網路近乎山呼海嘯般的攻勢,一時半會兒拿不出特別行之有效的辦法,還是玩“跑馬圈地”,一圈就靈的老路子。
但是過度的規模擴張實際上會反噬藥店——隨著藥店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店與店的客流量競爭加劇,藥店單店服務人數的急劇下降。結合中康CMH釋出《2024半年度藥店生存報告》,按七普的常住人口資料,國內各省市藥店店均服務僅2000人,甚至部分割槽域僅1000多人的情況,已趨近於生存的臨界點。
這種情況下,繼續擴張便是下策,要向現實低頭,向管理要增長。相信這些頭部企業都感知到了這一點。
對於老百姓來說,他們真正要做的還不只是做內部革新,而需要“迴歸初心”!
創辦老百姓大藥房之初,謝子龍就舉起“比國家核定零售價低45%”的大旗,透過平價模式突出重圍,使得長沙市總體藥價下降超20%。由此在長沙贏得人心,贏得市場。
2003年“非典”來襲,板藍根價格飛漲,供不應求,老百姓大藥房彼時承諾所有抗非典類藥品絕不漲價,並在全國所有門店免費贈藥,被政府授予“抗非典先進單位”。
老百姓藥店壓根就不需要太多的奇思妙想,只需要迴歸自己的企業名字“老百姓”三個字就行了。我們總說現在行業越來越卷,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看看超市這賽道,完全的同質化,沒有比超市更卷的行業了吧。
還不是出了個“胖東來”這個玩差異化玩到極致的天才。
如何成為藥店界的胖東來,就是老百姓下一步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