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佘宗明
極越,極越,極越……這些天,藉助“閃崩”的撐杆騰空一跳,極越完成了它有史以來的首次出圈。
很多對極越、極氪、極石、極弧、極星傻傻分不清楚的人,這才捋明白箇中的區別。
當“時代的眼淚”太多,弔唁難免不夠用。
循著鉤沉稽古的指南,TMT媒體總會將覆盤筆觸伸向“造車記”。
不得不說,在入局汽車業務上,在成為任正非和成為王興之間,選擇了找夏一平。
如今結局已顯。
與其說李彥宏所託非人,不如說李彥宏只能“託”己。
01
什麼叫“成為”和“成為王興”?
這只是兩種路線的形象化說法。
在錯過自2015年以來的那波造車熱潮後,前些年,科技網際網路大佬涉足汽車,最常見的無非是兩條路徑:
1,像那樣,做智慧汽車解決方案供應商。
自2019年成立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簡稱“車BU”)以來,華為起初嘗試以供應商角色切入汽車行業。
最開始,遭遇了不願“失去靈魂”的車企的抗拒。
到後來,華為推出了三種模式(標準化零部件模式、HI 即Huawei Inside 模式和智選車模式),從提供零部件到幫車企提供產品定義銷售全棧化解決方案,參與深度不斷加深。
2,像王興和那樣,做造車新勢力投資方。
自2019年起,王興連續多次參與理想汽車投資,成為其第一大外部股東。
那,有第三種路徑嗎?
有。雷軍“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All In小米造車。
李彥宏試過前兩種道路:
2018年,李彥宏曾對外表態,“百度不會自己造車,不會自己去開生產線、設計發動機,只做擅長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自2017年起,百度跟威馬汽車成立了“威馬&Apollo智慧汽車聯合技術研發中心”,為威馬量產車型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2020年還攜手量產了L4級無人駕駛AVP自主泊車。
2017年,百度曾投資蔚來汽車1億美元;2017年至2019年,百度曾三次投資威馬汽車,成為其最大外部股東。
但曾雄踞造車新勢力第一的威馬汽車後來因策略失誤掉隊,沒能承載起李彥宏推動百度智慧駕駛技術落地的雄心;2019年,蔚來一度處在生死邊緣,百度選擇離場。
最終這兩條路都不是太順暢。
02
在雷軍下場前,李彥宏也曾接近下場造車。
2021年初,百度官宣跟吉利聯手,集度由此問世。
李彥宏當時說,“集度汽車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把百度多年的自動駕駛技術、智慧座艙技術第一時間推廣到市場上。”
但集度汽車之於李彥宏,跟小米汽車之於雷軍的區別就在於:1,不是百度全資;2,掌舵的是。
你可以理解為,李彥宏在走“第四條路”:他要做跟馬斯克差不多的事情,都是要製造汽車機器人,輸出高階自動駕駛能力,差別是並非自己親自帶隊打仗。
在幾年前新能源汽車賽道競爭就已白熱化的環境下,晚入場本就意味著留給自己的空間不多。
都說“造車是一件殘酷的事,九死一生”,那晚入場的,沒準就是“九九死一生”。
所以,前些年,總有些人勸雷軍“卷海無邊,回頭是岸”。
這時候,要想衝上牌桌,必須滿足兩個前提條件:1,IP要足夠響亮。2,大佬自己下場。
雷軍是兩點都符合,憑著那股“不成功,便成仁”的勁兒,愣是在捲成麻花的市場裡殺出了一片天地。
集度或極越要想成功,原本也需要李彥宏躬身入局。
只可惜,李彥宏IP夠響,但出現在前臺的那個人,是夏一平。
而李彥宏是以股東身份還是以一號位角色入場,對集度或極越的意義大不相同。
這裡面,有很多外部因素,如造車生產資質受限,如百度吉利關係調整,導致百度從離自己造車本來只有一步變成隔著好幾步。
但集度或極越要想從“九九死一生”中殺出,只能靠李彥宏自己下場。
正如小米汽車如果沒有雷軍自己下場,註定會夭折那樣。
03
當百度投入重金而李彥宏處在“身後”時,問題就在醞釀中了。
2021年,蔚來汽車CEO李斌說:“造車需要儲備的資金門檻,幾年前我說的是200億,現在沒有400億可能都幹不了了。”
入場已晚的極越,要靠燒錢續命。
極越燒的錢,主要就來自百度跟吉利。
公開資料顯示,極越汽車前身集度汽車在2021年3月獲得3億美元啟動資金,2022年1月集度汽車宣佈完成近4億美元的A輪融資,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投入。
自己花自己錢,通常會省著花。
但崽花爺錢就未必了——尤其是碰上那種大手大腳的。
反正權責關係並不對稱。
這兩天,很多人覆盤極越閃崩問題時,會歸因於“攢局造車的致命傷”,會提到“內耗三角局的病症”。
究其癥結就在於:共同擔責,就是共同不擔責。
夏一平在決策時,“營銷、產研、軟體、硬體全部要自己拍板”的他被當做創始人,在如今擔責時,又無形中把自己歸為職業經理人,就是其直觀反映。
這兩天極越員工萬字長文激起的風波,就挺耐人尋味。
如,萬字長文曝出,夏一平在部門大會上辱罵員工4小時,自稱“營銷天才”,後來在某評審會上面對“這一塊您是專家呀!”的馬屁說“我哪方面不是專家!”
又如,極越公關負責人回懟員工萬字長文:“公司到今天都是老闆的問題,員工都沒有責任?”……
這說明,所謂“錢”的問題背後是“人”的問題。
李彥宏不會沒意識到找到靠譜人士的重要性。前極越中層人士透露,“夏一平不是李彥宏的首選,他甚至最初沒有透過李彥宏的面試。”
只不過,在“準造車”這事上,最靠譜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他自己下場。
這是前提。
04
當然了,對李彥宏而言,沒有All In造車,也可以理解。
造車本就不是百度涉足汽車領域的唯一切入點,更何況,百度AI的大盤子裡不只智慧駕駛這一項。
百度在汽車業務上是多條腿走路,開發無人駕駛出租車(蘿蔔快跑),為車企提供智慧汽車解決方案並佈局車路協同、智慧城市等TO G業務(賦能B端和G端),也是優先順序很高的事宜。
時至今日,蘿蔔快跑如今處在中國無人駕駛出租車第一梯隊,成了可堪跟谷歌Waymo、特斯拉Cybercab PK的存在。
就賦能車企來說,百度沒有等到最好時機——無論是彼時車企都不太願意“失去靈魂”,還是威馬汽車折戟,都讓百度失去了為自動駕駛技術突破積累高質量資料的重要抓手。這是百度不得不轉向“近乎造車”的主要因由。
現在看,若百度摸著華為過河,找到自己的“塞力斯”、打造出自己的“問界”來,沒準也會有很多車企願意向其交出靈魂。
要知道,百度自稱,過去十年來堅持壓強式、馬拉松式的研發投入,目前已為自動駕駛和AI研發投入已超過1700億元,百度Apollo積累了超過1億公里的高級別自動駕駛安全測試里程,擁有超過5000項自動駕駛專利。
百度需要的是時間。
而今,極越閃崩,意味著“第四條路”此路不通。
百度數十億投入,也許是打了水漂。
但正如段永平說的,及時止損,再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一個長期的漏船上面,那麼換一艘船花的力氣要遠遠少於給這艘船打補丁的力氣。”
All In 生成式AI,重點發力“三架馬車”——搜尋、雲和自動駕駛,這成了李彥宏和百度正聚焦的核心事項。
這未嘗不是放棄漏船後找到最堅實的那艘船。
05
理查德·耶茨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做一件真正忠於自己內心的事情,那麼往往只能只能一個人獨自去做。
在極越閃崩後,理想汽車CEO李想也寫下了幾段話。
他說,超大企業創造新業務的成功率都低於10%,創業者不要太把自己神話,更不要把自己想象成創業之神的能力和號召力。
他還說,從0到1階段,創始人親自帶隊打仗、事情親力親為是必須的。
“親自帶隊打仗”“親力親為”……都點中了極越危局的要害。
對百度而言,只要能這些用到AI佈局上,用來強化百度的AI技術能力優勢,未嘗不是好事——事實上,在AI戰事上,李彥宏確實拿出了跟投入極越上不一樣的勁頭。
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車業務上,百度曾有意投資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據騰訊新聞《潛望》爆料,因無法接受百度團隊擬出的競業條款,如“地圖、自動駕駛等必須用百度的”,最終李想跟百度沒能談妥。
如今看,李彥宏若是將砸在極越上的錢用來投李想——就像王興投李想那樣,純財務投資,收益也很可觀。
但試錯總是更好地邁向下一程的探路。
拿歷史後視鏡看事情容易,但更重要的,終究是朝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