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傳統佳節,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對於金融市場來說,也似乎有著特別的“魔力”,春節開門紅出現的機率較大,這背後有著多方面的深層次原因。
從歷史資料來看,春節開門紅的機率較大。過去20年中,春節後首個交易日、節後5個交易日以及節後10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上漲的機率都相當可觀。例如節後5天上漲機率達75%。這種歷史表現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的心理預期,使得他們更傾向於在節後積極參與市場,從而推動市場上漲。
政策預期的強烈支援是重要因素之一。春節後距離兩會召開的時間較近,兩會往往是政策的風向標。投資者會提前對兩會可能出臺的政策進行預期和佈局。比如說,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等預期,會在兩會期間得到具體落實和貫徹,會給市場帶來積極訊號,促使資金提前流入市場,為節後市場開門紅創造條件。
增量資金的進入也是關鍵。春節前,年終獎發放等因素使得個人可支配資金增加,同時公募基金等機構在年底清算後會逐步建倉。這些資金的流入為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彈藥,推動市場上漲。像此前《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的出臺,就明確了不同型別機構入市資金比例和考核週期等,預計帶來大量增量資金。
市場的風險偏好在節後也會提升。春節是歡樂祥和的節日,人們在心理上更傾向於樂觀和積極的心態。節後開市,投資者“新年新氣象”的心理會使其更願意冒險投資,風險偏好明顯升高,更願意參與到股票市場中。
此外,從全球市場的角度來看,春節期間全球多數股市表現較好,尤其是與A股關聯度較高的港股和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的良好表現,也會對A股的市場情緒起到提振作用。
當然,雖然春節開門紅的機率較大,但是投資者不能賭春節後的漲跌。投資都是反人性的,捕獲春節行情需要提前埋伏,看漲不追漲,等風不追風。
祝所有股友蛇年財源廣進,買啥漲啥,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