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價波動過程中,有的位置出現了橫盤之後,後期就可以轉為上漲趨勢,一旦轉為上漲趨勢,那麼後期利潤巨大。
但是有些位置出現橫盤之後,震盪幾天繼續下跌,結果就造成進場的人,進場之後馬上被套,而且深套。
不光是橫盤震盪過程中,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在明顯的下跌過程中,開始出現反彈上漲的時候也總會出現這種情況,你不進行吧,股價繼續上漲,甚至大漲,而一旦你開始進場,股價馬上就下跌,結果就是自己進場即是高點。
那麼同樣的一個位置,或者同樣是出現反彈過程中,為什麼有的位置進場就下跌,而有的位置卻能繼續上漲呢?我們應該如何區分呢?
首先股價想要上漲,或者說想要持續上漲,那麼肯定要走勢比較強,才具備持續上漲的潛力,如果本身走勢就很弱,那麼上漲的持續性是很差的。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區分走勢的強弱呢?這就像開車時一樣,如果區分一輛車的效能好不好,強不強,最為簡單的一個測試方法就是看能不能爬坡,能爬多大的坡。
那麼股價的整體走勢強不強就是要看這種走勢能不能吃掉壓力位,所以當股價在下跌過程中,雖然出現了反彈,但是肯定不會是每次反彈都能上漲很多,幅度很大,有的反彈就是曇花一現,不光反彈的時間短,而且反彈的高度也小,而這種反彈就屬於是沒有力度的反彈。
所以我們不能看見反彈陽線就去進場追,而是要看這種陽線具備不具備持續性,如果在下跌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縮量走勢,那麼一般後面就要出現反彈了,如果在這種明顯縮量的情況下出現的反彈,我們要過觀察一下。
觀察這種反彈的位置上面,是否有明顯放量的陰線,因為在股價波動過程中,套住人多的位置,都是那些放量的陰線,縮量陰線裡面套住的人是比較少的。
所以放量的陰線就像是一個坡度比較大的斜坡,如果股價雖然是出現了反彈,但是不能吃掉這種放量的陰線,而是在這種位置下面就止住上漲走勢,或者在漲到這種放量陰線下面的時候,我們是不能盲目去進場做反彈的,因為後期能否上漲,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而在這種情況下,去盲目進場就很容易出現進場就是高點,進場就套的情況,而如果股價能吃掉這種位置,就相當於這輛車能爬上很大的坡,說明這輛車的效能是比較不錯的。
所以我們不能看見陽線就進場,要對這種反彈做一個區分,只能做那種反彈力度比較強的,而不能做反彈力度比較弱的,或者識別不出來反彈力度強弱,那麼我們就多觀望一下就可以了,以上都是本人的一點點淺薄的看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