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310.5億元,比上年下降3.3%(按可比口徑計算,詳見附註二)。
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397.3億元,比上年下降4.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6166.4億元,下降3.6%;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7637.9億元,下降1.7%;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245.8億元,增長0.5%。
2024年,採礦業實現利潤總額11271.9億元,比上年下降10.0%;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55141.1億元,下降3.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7897.6億元,增長14.5%。
2024年,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利潤比上年增長17.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5.2%,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長14.2%,紡織業增長3.4%,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裝置製造業增長3.4%,專用裝置製造業增長1.1%,通用裝置製造業增長0.7%,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0.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下降2.0%,汽車製造業下降8.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下降8.6%,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22.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45.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4.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由上年盈利轉為虧損。
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7.7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1%;發生營業成本117.31萬億元,增長2.5%;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39%,比上年下降0.30個百分點。
2024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78.54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5%;負債合計102.71萬億元,增長4.8%;所有者權益合計75.83萬億元,增長4.2%;資產負債率為57.5%,比上年末上升0.1個百分點。
2024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6.0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6%;產成品存貨6.44萬億元,增長3.3%。
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16元,比上年增加0.36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8.59元,比上年減少0.01元。
2024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79.5元,比上年末減少2.7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86.1萬元,比上年末增加6.9萬元;產成品存貨週轉天數為19.2天,比上年末增加0.1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4.1天,比上年末增加3.9天。
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1.0%。
表1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財務指標
分組
營業收入
營業成本
利潤總額
金額
(億元)
比上年增長
金額
(億元)
比上年增長
金額
(億元)
比上年增長
總計
2.1
2.5
-3.3
其中:採礦業
-5.2
製造業
2.4
2.7
-3.9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2.8
2.3
14.5
其中:國有控股企業
0.1
0.9
-4.6
其中:股份制企業
2.8
3.3
-3.6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0.5
-0.4
-1.7
其中:私營企業
2.4
2.5
0.5
注:
1.經濟型別分組之間存在交叉,故各經濟型別企業資料之和大於總計。
2.本表部分指標存在總計不等於分項之和情況,是資料四捨五入所致,未作機械調整。
表2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指標
分組
營業收入
利潤率
每百元營業
收入中的
成本
每百元營業
收入中的
費用
每百元資產實現的
營業收入
人均營業
收入
資產負債率
產成品
存貨
週轉天數
應收賬款
平均回收期
2024年
2024年
2024年
2024年末
2024年末
2024年末
2024年末
2024年末
(元)
(元)
(元)
(萬元/人)
(天)
(天)
總計
5.39
8.59
79.5
57.5
19.2
64.1
其中:採礦業
42.3
57.4
13.2
48.9
製造業
4.63
8.84
92.3
56.9
21.5
65.6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6.24
5.56
42.1
60.4
0.9
57.2
其中:國有控股企業
5.77
6.57
58.7
57.3
11.7
49.3
其中:股份制企業
5.10
8.53
78.0
58.5
19.4
62.0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6.58
8.87
86.3
52.8
18.4
73.1
其中:私營企業
4.54
9.67
59.0
23.4
66.0
表3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財務指標(分行業)
行業
營業收入
營業成本
利潤總額
金額
比上年增長
金額
比上年增長
金額
比上年增長
(億元)
(億元)
(億元)
總計
2.1
2.5
-3.3
煤炭開採和洗選業
-7.8
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
2.4
6.1
14.2
黑色金屬礦採選業
2.6
4.3
-2.9
有色金屬礦採選業
8.9
5.3
17.3
非金屬礦採選業
0.9
2.7
-4.1
開採專業及輔助性活動
-1.4
13.0
其他採礦業
17.3
-4.4
13.0
-3.0
1.1
(注1)
農副食品加工業
-3.0
-3.4
食品製造業
4.9
4.5
6.3
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
2.8
1.9
7.1
菸草製品業
2.8
1.7
5.3
紡織業
3.6
3.3
3.4
紡織服裝、服飾業
2.8
2.9
1.5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
3.7
2.9
1.6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1.1
-0.9
傢俱製造業
0.4
0.6
造紙和紙製品業
3.9
4.0
5.2
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
2.4
2.2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
3.7
3.6
4.8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
-3.7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
4.2
4.8
-8.6
醫藥製造業
0.0
2.0
-1.1
化學纖維製造業
5.7
5.1
33.6
橡膠和塑膠製品業
4.8
5.3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9.6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6.2
-6.1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16.1
15.4
15.2
金屬製品業
2.4
2.5
-2.1
通用裝置製造業
2.5
3.0
0.7
專用裝置製造業
2.3
2.5
1.1
汽車製造業
4.1
5.1
-8.0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裝置製造業
10.9
10.7
21.5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裝置製造業
7.3
7.5
3.4
儀器儀表製造業
4.3
4.4
3.5
其他製造業
8.4
7.5
21.4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4.4
3.8
11.5
金屬製品、機械和裝置修理業
18.3
19.1
21.5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2.7
1.9
17.8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4.4
4.9
-1.2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0.4
-1.0
5.5
注:
1.其他採礦業上年同期為虧損,無法計算同比增速。
2.本表部分指標存在總計不等於分項之和情況,是資料四捨五入所致,未作機械調整。
附註
一、指標解釋及相關說明
1.利潤總額: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收入扣除各種耗費後的盈餘,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盈虧總額。
2.營業收入:指企業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生產經營活動形成的經濟利益流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3.營業成本:指企業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實際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營業成本應當與營業收入進行配比。
4.資產總計: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5.負債合計: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6.所有者權益合計: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
7.應收賬款:指資產負債表日以攤餘成本計量的,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應收取的款項。
8.產成品存貨:指企業報告期末已經加工生產並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可以對外銷售的製成產品。
9.營業收入利潤率=利潤總額÷營業收入×100%,單位:%。
10.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單位:元。
11.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營業收入×100,單位:元。
12.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平均資產÷累計月數×12×100,單位:元。
13.人均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平均用工人數÷累計月數×12,單位:萬元/人。
14.資產負債率=負債合計÷資產總計×100%,單位:%。
15.產成品存貨週轉天數=360×平均產成品存貨÷營業成本×累計月數÷12,單位:天。
16.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360×平均應收賬款÷營業收入×累計月數÷12,單位:天。
17.在各表的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欄中,標“注”的表示上年同期利潤總額為負數(即虧損)或為0.0億元;數值為正數的表明利潤比上年增長;數值在0至-100%之間(不含0)的表明利潤比上年下降;下降幅度超過100%的表明由上年同期盈利轉為本期虧損;數值為0的表明利潤與上年持平。
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營業收入等指標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徑計算。報告期資料與上年所公佈的同指標資料之間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計算增速。其主要原因是:(一)根據統計制度,每年定期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調查範圍進行調整。每年有部分企業達到規模標準納入調查範圍,也有部分企業因規模變小而退出調查範圍,還有新建投產企業、破產、注(吊)銷企業等變化。(二)加強統計執法,對統計執法檢查中發現的不符合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要求的企業進行了清理,對相關基數依規進行了修正。(三)加強資料質量管理,剔除跨地區、跨行業重複統計資料。
三、統計範圍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年主營業務收入為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四、調查方法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狀況報表按月進行全面調查(1月份資料免報)。
五、行業分類標準
執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4754-2017)。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