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大廠轉行出路有三件套: 保安、保潔、保險。
如果前兩者是過於誇張的戲謔調侃,畢竟尊嚴是每個大廠畢業中年人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到走投無路不像電影《逆行人生》主角一般折腰。但近幾年,的確有越來越多人投身賣保險大潮了。
過去提到賣保險,大家腦海浮現的可能是某個滿嘴跑火車,慫恿爸媽衝業績的不靠譜鄰居或親戚;但現在點開小紅書,你更可能見到標記清北畢業、留學海歸等 tag ,喊著“裸辭轉行保險,煥發人生第二春”口號的博主們。
讓大廠人、高材生紛紛扎堆的賣保險,真有那麼香嗎?
01 職場的盡頭,是賣保險嗎
在許多轉行賣保險的人看來,同樣是混跡金融界,比起進入銀行和證券公司,入局保險無疑是一項低門檻、高提成,能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最常聽到的保險銷售,官方名稱是個人保險代理人,指與保險公司簽訂委託代理合同,在保險公司授權範圍內辦業務,並收取佣金的個人,通俗來講就是“合同工”而非“編制戶” [1]。
對性別、學歷、年齡甚至過往履歷都沒有嚴格限制,又帶著高收入誘惑的保險銷售工作,的確為那些因為失業,或是摸到職場天花板的中年人提供了職場轉型的出路。
同時這批人自己也能意識並且認可保險的重要性。有人說擊垮一個看似無堅不摧的中年人很容易,一場疾病就足矣,在家庭中上下承壓的他們,生活面臨各種各樣未知的風險,有一份保險至少可以避免因病返貧。
更為關鍵的是,在保險界,年紀越大越吃香,35 歲才正是開始闖的年紀。
過往積攢的豐富資源、專業見識,都等著派上用場,為“年薪百萬”打下基礎。而且往往背景更專業多元的人更具優勢,譬如三甲醫院的醫生、知名律師、企業高管。
同樣的年齡,在有些行業可能是進退兩難,整日在焦慮的氛圍下等待閘刀落下切斷安逸的生活,但在保險行業,是將虛無的人脈,具象化為了微信通訊錄裡一眼望不到頭的潛在客戶名單。
所以,保險人轉行後的第一件大事,總是先在朋友圈“社死官宣”,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配上一張西裝革履、眼神堅毅的相片,明面是向眾人昭告“我做保險了”,實則是暗示大家“快來找我買保險”。
由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釋出的《2024 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也佐證了“35+ 職業轉型保險業”並非只是個段子,報告呈現的保險營銷員群體畫像,在年齡結構上,35-54 歲佔到將近四分之三的比重。
在性別分佈上,保險營銷員以女性為主,佔比高達 78.82%,這就不得不提到賣保險另一大吸引人的理由:時間靈活自由。
無需打卡坐班,彈性工作時間,全職兼職皆可,還多勞多得,收入與付出掛鉤的保險銷售,能夠讓女性更好平衡自己的事業與家庭。賣保險,意外成了非常適合 職場媽媽的工作。
02 賣保險,早就不興人海戰術
儘管保險行業看似人潮湧動,但其實中國保險銷售的規模早已經走過了“人海戰術”的階段。
早在 2015 年,原保監會宣佈廢除保險從業人員資格考試,使得保險行業堪稱“零成本入行” [2],保險代理人數量規模此後逐年攀升,至 2019 年達到了 912 萬人的歷史峰值 [3]。
與人數一同增長的,是中國的保費收入從 2016 年的 3.1 萬億元快速上漲至 2019 年的 4.26 萬億元 [4][5]。
只是這份狂熱並沒有維持太長的時間,無序增長的保險行業很快迎來了強監管,並開始對魚龍混雜的保險業務員展開“清虛”和“精簡”行動。
2020 年 11 月,原銀保監會發布《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意圖提高代理人進入門檻,推動代理人隊伍向職業化、專業化轉變 [1]。此後保險代理人數量迎來下降,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已經縮水至 521.7 萬人,較巔峰時期減少超過四成 [6]。
不過政策趨嚴僅是保險代理人規模下降的其中一個原因。
別看雖然都是銷售性質的工作,但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之間大多簽訂代理合同,而非勞動合同。這意味著他們大多數既無無責底薪,也沒有五險一金,要想吃飯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佣金。
但開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長期“坐冷板凳”,又沒有穩定的保障,熬不過新手期是必然的,這才是不少保險人離開的真相。
還有新人找不到客戶,被前輩暗示不如先給自己配置起保險組合,這樣不僅有提成還有開單獎勵,殊不知:
進去笑嘻嘻出來哭兮兮,一分錢沒掙到,還要交 15 年的保單,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來的也許是鉅額債務。
同大多數行業一樣,保險行業也常會聽到“二八法則”——真正能靠賣保險年入百萬的人絕對存在,但更多的新人是會在難以適應業績壓力的磋磨下選擇離職,被行業淘汰。
《2024 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就顯示,儘管有大概兩成保險營銷員的月收入超過兩萬元,但總體來看,仍然是 3001 元至 6000 元這個收入區間的人群佔比最高,差不多接近四分之一。
如果是畢業後直接進入保險行業,根據麥可思研究院釋出的《2024 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從事保險職業的 2023 屆本科生畢業五年後相比畢業半年,薪資漲幅僅為 59%,遠低於 106% 的全國平均水平 [6]。
滿懷期待入場,到頭來發現自己其實連年薪百萬的零頭都摸不到,這才是一批又一批保險人的真實寫照。
03 保險銷售,咋就遭人嫌
混跡過保險行業的朋友,多半聽過諸如“一日賣保險,終生沒朋友”“一人賣保險,全家不要臉”一類的自黑。
原因也不難理解,保險從業者大多都得求親朋好友告左鄰右舍,靠自己的死皮賴臉,以“傳幫帶”的形式拉人頭才能開單,以至於很多人一談到保險:
保險就是專門“殺熟”的,你跟他關係越好,越熟悉,他越賣給你,你不買還不好意思,根本就沒用。
同時,大多數人討厭賣保險的原因,還有數不清的套路和陷阱。
我們蒐集整理了黑貓投訴平臺上與“保險銷售”“保險代理人”相關的投訴,結果發現被提及最多的前三名分別是:虛假宣傳、誘導消費和惡意誤導。
別看保險銷售嘴上說得天花亂墜,“什麼都能賠”,但其實有沒有用處,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真到理賠那天,才發現被介紹時的誇大其詞和合同上的文字遊戲坑害,投入的保費竹籃打水一場空。
還有人提到自己認識的保險銷售,根本不從自己需求的角度出發換位思考,而是一肚子的銷售手段和套路,每天的朋友圈不是發保險產品介紹,就是爹味說教如何存錢養老,更難看的是販賣焦慮、恐怖營銷:
有生病意外沒錢看病的新聞就趕緊截圖發朋友圈,拿別人的痛苦做營銷有意思嗎?
如果說在過去保險高歌猛進的年代,即便保險代理人不懂保險公司的產品、不學合同條款,也能靠人情順水推舟混得風生水起。但到了如今,這樣的方法越來越難以為繼。
《2023 中國保險代理人職業發展趨勢報告》調研顯示,超過六成的保險代理人都希望公司能提供產品體系講解、表達說服技巧提升、行業趨勢分析的支援 [7]。
保險難做,另一個原因也是過去幾年隨著大家對網際網路更加依賴,保險數字化程序也在加速。《2022 年中國網際網路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調研發現消費者在購險渠道上的選擇,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線上化偏好。
換句話說,就是現在的保險代理人除了要同傳統保險經紀公司、銀行網點搶客源,現在還多了線上專業保險公司、媒體平臺等。
過去,有人將保險銷售入行三部曲總結為——自保件、殺熟、離場。或許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第一張保單來自於線上,保險銷售們的職業生涯連“殺熟”這一步都可以省掉了。
參考文獻
[1]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2020). 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 Retrieved 17 January 2025 from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1/24/content_5563685.htm.
[2]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2020). 中國保監會關於保險中介從業人員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Retrieved 17 January 2025 from
https://www.gov.cn/xinwen/2015-08/18/content_2914922.htm.
[3]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2020). 關於2019年保險公司銷售從業人員執業登記資料清核情況的通報. Retrieved 17 January 2025 from
https://www.cbirc.gov.cn/cn/view/pages/governmentDetail.?docId=904067&itemId=873&generaltype=1.
[4] 中國國家統計局. (2017). 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Retrieved 17 January 2025 from https://www.gov.cn/xinwen/2017-02/28/content_5171643.htm.
[5] 中國國家統計局. (2020). 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Retrieved 17 January 2025 from
https://www.stats.gov.cn/xxgk/sjfb/tjgb2020/202006/t20200617_1768655..
[6] 麥可思研究院. (2024). 2024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
[7] 21世紀經濟報道. (2023). 2023 中國保險代理人職業發展趨勢報告.
眾所周知,研究生,只有考上和畢業的那一刻是快樂的。
不少在上岸時化身范進的研究生,之後的每一秒都在想著退學,活人微死的他們,恨不得“白天研究生,晚上研究死”。
除了每年被問候“你睡得著嗎”的翟天臨,碩博人讀得水深火熱,還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導師。什麼樣的導師是堪稱孔子在世的,什麼樣的導師是要用一生來治癒的,放養型或是 push 型的導師,會不會也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來源 | 網易數獨(ID:datablog163_)
作者 | 網易數獨 ; 編輯 | 蝦餃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