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新聞記者 | 趙曉娟介面新聞編輯 | 許悅
與零食很忙合併的零食品牌正在為進一步發展做更多準備。
2月初,介面新聞自多個知情人士獲悉,趙一鳴零食將一部分核心部門逐步從江西宜春遷至廣州,包括人事、財務、資料等重要部門,此外,按照計劃,趙一鳴也會加大與零食很忙共同採購的比重。
介面新聞從“趙一鳴零食HR”官方號上看到,在去年年底的一條招聘通知中,包括產品營銷策劃、平面設計師、財務BP、前後端開發工程師、人才發展主管等重要職能部門的崗位,均面向廣州總部招聘;倉配類、拓展類以及店長等崗位則面向全國招聘;為江西宜春設立的崗位並不多。
趙一鳴方面告訴介面新聞,其在兩年前就在廣州成立了辦事處,多數核心部門也在廣州,另一部分核心業務——例如採購和供應鏈——由鳴鳴很忙集團統一管理。
這些動作被看作是趙一鳴零食在為後續的上市工作做準備。不過,一知情人士對此向介面新聞表示,關鍵部門和崗位搬遷動作與上市無相關性。
一家食品公司相關人士對此表示,趙一鳴從宜春到廣州,可能考量的因素包括,廣州有助於拓展供應鏈和物流網路,同時方便發展海外業務,此外,廣州高校和科研機構眾多,人才儲備豐富,便於吸引高階管理、技術及營銷人才。與此同時,廣州擁有更成熟的資本市場和投資環境,利於融資和上市。
實際上,許多食品類公司在上市之前都有過將重要部門從小城市遷往一線城市的歷程,以鍋圈食匯為例,其在2020年將總部從河南鄭州搬遷至上海,上海擁有成熟的資本市場和投資環境,便於鍋圈食匯進行融資和上市籌備。此後的兩年間,其完成了從A輪融資到D+輪共計接近26億元的融資,最終在2023年於港交所掛牌上市。衛龍食品在上市之前,也將運營中心從河南漯河遷至上海,是出於同樣的邏輯。
一位深圳的堅果供應商告訴介面新聞,自家公司一直與零食很忙合作,採購商品也是零食很忙來採購相關商品,2023年以來,兩家合併後,後者也加大了採購量,目前趙一鳴總部搬遷對於該供應商與零食很忙的合作沒有影響。
去年以來,趙一鳴和零食很忙合併後多次被傳出籌備上市的訊息,不過雙方均表示了否認。從時間線上看,趙一鳴只用了3年時間從地方走向全國。
公開資料顯示,趙一鳴零食於2018年在江西宜春創立,到2019年已經從區域品牌擴張到全國性品牌,和當時多數的零食店一樣採用“量販式零食店”模式,2020年,趙一鳴零食獲得融資,並逐步開啟擴張。
2022年,趙一鳴零食提速拓店,門店數從83家增長至700家,2023年一年內發展到了3000家,2023年11月,趙一鳴零食宣佈與競爭對手零食很忙戰略合併,2024年6月12日,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雙品牌合併成立的零食很忙集團宣佈正式更名為鳴鳴很忙集團。零食很忙創始人晏周在2024年3月曾披露,雙方門店總營收超200億元。
合併後的兩家仍然高速擴張,根據鳴鳴很忙集團官方微訊號披露的資料,截至2024年11月,集團門店數量突破14000家,相比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2023年11月合併時不足7000家的規模,門店數量一年時間實現翻倍增長。
據艾媒諮詢,截至2023年底,中國零食集合門店數量已經突破2.2萬家,規模809億元,預測到2025年,國內量販零食門店的數量將達4.5萬家,市場規模將達1239億元。
不過,持續的擴張讓有的加盟商萌生退意。
一個趙一鳴零食加盟商告訴介面新聞,隨著店鋪的持續加密,自己所在的城市有各類大大小小的零食連鎖店30多家了,有的門店甚至比鄰而居,這會導致門店月收入被持續分流,如果毛利率再進一步下滑,可能會拉長回本時間,即便有遷址補貼,但這隻能讓門店陷入進一步的惡性競爭中,最近她考慮春節假期結束後,關閉店鋪轉行做其他。
退出的加盟商並不影響趙一鳴零食自身的持續擴張。根據趙一鳴零食官網,其最新門店數量突破了8000家,每月薪開門店400家以上,加盟商二店率達到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