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音和Temu已經為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的變化做好了準備
希音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6日,據《商業內幕》報道,電商專家指出,美國總統取消小額包裹關稅豁免的決定不會對希音(Shein)、Temu造成致命打擊,因為中國跨境電商的成功並不依賴關稅豁免。
其實,一段時間以來,物流行業已經預料到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會發生變化。希音和Temu已對其交付策略作出了一些調整。專家認為,這些措施有助於緩解關稅變化所帶來的衝擊。
希音和Temu之所以能夠在電商行業引發顛覆性變革,部分原因在於它們利用了美國海關法第321條款(又稱小額包裹關稅豁免),不用為小額包裹支付關稅。這些包裹直接從中國空運到美國,只要單件價值低於800美元就無需支付關稅。
不過,特朗普在2月1日簽署了行政令,封堵了這一所謂的“稅收漏洞”。
“此舉肯定有影響,但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大。”Passport公司CEO亞歷克斯·揚切爾(Alex Yancher)在接受《商業內幕》採訪時表示。該公司是一家幫助品牌在全球銷售的創業公司。
美國本土交付
希音和Temu已經為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的變化做好了準備,主要是在美國本土交付更多訂單。
全球貿易分析公司ImportGenius的資料顯示,儘管希音的大多數訂單仍然透過飛機從中國運輸到美國,但是該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已經開始從美國倉庫交付更多訂單。2022年,希音在印第安納州的懷特斯敦設立了首個美國倉庫,並於去年在華盛頓州貝爾維尤開設了一個辦事處,作為其美國履約和物流運營的中心。
2024年,Temu也開始允許美國本土供應商在其平臺上銷售。這種新模式使得擁有美國倉庫的賣家能夠自行處理訂單的交付和物流事宜,建立無需跨境運輸即可直接交付給客戶的訂單。
Temu開始推廣本地商品
在Temu商品頁面和搜尋結果中,來自這些美國供應商的產品會被打上“本地”標籤。現在,Temu已經開始在其應用上展示更多可以從美國倉庫發貨的商品。Temu“閃電交易”板塊的商品列表顯示,幾乎所有商品都帶有綠色的“本地”標籤。
透過推廣本地庫存,Temu不僅能夠更快將產品送達消費者家門口,而且該公司也減少了對那些直接從中國發貨的賣家的依賴。儘管這些商品儲存在美國倉庫中,但許多本地商品列表上仍標明是由中國企業銷售的。
成功不靠關稅豁免
儘管在美國本土交付訂單背離了希音和Temu的最初運營模式,但電商專家表示,這並不會影響它們成功的主要驅動力:超低價格和非常時尚的商品。
希音尤其如此。該公司採用了一種獨特運營模式,直接與製造商合作,只小批次生產最受歡迎的商品。這種模式使它能夠測試消費者的需求,並在幾周內完成服裝設計的迭代。
Temu
聖克拉拉大學利維商學院的零售管理研究所教授兼執行董事基爾希·卡利亞南(Kirthi Kalyanam)表示,希音成功的核心是製造模式,而不是對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的依賴。
“既然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至少已經收緊或者取消,我預計它們因小額包裹豁免而享有的價格優勢會消失,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的其他優勢也會隨之消失。”卡利亞南稱。
電商情報公司Marketplace Pulse的創始人兼CEO尤奧扎斯·卡茲尤凱納斯(Juozas Kaziukėnas)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由於小額包裹豁免政策的變化,我到處都能看到‘安息吧Temu和安息吧希音’這樣的看衰字眼。雖然小額包裹關稅豁免幫助希音和Temu達到今天的規模,但是該政策的取消並不意味著這兩家公司就此結束。”
仍有負面影響
不過,該政策的取消會導致商品價格上漲和運輸時間變長。“以前的小額包裹關稅豁免非常簡單,幾乎是電子資料交換,理論上每個包裹的費用在五到十美分之間,”供應鏈諮詢公司 Cirrus Global Advisors創始人德里克·洛辛(Derek Lossing)表示,“現在需要更正式的清關程式,更麻煩,也會帶來額外的成本。”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在今年1月釋出的新聞稿中表示,從2015年到2023年,享受小額包裹關稅豁免的包裹數量增長了600%以上,從每年1.39億個增至超過10億個。2024年,根據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運輸的包裹數量超過了13.6億個。
雖然物流行業對於關稅豁免調整早已預期,但許多人還是被政策生效的速度所震驚。他們並沒有獲得幾個月的時間來調整他們的供應鏈運作,以遵守任何潛在政策變化,而是隻有幾天時間。
全球貿易形勢也在持續快速變化。週二晚上,美國郵政表示,將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包裹“直到另行通知”。但到了週三早上,美國郵政已經改變了這一決定,“美國郵政正與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密切合作,以確保把包裹投遞受到的干擾降到最低”。
截至發稿,希音和Temu尚未就此置評。這兩家公司此前都表示,它們不依賴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來發展業務。 (作者/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