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馮玉怡 珠海報道
2月5日,在農曆新年上班第一天,珠海緊跟廣東省步伐於同日下午召開珠海市高質量發展大會。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規劃謀篇之年,也是珠海經濟特區建立45週年。與往年不同,今年珠海“新春第一會”有頗多創新之處,從其中3個會議安排的細節變化,可以透視珠海2025年經濟工作新思路。
例如,邀請企業家、科研院所代表並安排他們坐在前排,各級部門領導坐後排,同時安排民營企業家發言,彰顯珠海對企業家、科學家唱主角的意識。大會還新設定“特區改革創新行動”交流環節,體現珠海對改革創新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內在關係的重視。此外,今年的大會還新設新聞釋出會環節,當日集中釋出多重政策。
場景上新構築支柱
今年大會,珠海邀請安排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無界方舟智慧技術有限公司等3家珠海本土企業代表上臺發言。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觀察到,這三家企業均為珠海民營科技產業代表性企業,分別代表著珠海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體現出珠海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一體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思路。
從此次大會釋放的訊號看,珠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佈局重點,一手抓傳統產業、優勢產業鞏固最佳化,一手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加快打造智慧家電、新一代電子資訊和新材料3個超千億產業叢集,高階裝備製造等一批超500億元產業叢集,在人工智慧、積體電路、低空經濟等領域持續發力,在人形機器人、合成生物等方面前瞻佈局,不斷培育新的特色產業叢集。
新春之際,三一海工迎來了自己的“開門紅”。在手訂單飽滿、產能快速爬坡的三一海工,大年初六就提前開工。
三一海工董事長伏衛忠在會上亮出成績單:“今年是我們三一海工珠海基地一期建成投產10週年,我們已經實現了連續6年平均複合增長率30%,海外銷售佔比超60%。2024年實現產值86億元,利潤11億元。”
伏衛忠在會上還透露,預計2025年、2026年,在珠海新增投資5億元,未來三年實現150億元產能產值,將不少於5%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創新,運用AI智慧化手段體系化打造全系列的電動產品等新技術應用。
紮根珠海18年的冠宇電池是珠海新興產業的代表,從一家初創企業已成長成為全球消費類鋰電池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的科創板上市公司。
冠宇電池副總裁劉宗坤會上發言表示:“2024年,冠宇電池的膝上型電腦電池市場佔有率達37%,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手機電池市佔率也從2023年的8%提高到2024年的10%。2025年,珠海冠宇將緊緊圍繞‘再造一個新冠宇’的發展目標,力爭用未來3—5年的持續增資擴充套件,推動冠宇體量規模翻倍。”
三一海工和冠宇電池是珠海製造企業的一個縮影,其自身發展與珠海產業轉型升級、結構最佳化的趨勢相一致。
資料顯示,2024年珠海“4+3”產業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7%,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79.5%,比重較上年提升3.2個百分點。其中,高階裝備製造、積體電路、精細化工、智慧家電、新一代資訊科技分別增長35.2%、21.4%、15.9%、12.8%、7.2%。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珠海也在加快步伐,2024年出臺實施低空經濟12條政策措施,在全國率先上線低空空域協調及運營服務平臺;出臺打造和開發應用場景三年行動方案,在全省首創科創評審立項方式實現場景供需合作。
今年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是這三年來涉及前沿科學技術最多、最深的一次發展大會。廣東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要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
珠海如何利用這一優勢,構築其新支柱?以人工智慧“新貴”無界方舟為例,就在今年1月,其“AutoArk 大語言模型”獲得廣東省首張大語言模型(LLM)資料產權登記證書,估值高達3.8142億元,引發了不少關注。
無界方舟董事長曾曉東在此次大會上發言表示:“今年將突破兩個核心技術能力,實時語音加視覺的互動技術,針對垂直領域加強深入推理的能力,希望躋身行業的第一梯隊。另外,我們的自主品牌產品已進入量產階段,第一批訂單已經超過10萬單。我們有信心在今年的總營收破億元,用市場的成功去驗證AI技術的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提出,突出應用場景創新,在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上有新擔當新作為。圍繞產業發展、城市治理、基礎設施、社會民生、重大專案等領域,增創30個以上新應用場景,力爭將珠海打造成為全國全省應用場景創新的“首發市”。同時積極打造場景供需對接綜合服務體系,讓更多的企業家成為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成為城市建設的參與者、產業發展的合夥人。
本次大會上還發放了數本藍皮書,涵蓋了珠海市2025年度應用場景機會清單、創新應用場景能力清單,介紹了珠海市“特區改革創新行動”的具體實踐,成為與會者熱議的焦點。
翻開清單,目錄頁涵蓋低空經濟、海洋經濟、新一代資訊科技、積體電路、新能源及裝備製造、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每個專案都標註了預期目標和實現路徑,還貼心地附上了具體對接人及聯絡方式,實現“幫技術找場景,幫場景找技術”。這不僅為企業提供了清晰便捷的場景對接機會,同時清晰地勾勒出珠海在應用場景創新方面的雄心。
以改革激發產業活力
今年大會主題聚焦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而“改革”是珠海本次“新春第一會”的關鍵詞。
珠海市委書記陳勇在會上表示:“珠海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必須把改革這項工作做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內涵裡面,做到新質生產力發展內容裡面,這個是我們今年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最核心最關鍵的任務。”
陳勇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系統實施好2025年高質量發展“十大專項行動”,真正讓改革成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內涵和動力源泉。
將改革落到實處,為此珠海今年不僅新設典型單位和專案改革創新交流環節,還設定2025年珠海高質量發展“十大專項行動”以及首批出臺的四份政策介紹和解讀環節。
目前已出臺的《珠海市2025年迎新春開新局 暖企穩崗惠民行動方案》《新來珠青年人才住房“一免兩減”政策措施》《珠海市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地若干措施》《珠海市穩外貿若干措施》等政策工具包以促進創新為落腳點,是一次機制上的突破及創新。
其中,“一免兩減”政策支援力度之大,仍屬罕見。
珠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騰東介紹,政策重點面向新到珠海創業就業的青年人才,為其提供最長三年週期的“一免兩減”住房保障,即第一年免費住、第二年租金三成、第三年租金減半。根據測算,三年最高可省下12萬元的租金成本,切實減輕青年人才在住房支出方面的經濟壓力。
珠海三年內將儲備不少於3.6萬套專用房源,其中今年推出不少於7000套,而且實現行政區和功能區全覆蓋。為此,今年珠海市區財政將投入兩億元專用資金支援。在本月內,將首批推出超過1000套房源,其中包含優特匯等熱門商圈、熱門學區的優質房源,後期的房源也將分批次穩定對外發布。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難是城市發展普遍面臨的痛點難題。目前,國內主流的科技投入機制是研發階段的事前無償資助和成果轉化成功之後的事後獎補或股權投資激勵。珠海出臺《珠海市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地若干措施》,提出探索財政資金“撥—投—股”科技投入機制,加快構建“撥投結合”“先用後轉”“到期即轉”等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珠海市科技創新局局長黃南蔭解釋,“撥投結合”是探索財政資金以“期權”方式為科技成果轉化專案提供經費支援,共擔研發轉化風險,約定在專案獲得市場融資時,再將前期財政支援資金轉為投資,按照市場化方式管理,適時退出,幫助企業越過從研發到成果轉化成功的“死亡之谷”。而“先用後轉”是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利和技術等先許可給科技型中小企業使用,產生收益後再按約定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