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一釐米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當代人的煩惱,很“禿”然。
人可以聰明,但不能“絕頂”。
根據國家衛健委釋出的調查資料,中國脫髮人數超2.5億,其中,男性約有1.63億,女性約有0.88億。這表明,平均每4位男性中就有1人脫髮,每8位女性中有1人脫髮。
30歲以下的脫髮人群比例高達84%,比上一代提前了20年。90後、00後也已經加入脫髮大軍。
因此,假髮片、髮際線粉,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必備單品。
眾所周知,許昌有胖東來,但你頭上的假髮片,也可能來自許昌。
許昌被譽為“世界假髮之都”,全球每10頂假髮就有6頂來自許昌,出口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3年許昌市發製品累計出口168.5億元,佔據全市出口額的71.0%。作為當地重要支柱產業,發製品產業從業者也超過了30萬人,擁有4100多家企業。
在跨境電商平臺上,每2秒鐘就有一頂許昌生產的假髮被交易,成為全球普通消費者乃至國際巨星的“頂上心頭好”。
碧昂斯、蕾哈娜、前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他們都是許昌假髮的“忠實擁躉”。
許昌的假髮歷史可追溯到清末。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許昌的假髮是如何成為“頂”流的。
一、假髮巨頭的崛起
假髮,不僅是現代人的專屬。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假髮已經在我國出現。《詩經》中有句話:“鬒髮如雲,不屑髢也。”這裡的“髢”就是假髮。據說,連雍正、慈禧都戴過假髮。
而許昌的假髮行業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年間。當時,許昌人開始製作假髮道具,用於戲劇表演。
到清末,許昌的假髮在一個叫泉店的地方迅速興起。“攜許泉發盛名別故園愁緒安在,沐新時代春風走富路從頭再來。”這是許昌建安區靈井鎮泉店社群牌坊兩側的楹聯。
“許泉發”有著怎樣的故事?
這還要從一百多年前說起。1900年,泉店人白錫和偶然在開封結識了一個來中國收購頭髮的德國商人。
白錫和看準了頭髮生意蘊藏的巨大商機,在泉店開設了“德興義”發莊,把德國初級假髮加工技術本土化,一把梳子理順人發,一根叉子紮成一捆。做出來的頭髮又順又齊,賣得好。
1933年編纂的《許昌縣誌》記載:“泉店有白錫和者,其人聰明強幹,往來平津,曾與德商接洽,收羅內地頭髮,轉而售於德商,漸致銷路擴大,囤積豐盈……每年貿易額數百萬元。於是,泉店之發莊,馳名於遐邇。”
由於色澤光亮、手感柔軟、耐蝕耐磨、著色效能好,泉店發製品在國際上十分暢銷。泉店很快發展成商賈雲集、發莊林立、終日為市的“小上海”。白錫和則地位日升,人稱“白掌櫃”。
《許昌文史資料》記載,清末民初,僅從山西來泉店的商戶就有64家。民國時期,泉店有增福源、三義合、中興長、豐盛號等10多家發莊。上海、青島、天津、廣州等地的客商將泉店發製品從口岸出口到亞歐地區。
新中國成立後,農村業餘劇團湧現,人發業、道具業有了較大的發展。泉店人抓住這個機遇,大力發展收購、加工人發業務。
1954年,許昌縣供銷社在青島、煙臺、天津和外商訂立合同,恢復發製品生產。除泉店供銷社組織30多人加工人發外,泉店還有200多傢俬人發莊。
許昌發製品行業的發展還離不開一個人——瑞貝卡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有全。
鄭有全從小就隨上輩人學習加工人發。改革開放後,他開始涉足檔發加工和買賣。1989年6月,國家輕紡投資公司決定投放鉅額貸款扶持建安區成立發製品總廠,投資公司在當地挑選經營人才,看中了鄭有全。
鄭有全也以“小花盆裡長不出大樹,最忌小富即安……”的演講做通當時生活上還算比較“小康”的鄉親們的工作,跟隨他到縣城打拼。
1990年10月,許昌縣發製品總廠正式掛牌。
當時,很多日韓商人來許昌購買粗加工發製品,再加工成假髮製品賣給歐洲人,利潤翻了好幾倍。
鄭有全意識到,利潤得掌握在自己手裡,只要掌握製作假髮的工藝,就能直接和歐洲人做生意。
製作假髮要用到一種機器——三聯機,當時國內生產不了,鄭有全就誠心請到青島、韓國工廠的一些退休師傅,憑著印象畫出三聯機的圖紙。再經過反覆試驗,終於做出滿意的假髮,逐漸打破了外商在發製品上的壟斷。
經過不懈努力,鄭有全掌握了“檔發-色發-工藝發”的一整套工藝技術,接連實現了一個個重大突破。
1993年,鄭有全與美國新亞國際有限公司合資,佔股75%,創立了河南瑞貝卡發製品公司,這樣,許昌自主品牌假髮就直接賣到了美國,此後在國際市場上迅速發展。
2003年7月,瑞貝卡在上海證交所上市,成為“假髮第一股”。
在瑞貝卡的帶動下,不少許昌人紛紛創業,走上了與發製品行業結緣的道路。許昌形成了五個產業集聚區,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發製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許昌發製品行業經歷了由粗加工到深加工,由檔發到產品,由單一品種到系列產品的轉變,實現了許昌假髮百年曆史的跨越。
許昌的假髮產品
二、何以成為“世界假髮之都”?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現在的許昌成為全球最大的假髮生產和出口基地,擁有4100多家企業和3000多種產品,佔據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
2023年,許昌假髮的出口額高達168.5億元,佔全球假髮市場的60%。
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歌壇天后碧昂絲、美國前國務卿賴斯都是許昌假髮的客戶。
假髮,這個不起眼的小東西,卻讓河南許昌人做成了百億的大生意,全球產業的冠軍。
1. 高度整合的生產體系
許昌假髮的全球地位,很大程度上源於高度整合的生產體系。從原材料的收集與加工,到產品設計和出口,每個環節都實現了緊密協作。
比如,正宏工藝品公司專注於價效比高的普適性假髮,服務於大眾消費市場;而艾美髮製品則聚焦高階模擬產品,滿足對自然效果和定製化需求更高的群體。
這種靈活的分工模式,使許昌企業能夠快速響應非洲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既覆蓋廣泛的基礎市場,也搶佔了高階領域。
2. 技術創新
許昌發製品企業實施“科技、人才、品牌”三大戰略,堅持走自主創新、自主研發之路,積極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究,先後承擔國家、省、市級科技計劃專案156項。
目前,全市發製品企業獲得專利714餘項,擁有自主品牌109個,境外註冊商標645個。其中,瑞貝卡公司的“Rebecca”“Sleek”品牌、恆源公司的“Chocolate”“Ladystart”在歐美、非洲等發製品市場非常馳名。
為了滿足非洲消費者在高溫環境中的佩戴需求,瑞貝卡開發出輕薄透氣的假髮;哚咔則推出了適應不同頭型的高彈力假髮網,為消費者帶來更舒適的體驗。
為了迎合節慶場合的需求,許昌企業推出了彩色假髮和波浪造型,成為聖誕節和婚禮季的熱銷品。
與此同時,男性消費者的潛力也被挖掘,一些企業推出了專為男性設計的發片和假髮帽,這些輕便、易用的產品深受年輕職場男性歡迎。
同時,一些企業還將虛擬試戴技術引入消費流程,讓使用者在購買前選擇適合自己的造型。這項技術在奈及利亞和南非市場反響熱烈,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體驗。
3. 跨境電商
在營銷方面,許昌企業展現出強大的數字化適應能力。
透過速賣通、亞馬遜等國際電商平臺,許昌假髮精準觸達非洲消費者。
同時,透過社交媒體來開拓品牌。Luvme Hair在TikTok上推廣輕薄假髮,引發了年輕消費者的搶購熱潮;艾美髮製品透過Instagram與非洲博主合作,將假髮融入日常生活場景,強化了品牌認知。
這種線上線下聯動的策略,不僅提升了銷量,還幫助企業建立了更高的品牌價值。
2014年,跨境電商崛起,加之政府政策的扶持、出口報關效率的提升,許昌發製品產業也迎來了黃金十年。
許昌攜手速賣通成立全球首個跨境直播基地,透過落地發製品產業直播基地,構建更加完整的產業生態,結合網際網路數字營銷為發製品銷售賦能。
目前許昌市已建成四個跨境電商綜合園區,同時許昌市攜手全球速賣通成立了全球首個跨境直播基地,推動更多發製品企業實現數字化“出海”。
2023年許昌發製品出口達168.5億元,佔全市出口值的71%,“許昌假髮”常年居全球速賣通海外熱銷榜前三位。
此外,物流和本地化生產策略也為許昌假髮在非洲市場站穩腳跟提供了保障。
哚咔在肯亞設立了倉儲中心,將交付時間縮短至三天,降低了運輸成本。
瑞貝卡更進一步,在奈及利亞設立本地工廠,不僅解決了物流瓶頸,還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這些佈局讓許昌企業更貼近非洲消費者,在時效和服務體驗上搶佔了競爭先機。
從供應鏈整合到技術突破,從數字化營銷到本地化佈局,許昌的假髮產業正在重新定義全球市場格局。
這不僅是一場商業上的成功,更是一場關於中國製造如何透過精準洞察和持續創新贏得全球消費者的經典案例。
非洲假髮市場潛力巨大,而許昌,這座中原小城,正在用它的獨特力量,為全球消費者創造更多可能。
三、許昌,非洲的時尚之都
作為“顏值經濟”的一部分,假髮雖然不及美妝護膚和植髮顯赫,但它卻是全球的剛需。
2018年9月,中國舉辦了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有53個非洲國家參加。
會後,賴比瑞亞總統喬治·維阿(GeorgeWeah)直奔許昌,主要是去看一家叫做“瑞美真發”的企業。在此之前,賴比瑞亞總統夫人克拉·維阿已經看過這家公司。
貴為一國總統,喬治·維阿為什麼心心念著這家企業?先是枕邊人來看,然後自己又來親自看。
其實,背後是幾億美金的生意——假髮。
這個生意有多大呢?光許昌,一年靠假髮出口就能賺回將近20億美元的外匯。
在非洲,假髮的地位幾乎等同於食物和水,是生活必需品。
黑人的髮質天生捲曲、難以打理,還易斷裂、不易留長,再加上護理成本高昂,假髮成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的最佳選擇。
對於非洲女性來說,擁有一頂合適的假髮,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更是生活中最實用的存在。尤其是在婚禮、節慶這樣的特殊場合,假髮更像是標誌性的時尚單品,就如同中國人過年買新衣服那般重要。
如今,假髮在非洲不只是剛需,更是一種潮流的象徵。隨著社交媒體的流行,假髮的“功能性”早已升級為“時尚性”。
在TikTok和Instagram等平臺上,無數的網紅、明星開始展示各種假髮造型,將其打造成一種表達自我、展示個性的方式。
年輕一代消費者在追逐潮流的同時,也推動了假髮市場向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從長直髮到波浪卷,從自然黑到亮眼金,假髮的款式已經豐富到可以滿足各種風格的需求。
從剛性需求到文化象徵,從時尚潮流到經濟引擎,假髮在非洲的崛起不僅是一場個人審美的革命,更是一次商業機會的爆發。
一頂假髮的背後,是非洲人對美的追求,也是全球顏值經濟的一個縮影。
如果說非洲市場的崛起讓假髮成了“頂”流,那麼許昌無疑是這場風潮的幕後推手。
全球每10頂假髮,就有6頂來自許昌。
在亞馬遜、eBay等國外購物網站,許昌的假髮銷量可以與電子產品匹敵,常年位居榜單前三。
僅阿里巴巴旗下全球速賣通平臺上,許昌就有450餘家發製品店鋪,年交易額在3億美元左右,日發包裹2萬多單,佔平臺發製品交易總額的80%以上。
四、結語
一種技藝,百年匠心。
一縷頭髮,百億生意。
許昌將假髮這個不起眼的小東西,做成了百億級的大生意,成為全球產業的冠軍。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還讓地方特色走向世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壯大縣域富民產業”。
對於許昌的許多縣區來說,假髮產業就是富民產業。
近年來,在政府政策支援、出口報關效率提升等多重因素帶動下,許昌發製品產業迎來了大發展。
假髮,正帶著許昌人民,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發發發”。
而在全國,正是無數類似許昌這樣的寶藏小城,共同繪製了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奇蹟,成為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
參考文獻:[1]. 靠著這個不起眼的生意,河南這座小城一年賺回近20億美元外匯,正解局
[2]. 河南許昌,黑人的時尚之都,非凡油條
[3]. 全球頭頂時尚緣何看許昌丨大河風物,今豫網言排版| 蔣妍| 米禾主編| 孫允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