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國英
對外資2025唱多中國和做多中國,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這倒不是外資有多麼喜歡中國,而是在客觀大勢已經到來之際,2025外資再不唱多中國、再不做多中國,最終必遭瘋狂打臉。
如我春節3萬字長文《2025:滅寂後的財富重生之年》所講,這是由2025中國正面臨的內外兩大結構性利好決定的,在這兩大結構性利好的主動和無意識推動之下,2025必將迎來“前五年未有、後五年也不會有”的絕佳區間。
外資唱多中國肯定會成為2025的常態,但是,當一家外資也用類似我一樣帶有激情的句式,感慨2025中國股市正迎來絕佳區間,我還是想給這家外資點點贊——這家外資就是德銀。
昨天,在我釋出春節長文《2025:滅寂後的財富重生之年》兩天後,德銀髮布了標題為《中國吞噬世界》的報告,注意,“中國吞噬世界”這樣的標題是不是特別激情,是不是比我們任何一家內資機構都對2025的中國股市更有信心。
在這份報告中,德銀以DeepSeek的推出為由頭,結合中國首架六代機、以及新能車等中國製造業出口勢能,指出這不是AI界的“斯普特尼克時刻”、而是中國自己的“斯普特尼克時刻”,並最終得出“中國股市(港股和A股)將在中期領跑全球,且中期將超過此前高點,中國股票‘估值折價’將徹底消失”等結論。
在給德銀點讚的同時,我還是按捺不住想批評一下某些內資機構,我們某些內資機構到底是怎麼回事,在內外兩大結構性利好超級明確的情況下,對2025中國股市居然不敢明確看多,這到底是智商問題,還是心態問題?!——現在連外資都用激情句式瘋狂唱多中國了,不知道某些內資機構到底感不感到臉紅。
現在,蛇年剛剛開始,A股中位數也連續上漲了3天,港股恒生指數最近16個交易日更是累計大漲超過13%,在這個時候,無論是我提示的持倉過春節者,還是至今猶豫不決的輕倉者,事實都很有必要對2025全年中國股市的核心邏輯,進行深度的推導或確認。
如果沒有對2025全年的中國股市進行核心邏輯推導或確認,那麼,即便是持倉過春節者,也有可能無法賺到大錢,至於至今猶豫不決的輕倉者則更是無法賺到大錢,因為,你缺乏對中期大勢的研判,重倉過春節者的有可能稍微賺點錢就跑了,至於至今猶豫不決的輕倉者,則即便市場偶有回撥也還是不敢出手下重注。
2025中國股市正迎來十年難得一遇的絕佳區間,這一預判的得出,在春節長文《2025:滅寂後的財富重生之年》中,我詳細闡述了兩大支撐邏輯——一是內部支撐邏輯,本輪已經確認的財政刺激以及輔助的貨幣刺激,儘管尺度低於2008年,但是,基於我們當下整體偏低的資產價格,必將對2025中國資產價格(尤其是中國股市)構成結構性的底部支撐力量;二是外部支撐邏輯,外部支撐邏輯的核心是特朗普正帶領美國走向保守、而同期中國正在走向開放,兩相對比,必然會結構性分化全球資本過去三五年對美國資產的過度青睞,這其中至少有一部分全球資本2025會加速擁抱中國資產。
相比德銀將“中美有可能會透過中國讓渡金融自由化、美國讓渡貿易制裁最終實現階段性和解”作為瘋狂唱多2025中國股市的外部邏輯,個人認為,我將“特朗普主導美國走向保守主義、繼而必然會導致西方資本價值觀共識的漸進撕裂”視為2025中國股市必將迎來中期牛市的核心外部邏輯,事實應該抓住了更具本質更具主導性的外部邏輯因子——因為,資本是沒有國界的,資本會給預期開放的國別資產更為正向的估值,反之,資本也會給預期保守的國別資產更為負向的估值,關於這一認知邏輯,我在春節長文中專門用第二章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相關這一更具本質更具主導性的外部邏輯因子,其他諸如特朗普高舉低打的貿易博弈心態、美聯儲預期貨幣政策、全球動盪的階段性緩和等外部邏輯因子,僅僅是相對次要的外部邏輯因子,甚至可以說,這些次要邏輯因子相當一部分是由上述更具本質更具主導性的外部邏輯因子派生的。
今天就寫這麼多。
最後N次呼籲,必須看好2025中國股市,必須抓住2025中國資產帶來的財富饋贈機會,錯過了,未來5年、甚至未來10年都不會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