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AI生成
美國跨境賣家開年迎來暴擊,跨境物流企業也忙的一發不可收拾。
“這兩天忙瘋了。突然取消,沒有絲毫緩衝時間。”夠快(GOFAST)供應鏈創始人陳曦對鈦媒體出海參考說道。
作為主營美國清關派送服務的跨境物流企業,2月4日特朗普簽署的關於加徵10%關稅和取消800美元免稅政策的行政令生效後,很多來自平臺和上游的客戶湧向陳曦,紛紛詢問應對措施。
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稅政策,也就意味著美國原來的免稅清關模式T86作廢。Shein、Temu等平臺進入美國的直郵包裹,就主要依賴T86模式。行政令生效後,夠快(GOFAST)供應鏈曾經嘗試申報T86,但頁面顯示ENTRY CANCELLED。
T86作廢後,跨境直髮包裹將不得不走常規報關模式通道T01或者T11。原來的T86除了免稅外,只有系統費用和人工費用,而T11除了系統費和人工費,還有稅金和海關收取的處理費。海關收取的MPF處理費,空運每票收取2.62美金,海運每票收取7.85美金,國際郵件收取11.78美金。
加徵的關稅也將在這一環節體現。額外徵收的10%關稅使用新的海關編碼9903.01.20。在原有關稅基礎上,如果原來免稅,則關稅為10%;如果原來是25%,則加徵後為35%。
陳曦告訴鈦媒體出海參考,100元的商品,稅金就要40元,稅金和申報費用相加,直接去掉貨值的一半。
“我們有在途本來免稅的部分,現在面臨要交幾千萬的稅。”陳曦說道。在和平臺不斷地開會研究中,平臺正在想辦法承擔稅費。
與跨境物流服務商不同的是,UniUni是北美本土的尾程派送物流企業,承接了很多中國跨境電商平臺的“最後一公里”的派送業務。對於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稅政策,對UniUni來說就像“靴子落地”。
UniUni 創始人兼CEO Peter曾對鈦媒體出海參考表示,“估值百億、數百億的平臺客戶,他們的戰略能力和公關能力非常強。他們有充分的預案,在加拿大做了應對性的清關轉變。在美國,他們積極地從全託管模式向半托管模式轉變,從航空小包模式轉換成本地發貨。即使亞馬遜平臺上的包裹,來自中國製造的包裹數量也佔絕大多數。而且供應鏈搬回美國本土也不是一年兩年能完成的事情。”
不過,為了應對該項政策帶來的影響,UniUni也在不斷爭取多元化、本地化的客戶。
隨著美國市場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稅清關模式不再適用,中國以低價策略為主和小包直郵為主的商家和平臺,無疑將增加經營成本。對於客單價較高商家來說,反而不受影響,可以透過集裝箱以一般貿易形式報關的方式提前消化關稅帶來的影響。
而面對取消“小額豁免”政策的風聲,部分跨境平臺去年已經開始調整運營策略。Shein在美國開設了配送中心和供應鏈中心,並且免費開放其歐美倉,協助賣家提前海外備貨。Temu推出半托管模式,將部分商品提前囤至美國倉庫,並且不斷吸引本土商家入駐。
受到衝擊最大的是小包直郵的商家。據陳曦表示,美國這波政策調整將導致最終成本預計增加40%-50%,這對直髮跨境賣家影響很大。直髮小包將失去低價優勢,空運貨量可能直線下滑,更多賣家將選擇海外倉。
在各個平臺的運營模式調整之下,海外倉發貨已經逐漸成為美區賣家的主流模式。據跨境眼資料顯示,2023年1億-3億元規模的賣家,使用第三方倉的比例達到78.57%。2024年資料顯示,保守估計,因為中國平臺“半托管”業務崛起和亞馬遜FBA分倉後擁堵等原因,全行業在美國新增海外倉200萬平以上。
在小包直郵優勢失去之後,美國海外倉或將再次迎來春天。
一位跨境物流從業者向鈦媒體出海參考表示,自平臺推出“半托管”以來,做海外倉一件代發的客戶需求在不斷增加。海外倉的發貨將成為跨境商家的趨勢。他還透露道,去年公司重點在歐洲海外倉,今年將會拓展美國海外倉服務。
貨代行業資訊平臺壹流融媒預測,未來海外倉模式將迎來新一波增長,並帶動小件一件代發,海外倉中轉,售後,庫存處理等服務。
據陳曦表示,小包直郵加上稅可能成本會比海外倉還貴,但是海外倉的週轉率會比較低。海外倉囤貨之後,商家要承擔賣不出去的風險。跨境商品賣不出去基本就只能清庫存或者丟掉了。而產品的銷量很難預測。
當下的物流企業都在尋找應對的方案,部分跨境商家準備提高售價。與此同時,政府陸續出臺海外倉支援政策。2月6日,海關總署的官方資訊平臺“海關釋出”公告了“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支援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發展出口退(免)稅的有關事項”。其中,納稅人以出口海外倉方式出口的貨物,在貨物報關離境後,即可申報辦理出口退(免)稅。
羅蘭貝格《預見2025:中國行業趨勢報告》提出,面對日趨緊張的地緣政治局面,中國越來越容易受到全球動盪局勢的影響。在短期內,中國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貿易限制措施。在此背景下,中國的出口模式正在圍繞著目的地、產品和貿易模式三個維度轉型。其中,在目的地轉型上,中國更多轉向了全球南方市場和歐洲市場。在模式轉型上,中國需要尋找新的全球化模式。在很多情況下,這意味著中國企業要在國外建設生產與物流基地,服務海外市場。
在去年全球“小額豁免”政策收緊之下,跨境商家、平臺和物流運營成本增加已經可以預見。即使由於關稅原因成本增加,面對美國這樣的大市場,眾多企業依然願意頂住壓力,努力開拓。
根據Adobe Analytics的資料,2024年美國Cyber 5(從黑色星期五到網路星期一的連續五天)的電商銷售額達到歷史性的411億美元,增長了8.2%,高於去年7.8%的同比增長。
除了連續增長的市場空間,全球對於中國製造業的依賴還在增加。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進一步預測,到2030年,中國製造業產值全球佔比有望進一步升至45%,美國、日本和德國則分別降至11%、5%和3%,總和不足20%。
在全球價值鏈重塑的背景下,中國越來越深地融入與美國甚至全世界的整個產業鏈條中。在中國跨境企業受到關稅影響之後,美國亞馬遜、沃爾瑪等與中國企業深度合作的企業也不能倖免。被擠壓的利潤空間,最終消費者買單。
面對特朗普四處揮舞的“關稅大棒”,中國跨境電商或將迎來動盪的一年。海外倉或許成為這波風浪中為數不多的受益者。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楊秀娟,編輯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