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林昀肖 實習生蘇洋 北京報道
2月6日,香雪製藥釋出《關於被債權人申請預重整的提示性公告》(以下簡稱《提示性公告》)。其中指出,公司於近日收到債權人廣東景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景龍建設”)送達的《告知函》,其以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及重整的可行性為由,於近日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預重整。法院就景龍建設的申請對公司出具了(2025)粵01破申54-2號《通知書》。
隨著公告的釋出,香雪製藥股價連日出現小幅上漲,在2月6日香雪製藥股價上漲3.01%,2月7日再上漲2.05%。
對於香雪製藥被申請預重整的原因,公告介紹,2018-2020年期間,景龍建設與香雪製藥簽署合計14份裝修合同,但香雪製藥欠付上述合同下建設工程款,景龍建設遂向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後截至2024年9月30日,香雪製藥仍未向景龍建設清償前述全部債務,尚有欠付工程款本金6600萬元。
伴隨難以清償的債務,是香雪製藥連年虧損的業績情況。根據其不久前釋出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香雪製藥2024年歸母淨利潤虧損約6億元-8.62億元,下滑54.15%-121.73%。而在2021-2023年,香雪製藥已連續三年出現虧損,其間,香雪製藥的資產負債率也在不斷攀升。有行業分析指出,香雪製藥連年虧損的原因包括主要產品可替代性較強、受集採影響較大,以及此前併購擴張過度導致資金鍊緊張和債務升高。
談及香雪製藥預重整的後續環節和影響因素,北京雍文律師事務所醫療大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劉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預重整的決定因素是企業股東會、董事會的決議或者法院的聽證程式,而重整程式的決定因素是企業是否達到破產重整的條件。
“對於香雪製藥而言,能否申請破產重整,第一看企業是否具備經營價值,第二看是否達到破產重整的條件。根據相關資料來看,香雪製藥具有智慧財產權、自主品牌、土地、廠房、辦公樓等資產,大機率具備破產重整的基礎。”劉偉分析稱。
6600萬元工程款欠付
在《提示性公告》中,詳細介紹了香雪製藥被申請預重整的原因,2018年到2020年期間,景龍建設與香雪製藥簽署了合計14份裝修合同,合同總金額合計2.91億元。由於香雪製藥在14份裝修合同項下欠付景龍建設工程款,景龍建設遂向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在訴訟過程中,景龍建設與香雪製藥於2022年11月4日達成了調解,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據此製作了相關《民事調解書》,調解書確定香雪製藥應在2025年3月31日前分30期支付未付工程款合計7300萬元。
然而到2024年8月14日,因香雪製藥未能依照上述《民事調解書》要求履行未付工程款的支付義務,景龍建設向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作出相關執行裁定書,要求香雪製藥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
但截至2024年9月30日,香雪製藥仍未向景龍建設清償前述全部債務,尚有欠付工程款本金6600萬元。
景龍建設認為,香雪製藥因資金流動性困難,導致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香雪製藥是一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品牌、自主創新能力的中藥現代化領軍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具有重整價值及重整的可行性。故景龍建設特向法院提出申請,懇請法院依法決定對公司進行預重整。
對於被申請預重整的意見,香雪製藥表示,在法院審查預重整及重整申請期間,公司董事會將依法配合法院對公司的重整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論證,同時確保公司生產經營穩定進行,以避免對公司的日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若法院決定對公司實施預重整,公司董事會將依法主動配合法院及臨時管理人開展相關工作,依法履行債務人的法定義務。
若法院裁定公司進入重整,公司將在平等保護各方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積極與各方共同論證解決債務問題和未來經營發展問題的方案,爭取早日形成重整計劃草案並提交債權人會議審議及法院批准。公司將力爭透過重整計劃的執行,最大程度改善公司資產負債結構,提高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及盈利能力。
香雪製藥在公告中也強調,其尚未收到法院啟動預重整或受理預重整申請的檔案,預重整申請能否被法院裁定受理,公司是否會進入預重整及重整程式,尚存在不確定性,預重整或重整是否成功也存在不確定性。即使法院決定受理預重整申請,也不代表公司正式進入重整程式。在預重整程式中,法院將依法審查是否受理重整申請,公司能否進入重整程式尚存在不確定性。
公告也指出,如果法院裁定受理景龍建設提出的重整申請,香雪製藥股票將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但即使法院正式受理重整申請,香雪製藥後續仍然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並被實施破產清算的風險。
如何挽救業績頹勢
在《提示性公告》釋出當日,香雪製藥也釋出了《關於被債權人申請預重整的專項自查報告》,其中指出,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在自查中發現存在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情形,最終以監管機構審查結果為準。公司將進一步梳理資金佔用的詳細情況,後續將就事項進展及採取措施等具體情況持續進行資訊披露。
香雪製藥業表示,公司將持續督促控股股東採取有效措施解決上述問題,具體包括以控股股東對公司的債權抵償等額資金佔用等方式,以儘快消除對公司的影響,截至報告披露日,公司及子公司合計尚欠控股股東餘額為1.77億元。同時,公司將持續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提高規範運作水平,杜絕類似事項發生。
除上述問題外,香雪製藥的兩份公告中也介紹,公司於2024年9月30日披露了《關於公司及實際控制人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告知書的公告》,公司及王永輝因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及王永輝尚未收到中國證監會就上述立案事項的結論性意見或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監管方面,香雪製藥此前也屢受關注。從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間,香雪製藥及其董事長王永輝共收到四次由廣東證監局發出的警示函,其中均涉及資訊披露違規行為,提到相關訴訟資訊未及時披露等問題。
伴隨上述合規問題的出現,是香雪製藥近年來身陷業績困境。根據香雪製藥1月15日釋出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其2024年營業收入16.13億元–20.1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2.99億元下滑明顯;歸母淨利潤虧損約6億元-8.62億元,下滑54.15%-121.73%。
關於業績變動原因,香雪製藥指出,2024年度,公司圍繞發展戰略和年度經營目標,透過最佳化內部管理、大力開拓外部市場等方式努力降低市場環境對公司的影響,但面對市場競爭加劇,渠道庫存和週轉壓力加大,疊加公司流動性危機,中成藥業務銷售未達預期導致營業收入減少,毛利率下降,同時受財務費用高、重資產負擔以及計提減值準備等因素的影響,公司總體淨利潤仍處於虧損狀態。
而在此前,香雪製藥已連續三年出現虧損,2021-2023年,香雪製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分別為6.47億、5.05億、4.02億元。
在連年虧損中,香雪製藥的資產負債率也在不斷攀升,其2021-2023年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5.79%、68.5%、72.06%。在2024年上半年,香雪製藥的資產負債率已達到72.98%,在A股72家中藥上市企業中排名第4,僅次於*ST吉藥、ST目藥和長藥控股。
據瞭解,香雪製藥的中成藥主要產品有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顆粒和橘紅系列。有業內觀點指出,疫情過後,香雪製藥的主營業務優勢會快速減退,同時,上述領域的經營主體及同類品種較多,可替代性強,受醫保費控和集採的影響較大。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香雪製藥2016年開始的併購擴張過度,併購過於著急且脫離主業,在滋生資產糾紛的同時,也面臨資金鍊緊張、債務不斷升高的問題,最後不得不變賣、收縮資產和業務。
在面臨業績連年虧損之時,去年一款創新療法研發進展或許給香雪製藥帶來一線曙光。2024年7月30日,香雪製藥披露其TCR-T細胞治療產品TAEST16001注射液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該訊息使香雪製藥多年來持續低迷的股價被“暴力拉昇”,連續9個交易日上漲超210%,其間5個交易日觸及漲停板,一度成為妖股。暴漲趨勢持續了半個月的時間,2024年8月15日後上漲趨勢便不再持續,香雪製藥股價開始逐漸走低。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TCR-T療法也面臨激烈競爭,且在商業化等方面面臨挑戰。同時,在自身負債情況下,香雪製藥其他創新研發專案進展不大,相對較低的研發費用仍需支撐創新療法的鉅額研發投入。
香雪製藥的TCR-T療法能否支撐起第二增長曲線,破解連年虧損的困局仍有待觀察。面對此次被申請預重整,對於香雪製藥而言,劉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預重整透過各方的充分談判和反覆博弈可以鑑別企業產能的市場空間,預重整中債務儘早清理有利於降低企業債務槓桿、保護各方利益;同時,也存在一定風險,如果鑑別出香雪製藥不具備相應的經營價值,可能無法進入重整程式,轉而進行破產清算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