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陪兒子長大的這十年,我從不理解兒子到共情兒子,慢慢地,我發現養育兒子的這十年,更準確地說,是兒子讓我成長的 10 年……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奴隸社會 (ID: nulishehui);不端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說自己的故事。
文丨庸人自擾 編丨lulu
在我 46 歲的時候,我意外有了個小兒子,兩個孩子湊成個“好”字。捫心自問我算得上是個事業有成、家庭幸福、責任感爆棚的老爸。我努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照顧和教育。
購置最好的學區房,帶他倆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站在巍峨的泰斗之頂,聽著三峽群山裡的青鳥啼鳴,打一壺九寨溝的碧玉清泉,搖著生生駝鈴感嘆著“敦煌”的燦爛古文明,隨風灑向天空“月牙灣”的細小熱沙……孩子們十分熱愛生活,我們也積攢了點點的幸福,如蜜一般。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養育兒子的 10 年,準確地說是兒子讓我成長的 10 年……
放棄也是一種勇敢
因為運動的益處很多,所以我非常注重對兒子的運動培養,跳繩、跑步、籃球、足球、游泳、速滑、腳踏車,兒童斯巴達等等,透過每次的鍛鍊,不斷提升他的拼搏精神,也希望能挖掘他的運動天賦,但是隨著強度的加大,孩子也出現了傷痛,雙腳歪過,右腳骨折,四肢摔得一個傷一個疤的,孩子始終沒有抱怨,也不曾放棄過體育運動。
作為足球隊的後衛,6 歲時代表學校參加一場市級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孩子積極主動,和球隊配合也算完美,最後 3 比 0 贏得比賽,可是賽後集體照相時,孩子卻不肯,當別的孩子單獨和冠軍獎盃合影時,兒子坐在一旁的草地上偷偷地哭泣。
我很不理解,一股燜火油然而生:“多好的機會不去留影紀念,哭什麼啊?”
“你憑什麼一直在說我,我已經盡力了,你為什麼一直在指責我,我的腳和腿疼得都抽筋了,你吵得我都頭疼,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你讓我很丟人,我很討厭你”,兒子委屈地發洩著。
瞬間我感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腦子裡不停地閃現當孩子在場上飛奔的時候,摔倒的時候,阻擊的時候,身體跳起來的時候,球狠狠打在他身上的時候,我在一旁沒有鼓勵和喝彩,而是不停地指責、命令、大喊,讓他跑左邊、撤退,搶球,過人等等。
“為了幫助你取得成功,我盡力去指導你,我有什麼錯,我給以提供了最好的足球鞋,幫你爭取到上場的機會,我難道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嗎?”
“我不要這些,我什麼都不要!”孩子聲嘶力竭地大聲叫喊,淚如雨下,他脫下了足球鞋狠狠地砸在了地上。
我頓時感覺一座巨山壓在我的胸口,那一幕我終身難忘。
直到孩子 10 歲的時候說他的左腳安靜時不疼,運動就疼,每次運動都只能堅持一個半小時,因為怕我說他偷懶,所以一直隱瞞,但現在疼痛感加重了,塗抹止痛藥也無效。
我們心急地去了醫院,拍了片子結果是正常的,但是卻確被告知兒子是嚴重的扁平足,運動會極度受限。
此時我如同五雷轟頂,一位年過半百的父親泣不成聲,滿心自責,痛徹心扉。我感受不到孩子一直的努力,一直的堅持:
當他在 400 米跑最後的 50 米從不衝刺,
當他踢足球總是摔倒,
當他打籃球總不去搶籃板,
當他速滑摔倒第 10 次時不再爬起
我堅定不移地認為他不敢拼不夠博,滿心地羨慕那些獲勝孩子的父母,而對待自己的兒子確是滿眼的嫌棄。
當他受傷時不曾安慰;當他失敗時不曾擁抱;當他贏得比賽時不曾豎起大拇指;當我脾氣暴躁的時候,孩子的內心該有多痛,他會認為自己多麼的無用,多麼的讓父母失望,他的世界一定是黑暗無邊與孤獨無助。
孩子真正需要的並不僅僅是富足的物質,更需要充分的支援、鼓勵和理解。
如果我能及早考慮到孩子是否存在先天的不足,如果我能得到孩子更多的信任,如果我是一位真正合格的父親,就不會無法釋懷愧對我的孩子。我不會因為孩子無法按預期走體育特長生的升學之路而懊惱,我因帶給他的內傷而懊悔。
走出醫院的大門,孩子有些情緒低落,我蹲下身子,語重心長地安慰道:
“扁平足很多人都有,很多優秀的運動員也有,現在也有治療的方法,你還小,還在發育,也許長到 18 歲腳弓就正常了,不要為此擔心和難過,我們還有很多運動可以參加”。
看著我從容的目光,兒子第一次主動擁抱了我,我當眾誇讚他“你是我今生最大的驕傲,你是最勇敢的孩子,我永遠無條件地愛你”——10 年來第一次。
從此以後我們只是偶爾跑跑步,玩玩籃球,在泳池裡玩個水,不參加任何系統的體育培訓,收起了之前所有的專業運動裝備,雖然那些花費是個不小的數目,有些還都是沒拆封的;
也收起了 5 年多獲得的獎狀和獎牌,雖然有著不甘和不捨,但是我勇敢地放下了自己的執著,因為那不是兒子的夢想,沒有什麼比兒子的感受更重要。
兒子說他不想參加任何比賽,不想成為專業的運動員,不想有一定要超越別人的壓力,運動就是他追求健康、緩解壓力、結交朋友的方式。我全部接納了,並堅持提供著優質的陪伴。如果有一天,兒子又想重新想站在賽場上,我也會毫不猶豫地全力支援。
移居的焦慮
為人父母都規劃著孩子 24 歲前的學業,我也如此。
我們生活在二線城市,教育資源一般,但是教育卻很卷,我是一名三甲醫院的內科醫生,孩子媽是一名建築師,年收入也就是個中產家庭。
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們曾花精力花時間花錢託關係去研究移居上海、廣州、香港,甚至移民美國的可能,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都沒有成功:
包括家中二老有癌症,反覆做手術、化療;
而我在 50 多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腦梗死;因為開發新的專案,孩子媽常年到處出差;
疫情的爆發、弟弟的失業、朋友女兒抑鬱自殺、以及簽證的失敗等等。
有段日子我自己重度焦慮和抑鬱,整夜的失眠、每天的厭食,因為懷疑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還去諮詢了心理醫生,最終治癒我的是書籍和運動。
透過讀書,我的頭腦能夠冷靜下來,理解了生活的本質,有奮鬥有鬆弛,有收穫有失去,不斷體會強者的思維模式和行動目的;
我和摯友一起堅持游泳和練太極,有動有靜,有堅持也有放棄,明白成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逐漸能夠以平常心面對生活的磕磕絆絆,最終慢慢地熬過那些不堪回首的暗淡人生。
我有幸讀了美國拜倫凱蒂和史蒂芬米切爾的《一念之轉》,學著不斷作轉念作業,父母都會盡其所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但有的時候需要停下來看看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麼,孩子的能力有多高,孩子的內心感受是什麼。
移居真的能讓孩子感到幸福嗎?千思百想之後我們開了一個家庭會議,探討是否一定要移居?雖然當時一個 14 歲,一個 8 歲,但是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需要我們瞭解和尊重。
在我說明了家裡的經濟情況和麵臨的家庭工作問題之後,女兒的想法是高中畢業後留學日本,她很慶幸我們不討厭日本,因為歷史的問題和核汙染的現況,她的很多同學父母都反對去日本生活,女兒很感謝自己能有個開明的父母;
而兒子的想法是在國內學習,他對自己的瞭解是不擅長學習,但是將來大學畢業後會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他認為自己不會成為富翁,就想做個普普通通的人。
雖然孩子們的想法隨著成長可能會有改變,但當前都不願意移居,不想去適應新的環境,不想離開現有的朋友,對於孩子的想法我表示接納和支援。
對於我們這個家庭,老人需要我們的照顧,穩定的就業是維持我們生活的基本保障,至此關於移居的問題不再困擾著我,過好當下,不去羨慕那些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外部學習環境的父母,減輕自己的壓力,滋養孩子學習內環境的土壤,提供一個溫馨的家足矣。
“疫情”激戰
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我三次進駐新冠患者的治療中心,而每次至少兩個多月,孩子的媽媽除了要線上工作,還要照顧四老,搶米搶菜搶口罩,因為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落在她的肩上,所以孩子的學業也只有靠他們自己了。
每次出發前我都會和老師打招呼,希望能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
女兒很自律,不需要額外的督促,兒子就比較牽涉我的精力。起初我設想得很完美,每天早上 7 點半準時提醒上網課,擺放好書本文具,10 點提醒儘早把作業發給我,我先批閱,正確無誤後 11 點半之前上傳班級釘釘群,以確保獲得更多的“A”,以此增加孩子的學習自信。
但是真正具體實施的時候,卻是苦不堪言、一言難盡,“疫情”期間的網課成為了我和兒子激戰的緣由,親子關係也降至到冰點。
今天因為排隊查核酸,錯過了上課;明天因為沒有及時交作業,得了“C”;後天家裡網路壞掉,無法上課。我這邊同事不斷地被感染,因為高強度的工作,有一位 40 多歲的同事突發心梗去世了。
醫護人員的工作流程在不斷改進,每天都在嚴重乏氧和高度緊張的狀態下工作,身心疲憊,導致每天躺在床上都會出現幻覺,雙眼累得睜不開,但是大腦還在高速飛轉,需要思考的問題太多。
吃飯的時候看見一隻翩翩起舞的黃色蝴蝶,感覺好久都沒遇到過春天!這場沒有硝煙的生物戰,什麼時候才能徹底結束啊!
當我看到孩子的作業時又幾乎崩潰!
計算錯得都離譜、審題不認真,應用題的思維混亂、文字寫得歪歪扭扭、英語課文背不下來、我告訴孩子錯的地方要如何修改,但反反覆覆還是改不對,直言他沒有錯,我火冒三丈,2 年級知識怎麼就聽不懂呢?最後孩子已經不接我的電話了!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我首先做出了改變,允許孩子寫完作業,直接上傳作業,老師批下來後再溝通改正,這樣至少不會因為晚交作業而受到老師批評,但結果仍然是和孩子吵得不可開交,打個比方:
就數學的一道類似植樹應用題,一條馬路安裝路燈,已知 2 盞路燈的間距,已知總共安了多少盞路燈,問這條馬路有多長?
孩子不認為自己的思維有問題,但實際上他不理解起點也需要有一盞路燈。
我還給他舉一反三,這類題的母題就是已知總距離、2 點間距離、總點數中的任意 2 個數據,就可以算出第 3 個數據,我還提示他應該畫圖。
但他從來不習慣或是說不願意在紙上畫圖,他認為麻煩,也沒有必要,所以所有的圖都裝在他腦子裡,不會落在紙上,最後我冷靜了一下,沒有在繼續強行讓他作對這道題。
那個不眠之夜,我問了自己幾個問題:
第一:這道題今天一定要會解嗎?
答:不一定,也許因為我帶著火氣跟他講題,他腦子一片空白呢;
第二:這類題孩子就是不理解,會影響是什麼?
答:沒有什麼影響,也許孩子會對數學的某一知識點就是學不通,學不會,比如比例問題、工程問題、絕對值、動點等等,那就學習擅長的,保證擅長的不丟分,把大量的時間消耗在怎麼學都學不明白的題目上,不值得,逼的結果只有厭學和躺平;
第三:孩子在做題的時候情緒怎麼樣?
答:因為我不在孩子的身邊,感受不到孩子近期的情緒,如果在平日感覺到孩子學不下去了,我會立即終止,讓孩子去做他喜歡的事,哪怕就是躺著,放空自己,獨處,我都不幹予,給與他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第四:是不是有其他事情的干擾,讓他無法靜下來思考?
答:疫情期間,沒有玩伴,不能外出,每天的生活幾乎類同,就好比籠中之鳥,孩子會覺得多麼無聊啊,而重返學校的日子卻無法確定;
第五:孩子有數學天賦嗎?平日孩子喜歡數學嗎?孩子學習數學吃力嗎?願意思考嗎?
答:這個答案暫時無解;
第六:孩子身體舒服嗎?
答:雖然沒說有不舒服的頭痛、發熱、腹痛等症狀,但心理肯定不舒服啊,我應該在無形間給孩子了太大的學習壓力;
第七:是孩子還是我更看重那些“A”?
答:誰都喜歡“A”,但總是得到鼓勵、肯定的學習過程應該是最好的。
每天老師都會在釘釘上釋出優秀作業,雖然知道沒有我們的,但還是忍不住瀏覽了,我接納了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之間確實存在巨大差距。
孩子一定會有他的長處和短處,面對孩子多包容,少批評、少比較、少指責,才能不斷增加他的自信。
所以自從路燈問題之後,我放手了,沒有再指導和批改孩子的作業,把錯的地方記下來,等完成抗疫工作之後再面對面的和孩子一起解決方為上策。
之後的溝通不再談學習,更多的是每天發生的有趣味的事,比如:
用舊襪子縫製木偶人;
用調味品作了“爆炸奶茶”;
用發芽的土豆製作迷宮;
把家裡的椅子拆了又裝好;
設計出很多奇形怪狀的小冰雕;
家裡人比賽疊衣服,進行五子棋大戰;
整理舊書和舊衣服,疫情結束後將寄給山區的孩子們;
最難得的是孩子們在 B 站上自學了做飯,刀工還是相當了得,這為將來的獨立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看來疫情中的生活也可以豐富多彩,我們的親子關係也重新達到了親密與和諧。
玩才是天性
大概是從 19 年的寒冬開始,每天晚上 8 點兒子都會提著手電筒、拿著用自己的零花錢購買的貓糧、貓罐頭、貓條、凍幹生骨肉和水,在學校周圍、公園附近、大街小巷、瓦牆上、車底下,四處尋找著流浪貓,帶著防護手套撫摸著它們,還和小貓說著悄悄話。
因為貓是雜食動物,所以他也把自己的糖果乾、乾脆面、家裡做的排骨拌上米飯,都給小貓送去,有一週家裡連續吃魚,目的就是要去喂小貓,我感覺兒子是個能給別人帶來無限溫暖的人,情商極高。
看到我從單位拿回來幾個原本裝藥的大紙殼箱,兒子腦洞大開,在上面剪剪沾沾,外面包裹上塑膠布,說這樣可以防雨防雪,裡面放著泡沫增加保暖,把科技課上製作的小檯燈用來照明,有門有床還有玩具小保齡球,居然設計出了好幾棟小房子。
我倆興高采烈地去找小貓們,在草叢中擺放好這些“豪宅”,小貓們非常喜歡,鑽進鑽出,不亦樂乎。
看著孩子臉上流露的喜悅,看著這些美好的藝術品,我非常地開心。但當我們散步繞了一圈回來時,驚奇地發現一位駝背的大伯拎著小貓的豪宅,我和兒子彼此相視,心照不宣地說“被撿走賣破爛了”,我本以為兒子會很傷心,但他對我微微一笑,說“爸爸,我欠考慮了,沒關係,我已經有了新主意”。
幾天之後,我們居住的小區有人重新裝修,扔了很多垃圾,兒子迫不急待地戴著口罩和手套鑽進了垃圾堆,在他眼裡這哪裡是廢品,明明就是寶貝啊!大概翻找了 1 個多小時,收穫了可利用的石板、木頭、磚頭、水泥板等等。
他蓬頭垢汙地回家清洗了一番,連口水都沒喝,帶著斧頭和螺絲刀、鉗子、還有扳手,風一樣地就又跑下樓去忙得不可開交,大約 2 小時後他興高采烈地讓我陪他去公園,我們手裡搬著一大推板材,要現場給小貓建造愛心別墅。
愛心別墅的外形並不規整,立體圖大致就算是個梯形吧,佔地面積 1 平方米左右,斜坡狀屋頂,在塑膠泡沫的空白位置上畫了幾隻可愛小貓的簡筆畫,門口掛著麻繩編織的蝴蝶結,隨風舞動,格外引人注目。這設計靈感應該是遺傳了他的媽媽。
看著此情此景,我不禁懷念起自己小時候玩泥巴、抓蝌蚪、漫山遍野地摘野葡萄、挖鬼子姜,突然感覺還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幸福啊!
兒子盡心盡力地為小貓做事,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好的執行力,願意不斷改良和嘗試,最終完成了一次壯舉,他不需要別人的讚許和肯定,他只是作了他想做好的每一件小事。
兒子如此喜歡貓,第六感告訴我他可能缺乏愛和安全感,於是我試探地問“你這麼喜歡貓,要不家裡養一隻吧?”
“不,家裡如果養一隻,然後某一天它突然生病死掉了,我會非常難過的,其實我就是感覺流浪貓很可憐,我想給他們更好的照顧。”
照顧流浪貓這件事大概持續了一年多,春夏秋冬,風雨無阻,方圓百里到處都有我們喂貓的痕跡。
然而附近的貓逐漸變得越來越少,聽鄰居們聊天:有的說貓被抓進飯店,摻進豬肉裡出售了,有的說被抓走賣給寵物店了,有的感染“貓瘟”死掉了,有的被車撞死了。
聽到這些,孩子表情沒有什麼變化,“難過嗎?”
“沒有,也許它們是找到更好的地方生活了,遇到好人家收養,就變成家貓,不再四處流浪了,有更好的房子住,有更好的食物吃,有病能得到很好的治療,一定都變得更強壯了,他們還有了自己可愛的寶寶”。
我沒有讓兒子發現我眼裡泛起的淚光:“是的,它們都生活得好好的。
”之後兒子就不再像以前那樣滿大街找貓了,也許喂貓就是成長的一個階段,我問過:“你怎麼不喂貓了?”
他說:“沒有什麼為什麼,也許將來我會自己養一隻黃毛和尚!”
接住孩子的情緒
現在兒子就讀小學,學習成績算是中下,為了提高成績,我曾經天天像偵察兵一樣觀察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腦子裡不斷擴充著一份思維導圖:
1. 建立好的學習習慣;
2. 提高學習能力;
3. 避免學校霸凌;
4. 擔心結交“毒”友;
5. 提高對任課老師的喜歡;
6. 保證充足的睡眠;
7. 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8. 控制電子裝置的接觸等等。
我借鑑了網路上各種各樣的時間管理表格,給兒子私人制定學習規劃,4 點半放學到家,他都會在沙發上或是床上蹦來蹦去,至少半小時,再吃飯聽故事 1 小時,從 6 點到 9 點整整 3 個小時,應該能學很多知識。
根據兒子的專注能力,計劃 30 分鐘為一個單位,以他的學習能力,安排合適的數學計算、應用題、課課練、英語閱讀、KET 單詞、自主閱讀、背誦初中唐詩宋詞文言文等等。
在我辛苦的一頓忙活之後,兒子看到學習表卻氣鼓鼓地說:“為什麼沒有上廁所的時間?我會自己計劃學習內容,我會自己控制時間的。”學習表被硬生生地還給了我,我愣在原地,但我告訴自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要相信自己的兒子,他獨立自主,且很自律。
透過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大多時候都能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但也有例外發生。
一次放學後,他呆呆地直接進了自己的房間,安靜了半個小時,穿戴整齊地走了出來,說要出去走走。他帶著耳機走在前面,背影孤獨而無助,他做著深呼吸,感覺被某種東西壓得喘不過來氣,我就跟在後面,沒有任何交流,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但我知道一定有事,在他開口之前,我就只是默默地陪伴。
大約走了 40 分鐘,路過一家肯德基,我進去買了 2 個圓筒,兒子吃著圓筒,終於開口了,這時我才明白他心情不好的原因是數學考砸了,班級最高 97 分,最低 73 分,平均分 91,而他只有 81 分,丟分的主要原因是計算,原本他以為自己會考到 90 以上。
我能感受到他砰砰的急速心跳,也許他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學,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還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這是一堵堵在他心口的牆,他已經在懷疑自己了,也許他曾經擁有的夢想此刻正在逐漸消失,他一定非常羨慕考好的同學,羨慕他們的能力,也許那是他無法觸及的高度,他的發動機沒有動力了。
其實他一直都在很努力地學著數學,每天 10 道口算,三道大數五位×五位的計算,一頁尖子生習題冊,一課實驗班隨堂練,每週一節數學課,每週至少 2 張大卷,對錯題不斷地覆盤,這是他能練的最大程度了,但是他的成績依然在中等水平,有的同齡孩子課外數學就學 3 個,1 個奧數、1 個速算、1 個超前學。
和同班同學對比了一下,兒子的思維和計算都不是出類拔萃的,因此他很難過,甚至被同學嘲笑過學習不好,但他始終沒有自暴自棄,堅持按照自己的節奏在學習。在那一刻,我什麼大道理都沒有講,所有的道理我相信他都懂。
往家走的路上,我牽著他的手,兒子仰望著天上的星星,他說每天放學他只能再學 2 個小時,我給他佈置的學習內容只能接受 4 項,他也知道要努力,但要學的東西太多了,那已經是他的極限了,他太累了,他保證能完成學校作業,但家庭作業他要自己選。
我就簡單地回覆了一個字:好!那個晚上到家已經 9 點半了,他連晚飯都沒吃,也沒有學習一分鐘。第二天開始,他去自習室學習,學到 9 點半,而且每天定 6 點的鬧鐘,6 點半起床吃飯,7 點揹著沉重的書包獨自上學,而在這之前都是 7 點半起床,不吃早飯奪門而出。
我不再過多地關注兒子的成績,而是他的情緒,接受他所有好的壞的,有時氣憤的話或是過激的話,那也只是他的發洩、解壓。我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最終我們家裡的每一位成員都活得很輕鬆,也讓孩子們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在我 57 歲生日的那天,兒子送給我了一個繪本《愛花的牛》,幸福地對我說:
“爸爸,我一生最大的幸運就是有你一直和我統一戰線,你的接納、鼓勵和情緒穩定,讓我可以作我自己,你是我最堅固的避風港,在面對挑戰時,我不懼困境,我有能力應對挫折,即便重新開始我也鬥志昂揚,真心祝你生日快樂。”
此時此刻,我是全世界最幸運的爸爸。
作者:庸人自擾,“我喜歡閱讀和獨處,但我並不孤獨。我不怕失敗、不怕被嘲笑,但我內心並不堅強如石。我喜歡穿越森林,因為大自然教會我心境止水。”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