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近爆火的電影《好東西》,被年僅9歲的王茉莉圈粉了。
有人當著她的面說壞話,她淡定自若地懟回去。
不想在臺下鼓掌,她勇敢地當著眾人的面直接告訴老師。
鄰居小葉講述自己的月經羞恥時,她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血怎麼會髒呢?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會流血啊!”
雖然在單親家庭中成長,但她自信開朗、核心穩定、有主見。
大家都盛讚她為“滿級小孩姐”。
認真分析了媽媽王鐵梅和女兒王茉莉的相處方式後,我發現“滿級小孩姐”的背後站著一位不掃興的媽媽。
剛搬進新家,王茉莉在牆上畫畫,王鐵梅不但不責怪,反而誇讚她比米開朗琪羅還厲害;
王茉莉想上臺表演,王鐵梅非常支援,鼓勵孩子積極去嘗試各種樂器。
當得知茉莉因為沒出過國而自卑時,她立刻計劃帶她出國遊玩。
生活雖然有很多不如意,但她從來不掃女兒的興,反而和女兒一起盡情沉浸於所有能帶給自己快樂的“好東西”。
人民日報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
不要把自己的認知、焦慮、恐懼、憤怒、委屈轉移給孩子,做不掃興的父母,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的確,不掃興,是一個很旺孩子的習慣。
還記得去年萬聖節,因為模仿那英而一夜爆火的“這英”嗎?
她的模仿惟妙惟肖,每一句話都能精準地踩中網友的笑點。
而頻頻爆笑的背後,是長達二十年“被掃興”的童年創傷。
六歲的她第一次參加才藝大賽並獲得了三等獎,第一時間和父母分享喜悅,得到的卻是父母的不滿:“也就三等獎,有什麼好高興的?”
當她興致勃勃地和父母講述學校的趣事,換來的往往是不耐煩的打斷或輕蔑的一笑。
漸漸地,她不再與父母分享任何快樂,也不敢隨意說話。
就連吃個蘋果都要躲在被窩裡,生怕自己的行為會引起他人的不滿或嘲笑。
在父母長期的否定與打擊下,她變得敏感而自卑,形成了討好型人格,內心深處充滿了不配得感和深深的不安全感。
成年後,她花費了很多心血,把自己打碎了重新養育一遍,才有了鏡頭前的從容淡定。
她的成長之路,本應充滿陽光與歡笑,卻因父母的“掃興”而佈滿了荊棘與坎坷。
在生活中,掃興的父母比比皆是:
好不容易出來玩一趟,卻要在孩子高興時說,回去要寫一篇遊記;
孩子考試進步了,父母卻說驕傲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考了第一名;
孩子悉心準備了禮物,父母卻說浪費錢;
興高采烈時被兜頭潑來一盆冷水,想必誰都會難過和委屈。
掃興的父母,就像拿著一把晦氣的掃把。
表面上看,掃走的是孩子當下的喜悅,實際上掃走的卻是孩子的福氣。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曾經提出一個著名概念:
“有毒的父母”,是指那些以持續性的負面行為模式支配子女生活,給子女帶來情感傷害和心理負擔的父母。
掃興的父母其實就是“有毒的父母”。
他們習慣用否定、指責、諷刺等負面行為來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在不斷的否定中產生自我懷疑,無法認可個人的價值。
他們甚至還會變得誠惶誠恐、脆弱、多疑,親子關係也逐漸疏離。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說:
未表達的情緒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並將在未來以更加醜陋的形式湧現出來。
父母的每一次“掃興”,都有可能在無意中埋下摧毀孩子精神力量的種子。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句話:
擁有不掃興的父母,是當代年輕人最值得炫耀的奢侈品。
深以為然。
掃興的父母千篇一律,有趣的父母萬里挑一。
54歲的陳雅翔就是別人家不掃興的父母。
從小隻要女兒喜歡,他就讓女兒嘗試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不以學會為目的,只是為了玩。
他們會一起討論喜歡的“小男孩”,會在犯錯後瞞著老師一起“對口供”,會為了收養流浪貓在媽媽面前唱雙簧。
直到女兒21歲,陳雅翔依舊會陪她一起去看漫展,給她拍照,買周邊,甚至還會跟著一起cosplay。
這樣鬆弛而不失溫情的父愛,羨煞了眾多網友。
而女兒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興趣廣泛、自信滿滿、精神世界富足。
不掃興的父母,正在用無盡的耐心與理解,默默積攢著孩子成長所需的能量。
他們懂得尊重孩子好奇的天性,不會因孩子的“無關緊要”的發現而嗤之以鼻,更不會因孩子的奇思妙想而嘲笑打擊。
他們懂得給予孩子試錯的空間,不會一味強調結果,更不會在孩子失敗時冷嘲熱諷,而是引導孩子從中汲取經驗,教會他們堅持和勇敢。
他們懂得建立信任與愛的橋樑,願意傾聽孩子的聲音,理解孩子的感受,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
他們懂得為孩子提供情緒價值,願意付出時間和努力,為孩子創造美好回憶和體驗。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讓一個孩子尊重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的感覺,就是原生家庭最好的祝福。
不掃孩子的興,就是在充分尊重孩子的感覺,是在肯定他的自我,也是在喚醒他的生命力。
不掃孩子的興,給孩子的內在世界蓄滿能量,他才能更自如地面對人生的風雨。
也許大家會發現,那個曾經“被掃興”的孩子,長大後卻成了掃興的家長。
這是為什麼呢?
有個網友給出了高讚的回答:你的父母,他們自己也被困在上一輩的人生劇本里。
他們習慣打壓你、否定你、潑冷水,很大程度,是在“搬運”自己父母那套教育方式。
你淋過的雨,父母也曾淋過,這就是代際創傷。
前事不可追,後事尤可鑑。不妨就從我們開始,改變自身的行為習慣,盡最大的努力去阻止創傷的代際傳遞。
1.看得見孩子的進步
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
“人類最深處的需要,就是感覺被人欣賞。”
不掃興的父母懂得做孩子的“捧場王”,看得見孩子的進步,善於挖掘並將孩子閃光點無限放大。
讚揚孩子的進步,不是瘋狂輸出一頓彩虹屁,不是華而不實的吹捧,而是要真誠真心地讚美具體的事實,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真正被欣賞。
2.不干涉孩子的私事
孩子藏著抽屜裡的日記,家長總是偷看; 孩子交往了哪些朋友,家長總是問三問四; 孩子關門躲在房間裡,家長突然闖入……
這樣的父母確實有點掃興。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有了獨立的想法,也渴望擁有不被打擾的秘密花園。
聰明且不掃興的父母,要學會適“隱身”,不輕易觸碰孩子的隱私邊界,給孩子必要的自由與空間。
3.保護好孩子的快樂
奇葩說辯手席瑞說過:
家庭很重要的一個功效就是幫孩子製造更多可供回憶的快樂瞬間。
保護孩子的快樂,就是在給孩子的一生注入源源不斷的能量。
做不掃興的父母,就是要嘗試理解孩子的興致。
當孩子和我們分享他感興趣的事物時,千萬不要說“這有什麼好玩的”“搞這些有什麼用”“純屬浪費時間”這類喪氣的話。
不妨先聽著,即使不感興趣,也可以告訴孩子:“你這個東西很有趣,我雖然不瞭解,但你喜歡的東西,肯定是不錯的。”
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允許孩子做一些和功利教育無關的趣事、閒事,孩子才能盡興地活著。
《父母的覺醒》中說:
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的潛質,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方式,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不做掃興的父母,而是做助興的父母;不做負能量的父母,而是做賦能的父母。
點個【在看】,願我們都成為助興的父母,為孩子喝彩,更為孩子的人生添彩。
作者 | 花朵之藍,有最遙遠的夢想和最樸素的生活。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籤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十點君說
十點讀書「2025聽書日曆」全新上市啦~
我們從上千本好書中,精選365本經典之書,錄成音訊,專門讀給你聽。
每天20-30分鐘,聽完一部名著精華,在書中走遍萬水千山,探索生命的旅程,也讓大腦更加睿智通透~
365本經典好書+365本溫暖金句+365幅治癒插畫 ,每天一頁,遇見更好的自己。
十點讀書聯合人民日報出版社共同出品,品質有保障!
原價138元 ,十點全年超低價僅需79元! 現在下單,再 享受拍1發7特權 , 太超值了!
每個日曆能繫結3個手機號,可以全家一起聽,既是暖心陪伴,也是漲知識的寶典~
「 2025十點讀書·聽書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