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正在刺激俄羅斯經濟增長,但大幅上漲的軍事開支是盧布,而盧布又在不斷貶值,為何會這樣?原因很簡單,俄羅斯沒有足夠的外匯,只能開啟印鈔機,盧布自然會不斷貶值。這種方式,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就是克里姆林宮在透過盧布貶值來掠奪俄羅斯人的財富,諸如對普京總統的基本盤退休老人們來說,就是退休金增加了,但卻不耐花了,連雞蛋都吃不起了。
那麼,俄羅斯政府有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局面,透過賺取更多的外匯來扭轉盧布持續貶值的不利局面呢?答案是不能,也沒有這個意願。“沒有這個意願”我們不多說,我們來說說這個“不能”。
如果對俄羅斯稍微有些瞭解,會發現俄羅斯經濟的支出並不是那些效能吹得天花亂墜的武器,而是能源,也就是石油、天然氣及其製成品,此外,糧食以及其他礦產、原料也有大量出口,相比能源出口為俄羅斯帶來的鉅額外匯,武器出口那點美元根本不值一提,至於工業製成品,各位見過什麼俄羅斯製造的民用工業產品嗎?
問題就在這裡了,我們且不提烏克蘭軍隊針對俄羅斯能源設施的一系列襲擊,只說西方對俄羅斯能源產業的制裁。以印度為例,在失去利潤最為豐厚的歐洲市場後,印度成為了俄羅斯能源出口的主要市場之一,這也是莫斯科不斷拉攏新德里,又是軍工合作又是支援印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主要原因,俄羅斯和印度在地緣上和政治上關係不大,但在經濟上的聯絡很大,而印度唯一能看上的俄羅斯商品,就是武器和能源。
在“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後,作為中立國,印度突擊進口了大量俄羅斯低價能源,除了自用、儲備外,還有就是加工為成品油出口,這也是很多西方國家繼續進口“俄羅斯石油及其製成品”的主要原因。但現在,俄羅斯和印度的石油交易出現了一些很不利於莫斯科的變化:
支付手段以及西方制裁等因素,正在迫使印度放棄俄羅斯石油,當然,俄羅斯現在也不怎麼願意賣給印度石油,印度政府只同意用盧比支付俄羅斯石油款項,莫斯科對花不出去的印度盧比毫無興趣;
英國廣播公司剛剛爆料,指出在戰爭爆發後,有數百萬桶俄羅斯石油以成品油的方式被賣到英國,這些“漏洞”是由印度等國提供的,雖然這並未違反英國政府對俄羅斯的石油禁令,但這種行為意味著英國實際上間接為克里姆林宮提供了戰爭資金。
英國廣播公司的爆料,很可能會產生政治上的影響,即英國政府會拒絕進口來自印度等國出口的可疑成品油,就因為這些成品油可能是由俄羅斯石油加工而成的。而其他西方國家也很可能跟進,不再進口印度等國的可疑成品油,堵住對俄羅斯的制裁漏洞,迫使印度等國大幅減少俄羅斯石油的進口量。
各位網友看到這裡,不知道是否已明白了一點,就是在目前油價偏低的情況下,俄羅斯出口的石油、天然氣以及製成品數量會不斷變少,也就意味著俄羅斯政府獲得的美元、歐元等硬通貨減少,現有的硬通貨又要優先用於進口那些俄羅斯不能製造卻對戰爭必須的產品,諸如晶片。在這種情況下,透過增加盧布發行量、戰爭刺激等因素,俄羅斯的GDP確實在增長,至少沒有崩潰,但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究竟能持續多久?
大多數俄羅斯人意識不到、也沒有能力考慮這麼複雜的經濟問題,他們只能感覺到錢越來越難掙、盧布越來越不經花,“越打越富”的俄羅斯似乎跟他們的生活完全不一樣,那個俄羅斯只存在於電視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