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高層承認:擺脫中國製造是個巨大挑戰。有外媒在日前哀嘆稱,十年前,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匆忙從伊拉克撤軍,制訂了旨在打壓中國的所謂“重返亞太”。為此,當時的美國將主要軍事和政治資源都投入到亞太地區,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十年後,美國的“重返亞太”變成了“印太戰略”。美國反華的思維沒有變,但中美之間的力量對比卻在發生逆轉。
與十年前在中國面前耀武揚威相比,現在的美國,卻不得不採取極端的單邊保護主義政策,關閉國門來阻止被中國超越。但美國現在才想在對中國關閉國門,似乎為時已晚。據觀察者網報道,日前,負責美國空軍的採辦、技術和後勤事務的美國空軍助理部長亨特承認:美國軍隊完全擺脫中國製造零部件“是一個挑戰”,美軍方在這方面做得並不完美。尤其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閃電II”戰鬥機,已經顯示出被中國“卡脖子”的跡象。
亨特這是專揀好聽的說,所謂擺脫對中國零部件依賴“是一個挑戰”,美軍方在這方面上“做得並不完美”,那就是在告知那些反華政客,想要在美國軍事中去掉所有中國製造,這一點他們做不到。顯然,在美國內部不斷鼓動所謂“擺脫對華依賴”論調的背景下,美軍方只能兩手一攤告訴他們:實在辦不到。
之前有資料稱,美軍用於製造導彈和飛機的關鍵材料稀土,對中國的依賴度高達80%以上。而離開這些中國產品,美國軍工企業將寸步難行。所以,亨特在承諾“美軍並不尋求中國製造”的同時,卻說出讓那些反華政客感到沮喪的話:中國就是一個製造大國,導致美軍中的很多產品都是中國製造。
眾所周知,與中國擁有完善的供應生產體系不同,美國就是一個大部分產業都外包的國家。該國包括軍工業在內的大型製造企業,其所需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部分都需要靠外部供應。因此,包括美軍武器裝備在內的幾乎所有美國製造,都不可避免地依賴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供應。
中國不只是一個製造強國,同時還是全球產業零部件和原材料供應大國。當今全球的工業國家,不管其製造業有多先進,基本都無法在工業零部件和原材料供應方面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美國當然也不例外。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某些政客要求軍方擺脫對華依賴,亨特只能跟他們打哈哈:慢慢來。
例如中國在全球鎵材料的生產和出口上佔據主導地位,這使得F-35戰鬥機的生產必須依賴中國進口的鎵材料,至今無法擺脫。所以,之前中國對稀土、鎵和鍺等關鍵原材料實施出口管制,引發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的一陣恐慌,甚至有外媒披露,美國的一些軍火商為避免上述原材料短缺,不得不花錢將之前廢棄的產品買回來,用於回收那些裝置裡面的稀有金屬和其他原材料。
尤其是稀土的供應領域,中國目前擁有全球超過80%的開發和提煉能力。之前有西方媒體報道稱,西方如果想要達到與中國類似的稀土開發和生產規模,至少需要數百億美元資金和十多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讓美國軍方徹底擺脫對中國產品的依賴,那些政客不是腦子有問題就是別有用心。
退一萬步來講,即便美國軍方真的有決心擺脫對華依賴,但由此而造成的成本飆升,將讓他們本來就捉襟見肘的裝備經費就更緊巴了。所以說,那些一再施壓軍方擺脫對華依賴的政客,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過,沒有了中國製造,美軍是否有能力承受高昂的裝備成本代價?
試想一下,就連被華盛頓決策者認為是“最敏感”的軍隊,都離不開來自中國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其他產業那就更不用說了。那些積極鼓譟“對華脫鉤”的美國政客,讓外界有理由懷疑:難道非要毀掉美國的製造業,他們才可以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