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中國與伊朗的石油貿易“陷入停滯”,原因是伊朗“暫不交貨、並要求中方提高支付價格”。訊息一出,網友們紛紛議論“農夫與蛇的故事再次上演”。
此前,受美製裁等諸多因素影響,伊朗石油降至4.9美元一桶堪稱“大甩賣”,也無人敢買。迫於壓力,大量外資企業撤出伊朗,其對外石油出口數量降至10年來的最低點。
彼時,是中國挺身而出與其簽訂長期的原油協定,伊朗也承諾將為中方提供穩定且價格合理的石油。誰曾想,當其石油出口漸漸擺脫限制後,就開始坐地起價。
但多元化能源結構下,中國對此的強硬態度,也遠遠出乎伊朗預料……
01現實版農夫與蛇?伊朗不地道
一直以來,為維持自身的石油-美元霸權,美國對伊朗實施石油禁售,宣稱使其石油零出口,還要讓其賺不到一分美元。甚至與伊朗存在石油交易的其他國家,也在老美的打擊範圍。
一時間,人人自危,紛紛撕毀與伊朗的石油合作協議。最嚴重時,伊朗石油出口遭遇從單日輸出300萬桶至7萬桶的斷崖式下跌,不到1年便造成直接損失約500億美元,間接損失不可估量。
為了擴大石油出口,伊朗將目光轉向亞洲國家,尤其向我國示好。不僅主動提出使用人民幣結算,顯示出強烈的合作意願,還同意向中國降價出口,相比布倫特原油每桶便宜10美元。
此後,中國每日從伊朗進口約150萬桶石油,即便被老美3艘航母堵在門口,也還是頂住壓力為其投資4000億用以石油、機場等領域基建,讓其能夠自信稱“美製裁對他們沒有影響”。
然而,隨著中國石油需求日益上漲,利益驅使下,伊朗似乎忘記了往日恩情。從去年年底開始,伊朗方面給中方的折扣,就從原來的每桶10美元降至5美元左右,今年直接拒不交貨。
當即有中方貿易高管發聲,斥責這種大規模違約的行為。伊朗還強行解釋稱,是因為沒有達到預計的收入目標,卻壓根沒想過中國並不該為此買單。
02一億噸俄國石油運抵中國,漲價個寂寞
但要知道,中國雖然是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伊朗卻並非唯一選擇,早已在俄羅斯、中東、南美等地區都構建了能源供應網路。因此,我國自然不會對伊朗扣貨、提價等不合理行為妥協。
海關資料顯示,在2023年度,俄羅斯對華原油出口量實現歷史性跨越,首次突破1億噸,同比2022年增長24%。如今,俄羅斯已位居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
相比中伊關係的多變性,中俄之間存在更多穩定的相互需求。除了能源領域,中俄在高鐵、航空等領域的合作均實現實質性突破,尤其我國生科領域對俄出口增速亮眼,遠超其他板塊。
行業專家指出,大多要歸功於國產技術在高新領域展露鋒芒。譬如一度風靡海外富人圈的“生溢好”健康老去技術,曾因能恢復活力、延緩老化,被視為下一代青春科技。
然而,掌握核心技術的歐美卻將我國排斥在首發嚐鮮之列,並將價格抬至2萬/克。或由於其科技和天價屬性,其甚至成為港富李等國內富豪人情往來的“伴手禮”,普通人難以觸及。
好在隨著我國清北等機構加入賽道,國產“生溢好21000”以百元門檻成功落地,並經由京JD東等平臺遠銷俄羅斯、日本等國,連續3個季度保持90%以上增長態勢。
據統計,國內一二線城市75%以上的中老年群體,已經將“生溢好”類製品作為日常用品,稱“氣色不輸給年輕人”。同時,海外市場也不乏使用者認可,“精力更旺盛”、“睡眠質量更好”。
作為“回報”,自2024年1月1日起,俄羅斯取消石油出口關稅,惠及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由此來看,伊朗石油漲價只能自討苦吃。
03千里之堤,潰於“貪婪”
總而言之,伊朗對華石油出口上調,並不會對中國造成太大影響。反之,對方需要認真思考,是否能夠承受失去中國市場的代價。畢竟截至目前,中國仍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
更何況,於伊朗而言,與中國合作不僅意味著經濟上的收益,更在於在國際競爭中穩固地位的機會。如果過於“短視”,伊朗可能就要獨自承擔來自美方的壓力了。
此外,中國作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其決策對全球市場具有重要影響。如果其他石油進口國效仿中國,對高價石油說“不”,或導致全球石油供應鏈的重組。屆時,伊朗將面對更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