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麥當勞是被一個騙子搞成超級企業?1984年2月18日:麥當勞在臺灣第一家食品推廣中心開幕。
今天薩沙說說麥當勞起家的歷史。
早在學生時代,薩沙有不少同學在學校附近的麥當勞打工,主要還是男學生。
薩沙很奇怪,這些男學生對於廚藝狗屁不通,連泡麵都是生吃,怎麼能夠去快餐店打工,還是負責食物的製作。
這些同學的話,讓我大吃一驚:麥當勞的食物不是烹飪的,而是流水線組裝的。
直到多年後,薩沙才明白這不是一句笑話。
扯遠了,我們從頭來看。
麥當勞的歷史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長,它是理察·麥當勞和莫里斯·麥當勞兄弟創立的,時間是1940年。
麥當勞兄弟是猶太人,家裡共有5個兄弟姐妹,不過只有兩個兒子,其餘都是女孩。
此時大哥理查已經35歲,弟弟莫里斯也28歲了。兄弟兩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都是性格堅毅,聰明伶俐的實幹家。
他們學歷不高,都是中學畢業生,中產家庭,沒什麼雄厚的資金。
由於老家新罕布什維爾州的曼徹斯特市不容易找到工作,兄弟兩人一起去了加州,從事過很多個職業。他們甚至在好萊塢打拼,為哥倫比亞公司打雜,還曾傾家蕩產買了一個小劇場。
為了方便來看電影的觀眾,兄弟兩人在劇場門口賣熱狗和飲料。
諷刺的是,這個小劇場的觀眾少得可憐,倒是很多人來買啤酒和熱狗。
為什麼呢?麥當勞兄弟是厚道人,做事也非常嚴謹,很重視食物的質量。他們賣的熱狗,原材料和調味料都做的很好,價格還便宜,受到了顧客的歡迎。
眼見小劇場就要倒閉,麥當勞兄弟只能轉而開了一個熱狗店。
雖然熱狗店的生意不錯,畢竟只是街頭小生意,發不了財。
麥當勞兄弟商量以後,認為必須改進商業模式。
說起來,他們還是比較有眼光的,看中了汽車餐廳的模式。
在40年代,美國經濟已經走過了大蕭條時期,開始全面復興。在1941年,有超過81%的美國家庭擁有1輛汽車。
於是,汽車餐廳應運而生。早在20年代,美國就有了汽車餐廳,只是不太普及。
在麥當勞兄弟起家的40年代,汽車餐廳已經遍地都是。
當時汽車餐廳的模式,同傳統餐廳沒有什麼不同。餐廳通常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顧客的汽車直接停在裡面。汽車停下後,餐廳的服務生跑來點餐,再將餐飲直接送到汽車內,最後還要收走垃圾。
麥當勞兄弟研究了這種模式很長時間,認為問題很多。
這種傳統的汽車餐廳,對於經營者來說效率太低,出資太多,不容易賺錢。
一來,想要服務這麼多客人的點餐、送餐和處理垃圾,就必須僱傭大量的服務生。美國對於服務生是有最低工資標準的,餐廳要支付大量的工資;
二來,點餐仍然是傳統的菜餚,什麼口味的都有。一些餐廳多達五六十道菜,包括龍蝦、牛排、鵝肝等高階食物,這就必須僱傭大量廚師,還要漫長的製作時間。這樣一來,在就餐時間內,餐廳無法服務太多的食客,效率很低,賺到的錢是很有限的。
麥當勞兄弟之前是賣熱狗的,對快餐是有所瞭解的。
根據他們的調查,除了少數要求很高的上流社會家庭以外,絕大部分開著汽車的食客都是圖方便才會選擇快餐,根本不在乎吃的東西有多麼精美,口味有多麼獨特。
再說通俗點,他們只是希望儘快填飽肚子,同時還不需要花很多錢。食客想要好好吃一頓,到處都是傳統的餐館,何必要在汽車上吃?
於是,麥當勞兄弟經過長期的考察,做出了三個極為關鍵的決定。
第一, 新的麥當勞餐廳不需要服務所有要求的客人,僅僅服務那種需要簡單填飽肚子的食客。這種食客佔顧客群體的97%以上,受眾絕對的大。
麥當勞餐廳只提供漢堡、薯條和飲料這三種食品,以及一些簡單的甜點冷飲,其他食物則一律不提供。這就足夠了,餐廳可以賺很多錢。
第二, 新的麥當勞餐廳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廚師,而採用流水線加工的模式。
這種模式早在20年代就被白城堡漢堡店發明了,但規模都很小,沒有全面普及。麥當勞餐廳決定將漢堡拆成麵包、肉餅、配料等若干個零件,分別由不同的店員簡單加工好,隨後組合起來。這種流水線模式的最大優勢就是一個字,快!
傳統的漢堡製作往往需要十幾分鍾、二十分鐘甚至更久,麥當勞餐廳的漢堡只需要幾分鐘而已,甚至更快。這樣一來,餐廳就可以在極短時間內製作大量快餐,實現薄利多銷。
第三, 新的麥當勞餐廳不設定大量的服務生,只有少數負責加工食物和搭載的店員。
服務生不去汽車那裡點餐,當然也不送餐和處理垃圾,需要食客自己排隊點餐和取餐,最後直接將垃圾丟入垃圾桶。
這樣一來,餐廳可以只用很少的店員,大大減少員工薪資的開銷,提高收益率。
除了這三點以外,麥當勞兄弟對於快餐的品質則是不含糊的。
他們認為即便是薄利多銷的快餐,也必須用一流的食材,而且保證食客要吃飽。
在開店之前,麥當勞兄弟反覆的研究各種漢堡零件的尺寸和重量。
他們曾對店員說:就拿這塊漢堡內的牛肉餅來說,如果少了10克,大部分食客會不滿意,覺得吃不飽,下次就不來光顧我們的餐廳。但如果多了10克,我們不但不能賺錢,還會虧本。大家不要小瞧這區區10克,就是我們賺錢的關鍵。
同時,麥當勞兄弟很細心的測試了一切,甚至包括漢堡流水線的站位,怎麼能夠最高效、防止互相干擾的完成加工。
麥當勞兄弟還有很多有趣的發明:
他們使用了一種特殊的烤架,可以同時烤12個漢堡包,並且可以自動調節溫度和時間;他們使用了一種特殊的切薯條機器,可以將一個土豆切成36條薯條,並且可以用油炸至金黃酥脆;他們使用了一種特殊的包裝紙,可以將漢堡包和薯條包裹起來,並且可以保持食物的溫度和新鮮度。
有趣的是,麥當勞兄弟對快餐廳並沒有太多的信心。
於是,他們選擇在加州最窮的一個大城市聖貝納迪諾,開辦了“麥當勞燒烤”餐廳。在麥當勞兄弟看來,這裡的窮人較多,比較能夠接受這種物美價廉的快餐,畢竟他們的要求不會太高。
然而,現實給了麥當勞兄弟迎頭一擊。
任何一種新事物,都會本能的被群眾排斥和懷疑。
麥當勞餐廳開門了以後,當地老百姓開始壓根不買賬。
他們認為這種餐廳簡直是變態,憑什麼要食客自己下車去排隊?憑什麼餐廳只賣漢堡和薯條?憑什麼食客吃那種口味平平的垃圾食物?
最初幾個月,麥當勞餐廳簡直是門可羅雀,當地媒體和同行都在看笑話,預言它會在半年內關門倒閉。
麥當勞兄弟為了這家餐廳,不但用盡了心血,也投入了全部的家當。如果餐廳倒閉,他們肯定會破產。這種情況下,麥當勞兄弟灰心失望,認為這次創業又要以失敗告終了。
然而,當地的學生們群體很快救了他們。相比傳統的大人,年輕人更能接受新事物。
第一個來光顧麥當勞餐廳的,就是附近的一個孩子。他沒有汽車,只是單純來買個廉價的漢堡。
幾個月後,當地的學生們逐步接受了這個概念。
對於孩子們來說,漢堡、薯條快餐非常方便,便宜又能填飽肚子,為什麼不接受呢?
更別說,麥當勞餐廳雖然要食客下車排隊,但配餐的速度非常快,只要幾分鐘而已。總體看來,顯然是在這裡吃飯更方便,更快捷。那麼,何必還要坐在車上等著送餐呢?
更重要的是,麥當勞的漢堡保質保量,食材一流,卻只要10到15美分,堪稱非常實惠。以1940年美國人的收入來說,每月拿到的工資可以買上千個漢堡。
於是,麥當勞餐廳慢慢開始有了生意。
麥當勞兄弟大喜過望,在社會上闖蕩了這麼多年,終於有一個成功的事業了。
不過,麥當勞兄弟是比較守舊的人,很重視餐廳的質量。
他們對於一切都有明確的要求和制度,甚至包括牛肉餅加工時間應該是幾分鐘。
不過,麥當勞兄弟不是優秀的管理者和推銷者,他們也沒有賺大錢的野心。到了1955年,麥當勞兄弟一共只開了10家店。15年開了10家店,對於生意紅火的麥當勞餐廳實在是太少了?
在當年,區區10家店已經創造了20多萬美元的營業額,平均每家就有近3萬美元。
就美國快餐店來說,這種營業額已經是逆天了,等於每年每家店賣掉幾十萬個漢堡。
那麼,為什麼麥當勞擴張很慢?主要是麥當勞兄弟對於分店管理出現了問題。一些分店因為經理和店員的責任心不夠,加上人員流動性大,導致漢堡質量下降,嚴重影響了麥當勞的口碑。
麥當勞兄弟認為不能快速擴張,不然會砸掉自己的招牌,還是要慢慢來。
況且兄弟兩人對財富的要求不高,覺得小富即安,何必去爭取成為鉅富,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
此時,麥當勞兄弟遇到了讓他們又愛又恨的雷蒙·克羅克。
克羅克出生於芝加哥,是捷克後裔。
克羅克的家境比麥當勞兄弟要差得多,高中沒畢業就輟學了。他一直在社會上打工,從事過各種五花八門的職業,最後選擇推銷員為終身職業,一口氣幹了25年。
克羅克自稱這輩子什麼東西都賣過,上到房地產,下到墓地,大到成套的豪宅,小到不起眼的紙杯。他是個聰明人,也是堅毅的人,這25年不斷起起落落,多次發財也多次破產。
在1937年,克羅克破產後又一次東山再起,成為一家小型奶昔製造機公司的老闆。
諷刺的是,這個公司又讓克羅克再一次瀕臨破產。
這種機器可以同時攪拌5種奶昔,功能似乎很強大。對於個人使用者甚至小型餐廳來說,這個機器太大了,食客根本吃不了這麼多。
此時克羅克已經50多歲,苦惱的等待著又一次破產。
此時一家麥當勞餐廳,突然向他訂購了8臺奶昔機器。克羅克大感震驚,普通的餐廳就連1臺機器都嫌太多。
克羅克親自帶著機器,趕到了麥當勞餐廳,被這裡車水馬龍的熱鬧場面驚呆了。
隨後,他同麥當勞兄弟見面攀談,三人有著比較接近的經歷,很快成為朋友。
克羅克在美國各地做了25年的推銷員,對市場和管理有著一定的瞭解。
在深入交流後,他認為麥當勞兄弟的模式是正確的,卻在宣傳和管理上存在很大問題。
像麥當勞兄弟這麼經營,企業是做不大的,始終是地方性的小公司。
他開始試圖入股公司,然而麥當勞兄弟開的是家庭店,斷然拒絕了。
於是,克羅克又希望得到麥當勞公司的特許經營權,也就是開分店後由自己全權負責。
在這之前,所有的麥當勞餐廳都是麥當勞兄弟直接委派經理管理,並不存在特許經營。
所以,麥當勞兄弟自然是不同意。
然而克羅克有著推銷員擅長的巧舌如簧,透過美妙的畫大餅,將麥當勞兄弟說的頭暈目眩。
在克羅克的夢想中,未來的麥當勞餐廳絕對不止區區幾家,而是要有上萬家。麥當勞餐廳會遍佈美國甚至全世界,成為一個輝煌的飲食帝國,甚至成為美國的標誌。
麥當勞兄弟雖然沒有大的野心,也被這番雄偉的說法征服了。
他們再三商量,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麥當勞兄弟可以給克羅克特許經營權,卻必須掌握完全的質量控制權。
也就是說,克羅克開辦的所有麥當勞餐廳的食物、廣告、店面甚至員工制服等一切,都必須按照麥當勞兄弟的規定來執行。克羅克哪怕在餐廳牆上貼一張紙,也要獲得麥當勞兄弟的同意。
當然,克羅克可以負責餐廳日常的行政管理、人事選擇和財務支配。
雖然條件極為苛刻,瀕於破產的克羅克也沒有太多選擇,只能全盤接受。
隨後,克羅克將公司所有財產變賣,又瞞著老婆將房子抵押給銀行,開辦了第一家麥當勞特許經營店。
相比保守的麥當勞兄弟,克羅克在管理和宣傳上可以做他們的老師。
以管理為例,麥當勞兄弟一般選擇中產階級的經理和店員,因為覺得這些人素質較高,責任心較強。然而,這些人工作的餐廳仍然管理不佳,甚至常年虧損。
克羅克一眼看清楚問題的關鍵,中產階級的店員多不屑於做快餐工作,只是作為職場的一個過渡罷了。對於他們來說,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並不難。所以,他們在餐廳內不會太出力,責任心也不強,畢竟隨時可以辭職不幹。
於是,克羅克轉而選擇社會底層人士進入餐廳。
他選擇一些生活困難的退伍軍人、失業工人,剛進城的農民作為經理和店員。這些人將麥當勞餐廳當作他們的飯碗,相當賣力的工作,自然他們拿得薪水也較低。
克羅克曾經任命一個失業很久的老兵做餐廳經理,結果不但他熱情百倍的工作,甚至他的妻子也無償跑到門口為餐廳發放宣傳單和打折卡片。
就宣傳上,克羅克做的也是很出色,絕對能夠做麥當勞兄弟的老師。
由此,麥當勞餐廳的名氣越來越大,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這塊招牌已經很值錢。
不過,克羅克同麥當勞兄弟的衝突也越來越大。
克羅克認為做生意就是要賺錢,曾提議改用廉價速食奶昔等成本更低的食物,還認為應該做一些誇張的宣傳。
對此,麥當勞兄弟毫不猶豫的拒絕。他們認為這是砸招牌,是對餐廳的侮辱。
此時的克羅克就遇到了難題,一方面他指導下,麥當勞餐廳快速發展,短短几年內就在9個州新開了10多家新店,前景不可限量;一方面在麥當勞兄弟的嚴格限制下,餐廳的利潤非常有限,資金流也很緊張。
克羅克認為以這種模式擴張下去,可能幾年後資金鍊就徹底斷掉,到時候他的所有特許經營餐廳都要倒閉。
然而,美國人講究契約精神,當初雙方合同怎麼訂的,哪怕再不合理也沒辦法更改。
克羅克焦頭爛額,卻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雖然最近他同麥當勞兄弟有很多衝突,畢竟三人曾經是好朋友。
此時,克羅克的助手,曾經在麥當勞餐廳賣冰淇淋,後來考取律師牌照哈利·索尼伯恩提出了一個好辦法。雖然當年合同寫的很死,也不是無法突破的。
只要克羅克願意同麥當勞兄弟撕破臉,哈利就有方法讓他們屈服。
哈利的方法是,克羅克不再專門經營快餐廳,而是透過房地產和加盟權來賺錢。
簡而言之,當時的美國有很多人看到了麥當勞餐廳的優勢,不惜代價試圖加盟。
麥當勞兄弟和克羅克的合同是在40年代簽署的,並沒有考慮到加盟的問題,沒有做什麼限制。
所以,克羅克只要從銀行貸款,專門購買每個城市偏僻廉價土地,隨後在上面修建麥當勞餐廳,再特許交給加盟商經營即可。
克羅克可以以房租的名義,實際上收取高額加盟費用,不用給麥當勞兄弟分享收入。同時,克羅克還可以用解除出租餐廳的方法,進而控制加盟商,讓他們聽命於自己。
這樣一來,麥當勞兄弟還可以干涉餐廳的日常運作,卻已經被架空了。無論是銀行還是加盟商,根本不會甩麥當勞兄弟,克羅克就成為公司實際的領袖。
透過這個不厚道但可以獲得暴利的建議,哈利也成為麥當勞首席律師。
克羅克咬牙撕破臉後,麥當勞兄弟自然怒不可遏,但這些行為不違背合同。
麥當勞兄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家家的加盟店迅速開張,克羅克賺的盆滿缽滿,自己毫無辦法。
最終,麥當勞兄弟選擇了屈服,雙方在1961年達成了協議。
克羅克支付給麥當勞兄弟每人100萬美元,買斷了整個公司,也包括麥當勞這三個字的金漆招牌。
那麼,100萬美元多麼?當時美國有40%的普通打工家庭,家庭年收入超過了7000美元,工作100年也賺不到100萬美元。
這麼看來,100萬美元對普通人來說是鉅款,但對一個蓬勃發展的商業公司來說也是不小的數字。
從此以後,麥當勞公司突飛猛進。
1962年:售出第10億個漢堡,麥當勞叔叔在華盛頓市首度亮相。
1965年:麥當勞股票正式上市,每股定價22.5美金。
1967年:在加拿大開設第一家國際餐廳。
1972年:麥當勞資產值達10億美元。
1980年:麥當勞在香港開設第1000家國際餐廳,國際營業額首次突破10億美元。
1984年:售出第500億個漢堡;克羅克病逝,享年81歲。
1990年:在中國大陸(深圳)及蘇聯(莫斯科)開設第一家餐廳。
麥當勞目前遍佈全球六大洲119個國家,截至2017年在全球擁有約3萬6千間分店,員工高達200多萬人。
而麥當勞也成為美國的一個象徵,很多國家反美遊行時都會選擇對麥當勞示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克羅克沒有吹牛,當年他對麥當勞兄弟畫的大餅竟然實現了。
只是,此時的克羅克早就同麥當勞兄弟徹底鬧翻。
雙方買斷麥當勞餐廳時,麥當勞兄弟執意要保留第一家餐廳,也就是他們起家的餐廳。
為此,麥當勞兄弟不惜放棄了一個重要的條款,也就是克羅克許諾會將未來麥當勞公司1%的利潤分給他們。麥當勞兄弟因此放棄了,未來每年近1億美元的收入。
因為招牌被買走了,麥當勞兄弟只能將餐廳改名為大M餐廳。
然而,沒想到克羅克認為這家餐廳規模雖小,對品牌未來的發展有著巨大危險。
於是,克羅克不惜重金在這家大M餐廳附近,建設了另一家麥當勞餐廳,各方面都要大大超過它。
在克羅克的趕盡殺絕下,這家大M餐廳的食客都被搶走,最終淒涼的倒閉。
麥當勞兄弟由此對克羅克非常痛恨,雙方徹底決裂。
至今麥當勞兄弟的後人也很反感克羅克,指責他是一個騙子,用詭計奪走了公司。
不過,更多的人認為,如果沒有克羅克,麥當勞恐怕始終只是地方的特色餐飲店,根本沒什麼了不起。
麥當勞兄弟雖然是餐飲大師,但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相反,克羅克雖然奪取了麥當勞兄弟的招牌和餐飲思維,卻有著很多巨大的突破。
比如:麥當勞的兒童套餐,吃套餐送玩具。這個不起眼的發明,讓麥當勞公司非常好的搶佔了兒童市場。
資料中這麼寫:一開始家長去領孩子吃快餐的時候,通常就是自己買個漢堡,分一口給孩子。麥當勞的漢堡很大,孩子吃得很少,不能給他單獨買個漢堡,單獨買了就會浪費。克羅克看到這個情況之後,就決定推出一個兒童小漢堡。但是小漢堡的成本其實和大漢堡沒有差太多,所以價錢沒法壓低。家長並不是傻子,不可能用這麼高的價格買小漢堡。
於是克羅克就想了一招,配個小玩具,這樣家長就不覺得貴了,孩子也非常滿意,家長也願意買。嚴格來說,兒童套餐不是克羅克發明的,而是麥當勞在威蒂瑪拉的一個分銷商發明的。這個發明家還是個女人,叫尤蘭達德克菲尼奧。克羅克覺得這個思維很好,就花錢購買了這種創意。這個發明不僅大幅的拉動了麥當勞的銷量,而且還拉動了小玩偶的銷量。
在麥當勞兒童套餐出現之前,玩偶的銷量是非常低的,後來有一個東西讓小玩偶的銷量增了一下,就是巧克力蛋,在巧克力裡邊放上小玩偶,這個小玩偶就好賣了,就讓小玩偶一個樣式的銷售量能達到了幾十萬,再到後來就是麥當勞快餐了,讓一個小玩偶的銷量可以達到幾千萬,而且後來研究發現,在小玩偶配食品出售之前,人們去買小玩偶的時候就特別在意它的質量,但自從和食品一起賣了,再也沒有人關注它的質量。
需要說明的是,1975年麥當勞就在香港開設了分店。粵語和普通話口音有區別,將它翻譯為“麥當奴”。這不知道是哪個腦殘翻譯的,後來麥當勞公司認為“奴”這個字會被聯想到奴隸,更改為麥當勞。
而中國大陸在1990年之前,也是透過英文直接翻譯為麥克唐納快餐店,直到1990年才正式改為麥當勞。
對於中國人來說,麥當勞並不便宜,比如一個巨無霸套餐4件套,價格超過30元人民幣。
但在美國,麥當勞就是一種廉價快餐,巨無霸套餐價格為6美元。
表面上,兩者的價格差不多,實際上則有很大差距。
而2023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218元,平均每個月為3000多元,一個漢堡套餐就是百分之一的收入。
而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6626美元,平均每個月為4000多美元,一個漢堡套餐僅為收入的八百分之一。換句話說,等於中國人花費3塊多人民幣吃一個漢堡套餐。
在中國,3塊多錢能吃什麼?一根油條也要2到3塊!
宣告: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