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斯納和比奇,“守業者”功成身退
1977年,該公司的第二款經典“小飛機”賽斯納150由改型賽斯納152“接棒”,延續了賽斯納品牌在基礎教練機、通用飛機市場上的輝煌業績。
20世紀50年代末誕生的兩座型賽斯納150,是賽斯納公司產量第二大、全球產量第五大的飛機,而接班者賽斯納152的產量雖未過萬,但也是達到了7500多架。
全球第一家生產了10萬架飛機的航空製造企業,這份榮譽屬於賽斯納公司,也屬於“世界航空之都”威奇托,更屬於美國通用航空製造業。這樣的榮譽如一塊塊基石,成就了美國通用航空的大發展和大繁榮。
賽斯納公司在公務機市場和通用航空市場上齊頭並進,且業績出眾,這讓德韋恩·華萊士得以放心地在1975年將公司交給職業航空業高管來打理。而在此之前,同城的比奇飛機公司,其掌舵者比奇夫人已在20世紀60年代末逐步將公司的領航權交給了接班人、她的侄子。
就這樣,賽斯納和比奇,“世界航空之都”威奇托所孕育的兩大通用航空製造領域的巨頭,隨著締造傳奇的第一代創業者遠去、第二代“守業者”的功成身退,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德韋恩·華萊士和夫人出席慶祝第一架量產型“獎狀”交付儀式。
美國《財富》雜誌將奧利夫·安列為20世紀70年代十大商業女性之一,1981年她入選了航空名人堂。
而那位在20世紀60年代初一度讓比奇、賽斯納兩家公司在公務機業務上懷著幾分“忌憚”、曾成就了一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航空傳奇的創業者比爾·里爾,也在“五年之約”期滿後再次出發。
此時的他早已從昔日的行業“門外漢”成為了業內名副其實的航空夢想家。他此次創業再度培育出了一個知名公司,成為了比奇、賽斯納等“老朋友”們的新強勁對手。
他奮力一搏,威奇托傳奇暫告一段落
1974年,比爾·里爾對外公佈了他創立的里爾航空(LearAvia)公司的新產品:一款名為里爾星(LearStar)600的遠端公務機。
里爾創新性地將兼顧短距起降特性和速度效能的超臨界機翼與大直徑機身結合起來,並採用面積律來最佳化阻力特性,同時採用了燃油經濟性更佳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一如當年的里爾23,該機的設計計劃依然很緊湊,里爾宣稱將在20個月內試飛原型機,在飛行測試開始後大約6—9個月即可開始量產交付。
只不過,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里爾的雄心同樣受制於“石油危機”背景下的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油價飆升、航空運輸業低迷等因素,一度缺乏充足資金來進行研發。
里爾星600,其中的“600”表示預計巡航速度為600英里/時。該機在設計上延續了他在“里爾班機”上大型化的設計思想,作為公務機可容納10—12名乘客;作為通勤客機,它可以在2–1座位配置中搭載多達30名乘客。
站在里爾星600模型前的這幾位,右一是里爾的老朋友克萊·萊西,左一是行業內知名航空工程師、空氣動力學專家詹姆斯·D·雷斯貝克(James Raisbeck),自20世紀60年代起一直在波音公司工作,70年代,他為蓋茨里爾飛機公司重新設計里爾飛機的機翼。左二是迪·霍華德(Dee Howard),他主營公務機維護和改裝業務,他的重要發明是蚌殼式反推裝置。
好在,到1975年底,加拿大飛機公司(Canadair)認可了比爾·里爾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業內名望和推銷能力,最終伸出了“橄欖枝”,與里爾聯手完成他的新專案,這便是後來的加拿大航空推出的“挑戰者”(Challenger)600系列公務機。
雖然有資料顯示,在1978年11月首飛的“挑戰者”600面前,里爾的初始設計是粗略性的、概念性的。但里爾準確地描繪了新一代公務機的發展趨勢,即“大型化”,更寬敞舒適的客艙、足夠乘客站起來行走的空間與“遠端化”具備跨大洋大陸飛行能力。
加拿大飛機公司請來了詹姆斯·泰勒來做該公司的總裁兼執行長。他於1976年離開賽斯納。到任後的泰勒,任務是在6個月內銷售50架“挑戰者”飛機。他帶領銷售團隊在原型機試飛前就銷售出110架。後來,泰勒於1985年跳槽到了陷入財務危機的蓋茨里爾噴氣公司,同樣任總裁兼執行長,為該公司的被收購做準備。
從紙上的里爾星600到“挑戰者”600(下圖),一個關鍵變化是機身直徑從88英寸(2.2米)增加到了106英寸(2.7米),是真正的寬體公務機。但里爾對這樣的粗胖設計並不滿意。另一個直觀的變化是增加的翼尖小翼,以及平尾被改為了T型尾翼。
不過,比爾·里爾並沒有見證“挑戰者”600首飛。在1978年5月,即“挑戰者”600首飛前不到半年,比爾·里爾逝世,享年76歲。
生前,他正魂牽夢縈於另一種激進設計的飛機開發——“里爾風扇”2100(Lear Fan)。該型飛機採用全複合材料打造的機身(同比鋁合金重量減輕了40%),2臺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驅動的推進式螺旋槳。里爾的夫人莫亞·奧爾森·里爾按照他的遺願繼續推進該機的研製。雖然該機在20世紀80年代首飛成功,並展開了飛行測試,但最終因傳動裝置問題等未能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安全域性(FAA)的認證,未能投產。
莫亞·奧爾森·里爾和“里爾風扇”的合影
行業大併購時代,終章已近
推出了“挑戰者”600的加拿大飛機公司,在接下來的20世紀80年代,則由於該機測試過程中發生事故、研發耗資高昂(約15億加元),以及初期銷量增長緩慢等因素,被拖入了破產的邊緣。1986年,加拿大飛機公司最終被龐巴迪(Bombardier)公司收購,成為龐巴迪航空航天部門的核心部分。
4年後,也就是1990年,比爾·里爾在60年代創辦的那家裡爾噴氣公司,歷經兩次流轉,最終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也被龐巴迪公司收購。
龐巴迪公司的4架演示飛機,由近及遠分別為里爾75、挑戰者350、挑戰者650和環球6000。
就這樣,“里爾噴氣”與“挑戰者”一起成為了龐巴迪公司在公務機業務中的兩大重要品牌。而類似的“命運劇本”,同樣在20世紀80年代的賽斯納和比奇公司身上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