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成功試射潛射彈道導彈,射程高達3500公里,射程足以覆蓋北京,那麼今天我們來說說印度的潛射導彈到底是啥水平。
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這是超級軍事強國的標配,也是成為核大國的必由之路。當下,全球也唯有中美俄躋身這一俱樂部,就連五常中的英法都存在短板。然而,對於一心要成為 世界大國的印度來說,“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建設已經成為其國防建設的重點。尤其是在海基方面,印度最近又傳來了重磅訊息。近日,印度宣佈成功試射了K-4潛射彈道導彈,導彈由印度第二艘國產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阿里加特”號發射,據媒體推測,本次試驗導彈的攻擊範圍達 3500 公里。這也意味著,印度的核彈已經足以威懾到我國的首都北京了。
印度在 “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領域的探索動作一直非常頻繁,之所以說此次試射與眾不同,就是因為其選用的發射平臺是服役不到三個月的戰略核潛艇。這象徵著印度在核武器“三位一體”建設上邁入了新里程碑,也是其向外界尤其是中國傳遞的一種新的核威懾訊號。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印度海軍的 “阿里格特”號核潛艇排水量約6000噸,長度111.6米。該潛艇歷經8年建造期,直到今年8月29日才正式交付印度海軍。
作為“殲敵者”級戰略核潛艇的第二艘,它採用了更為先進的設計和技術,在印度媒體看來,其效能明顯優於 “殲敵者”號。尤其是在武器配置上,“殲敵者”號只能攜帶射程為750km的K-15 “薩加里卡” 潛射彈道導彈。而“阿里格特” 號則可以攜帶4枚射程達到3500km的K-4潛射導彈。印度在核潛艇建造領域進一步突破,也進一步增強了其對海基潛射導彈的研發信心。
按照印度媒體的說法,K-4導彈的設計射程高達3500公里,按照這個標準,導彈完全可以從孟加拉灣直接覆蓋到中國的關鍵地區,北京和西藏等戰略要地都在覆蓋範圍內。如此說來,印度掌握了K-4,足以在戰略威懾層面威脅到我國。然而,一次導彈試射並不能決定一切,從根本來說,印度的潛射導彈、核潛艇以及核技術都存在很多短板,受到多方面挑戰。以印度的核技術來說,原本就高度依賴借鑑俄羅斯,導彈方面的很多環節也得到了法國和以色列的技術支援。這也意味著,印度短期內難以建立穩定可靠的自主研發體系。一旦外交環境發生變化,印度很有可能面臨“卡脖子”的困境。與此同時,印度國防預算有限,財政狀況不佳,近年來,印度軍方花費大量經費採購各種常規武器裝備,這讓發展傳統軍力與核導彈發展間存在矛盾,再加上薄弱的經濟基礎和不完善的工業體系,印度要推動核武器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尤其是從印度的軍事規劃來看,距離建立有效的核威懾還有很長的距離。其中,“阿里格特”號潛艇以及K-4導彈的成熟度遠未達到實戰標準,K-4目前只進行了一次潛艇實彈發射,最終試驗結果尚未公佈。而能夠攜帶K-4導彈的“阿里格特” 號目前僅有一艘,根本無法做到戰略值班巡邏。按照印度媒體此前的報道,印度目前正在加緊第三艘“阿里達曼”號的建造,預計將於2025年入役,但按照印度軍工的傳統,這艘潛艇到底什麼時候能夠服役,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總體來說,印度此次成功試射K-4,的確展示了其在軍事技術領域的突飛猛進,也彰顯了其作為南亞地區大國形象的強大實力。只不過,在全球視野下,印度的核戰略仍存在明顯侷限性。相對來說,中國、美國、俄羅斯等核大國的核武器戰略著眼於全球威懾,印度卻侷限在“對鄰國有效”的區域核威懾,再加上受到核心技術和綜合國力的限制,印度想要成為全球第四個核大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