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在中國建立大國的少數民族有哪些?936年11月12日:契丹冊石敬瑭為大晉皇帝,晉割燕雲十六州於契丹。
我們看看中國歷史上,能夠在中國腹地,建立強大王朝或者國家的少數民族起源。
前趙的匈奴人
五胡十六國時期,五胡的第一個國家前趙,是南匈奴人劉淵所建的政權,割據了中國的北方。
早在先秦時期,匈奴就同中國為敵,一度是漢人最強大的北方敵人。
直到隋唐時期,匈奴才基本消失。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夏朝被商湯所滅後,一部分夏朝人逃到了草原地區,逐漸形成了匈奴這個遊牧民族,這種說法無從考證。
匈奴人的血統複雜,可以看作是一個複雜的草原部落聯盟。
目前發掘的大部分匈奴人骨都屬於黃種蒙古利亞型別,少部分混有白種歐羅巴人的血統。
也就是說,匈奴人大部分血統為黃種蒙古人種北部亞洲型別,小部分為白種血統。
根據對於匈奴人遺骸的DNA檢測結果可知,匈奴人的父系DNA主要有N3、Q、C幾種型別。其中N屬於新黃種人基因,在現在的西伯利亞雅庫特人和愛斯基摩人中比例很高,Q是美洲印第安人主要的父系基因。C是古亞洲人基因,分子人類學把這個基因定義為棕種,但把現在所有高頻的C族群比較後可以發現,C更像是早期黃種人基因。
由此可見,匈奴人的父系基因基本都屬於黃種人的大圈中。
想要搞清楚匈奴人的起源,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只知道,從中國有明確歷史記載以來,匈奴人就在這個廣闊的地區活動: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南沿長城與秦漢相鄰,西邊則到達了中亞的一些地區。
匈奴人一直分散為無數部落,對中原的威脅雖大,卻不是毀滅性的。
戰國時期的趙國戰神李牧,曾經一次性殲滅匈奴10萬人,導致他們元氣大傷,很多年不敢南下。
直到秦朝末年的頭曼單于時代,匈奴才有了唯一的領袖。
冒頓單于殺死了父親頭曼後,才建立了匈奴帝國,可以使用30萬大軍。
在魏晉南北朝以後,匈奴就融入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這個民族不復存在。
然而,匈奴對於中國歷史有著重大影響:元狩四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率幾十萬雄兵,分兩路橫渡大漠追殲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餘里,與匈奴左賢王遭遇,霍去病斬首七萬餘,而後乘勝揮軍北進,直到大漠深處的狼居胥山(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側的肯特山)。到此山下,強敵遠遁,放眼四顧,悲風揚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後他登臨山頂,南面中原設壇祭拜天地,並在山上立碑紀念,以示此地納為漢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語即來源於此,以此作為對將軍們最大戰功的旌表。
後趙的羯族人
後趙很快推翻了前趙,這是一個由羯族人建立的國家。
羯族屬於匈奴的一個部落,血統則有很大區別。
一般認為,羯族生活在西域,也就是新疆或者中亞,被匈奴人征服以後成為奴隸軍隊。
羯族的外形有著明顯白種人的特徵:“高鼻多須深目”。
羯族早已滅亡,歷史學家推測他們有可能是高加索人種。這個民族有著自己的語言,屬於葉尼塞語系,這是一種分佈在葉尼塞河流域的語言系統。
古代的高加索人種遷移到了中亞地區,後被匈奴人打垮淪為奴隸。由於羯族人規模不大,基本都是民族內部通婚,保留著鮮明的白種人特徵。
羯族非常兇惡,野蠻未開化,在一系列的戰爭中曾有多次大規模吃人現象,屠城殺人更是如家常便飯。
且不談羯族普通士兵,就連最高統治者也吃人:太子石邃性情極為殘暴,他酗酒好色,縱慾無度,有時深夜出宮去大臣家,見凡有姿色的婦女,就強迫交歡。有時他將宮女先濃妝豔抹,然後割下頭,將頭放在盤上,傳示四座。石邃從庵裡掠來美貌的尼姑,大白天裡宣淫,狎弄之後,便將女尼洗剝宰割,與豬羊肉合起來煮熟了吃,有剩下的就賜給左右,讓他們也分一杯人肉羹。
羯族的人數不過數十萬,在冉閔和其他民族的報復性種族屠殺下,羯人徹底消亡。
在各民族聯合絞殺殘暴的羯族時,卻也殃及了不少池魚。
羯族有明顯白種人的特徵,於是北方一些同樣高鼻深目的胡人,被當作羯族人冤殺。
前燕的鮮卑人
鮮卑人在中國歷史上曾相當牛逼,前後建立了很多國家,卻不屬於外來民族。
鮮卑人屬於東胡,早在商代初期就出現在今天的內蒙古、河北地區。秦漢時期,崛起的匈奴人將東胡徹底擊敗。東胡一部分融入匈奴,另一部分則逃到大興安嶺,形成了鮮卑人。
隨著匈奴被漢王朝打垮,鮮卑人趁機再次崛起。
同匈奴不一樣,鮮卑人是標準的黃種人。他的基因中,古代黑龍江流域的東北亞人群成分佔六成,古代黃河流域漢族人群成分三成多,其餘不到一成來自西部草原遊牧人群成分。
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人建立了很多國家,除了前燕以外,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國都是他們建立的。同屬鮮卑人的柔然,還控制了蒙古高原,軍力強大。
漢族大將楊堅奪取了北周大權,建立了隋朝,由此鮮卑人一蹶不振。
鮮卑在隋唐時期逐步融入漢族,整個民族消亡了。鮮卑民族人數不多,對漢族的基因影響極小。
北方漢人的基因中,鮮卑基因不到千分之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相反,鮮卑標誌性的父系型別,在現代哈薩克人佔11.11%,海拉爾的蒙古人中佔9.26%,在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的阿勒泰人中佔12.50%,鐵列烏特人中佔9.09%,這些族群顯然才是鮮卑真正的後裔。
一般認為,花木蘭就是北魏鮮卑人。
北魏是世兵制,鮮卑軍戶需要世代從軍,每家要出一個男人,這才有“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而世兵制決定了北魏的營連級別部隊,大多是同一個村子或者附近幾個村子的軍戶家庭編組而成。也就是說,戰友本來就是花木蘭的鄰居,自然知道她是女人,是故意替她隱瞞。
為啥?人家的父親老邁多病,弟弟又是未成年人,強迫兩人從軍肯定是死路一條。花木蘭迫於無奈替父從軍,戰友誰去揭發豈不是要將人活活逼死。
諷刺的是,花木蘭從軍10年血戰的敵人柔然,同樣也是鮮卑人。
前秦的氐族
前秦消滅前燕、前涼及代國,統一中國北方,對漢人王朝東晉產生極大的威脅。
前秦的統治者,為氐族人!
氐族同樣不是外來民族,而是羌族的分支。
羌族是中國西北古老民族,可能早在夏商時代就同漢人有過接觸。這個黃種民族有一部分融入漢人,其餘則演變為包括藏族、彝族、白族在內的各種民族。
以母系看,氐族同羌族有90%的相似率,而父系則完全不同。氐人的父系屬於另外一個人種:棕色人種。
根據DNA檢測發現,棕色人種是中國古代東北民族的主要基因來源之一。如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蒙古族的C型比例高達55%以上,甚至到達了65%,滿族為45%。這些民族被總的稱為“通古斯人”。
說來說去,氐族是黃種人,基因同羌族很接近,同漢族差距很大。
一般認為,氐族人是遠古的外來民族,早在四五萬年前來到東亞。民族來源不同,氐族人從外形來看同漢藏民族沒有什麼區別。
南北朝以後,人口不到百萬的氐族也慢慢消失了。
至於前秦的皇帝苻堅,本來很有可能在隋朝統一全國的200年前,就實現中國的大一統。然而,苻堅剛愎自用,傲慢輕敵。
在內部矛盾極大的情況下,苻堅過於輕視東晉戰力,在淝水之戰慘敗,前秦也很快覆滅。
最終,苻堅被自己親手提拔的,後秦皇帝姚萇俘虜(羌族)。
說起來,苻堅倒是沒有給氐族人丟臉,被俘以後仍然非常硬氣,堅決不進行“禪讓”。
在姚萇威脅要淫辱苻堅最疼愛的兩個公主時,他就忍痛殺死了寶貝女兒:“豈可令羌奴辱吾兒!”
後秦的羌族人
羌族人建立了後秦,割據北方一部分領土。
上面說了,羌族是不亞於漢族的古老民族。
古羌族的一支進入了渭河流域,同漢族不斷融合,成為漢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還有一部分古羌族進入青藏高原,同等地民族融合,形成了藏族。
其餘羌族仍然在西北地區發展,形成了氐族等眾多民族。
後來同宋朝長期對峙的西夏國,他們的統治階層党項民族,就是羌族的後裔。
羌族和漢族血統接近,羌族父系與中國北方中原漢人的相似率達到 80%,也就是說其男性族源於漢人,只有20%的父系則是不同的,應該是融入了鮮卑、匈奴等其他民族的結果。
從古至今,羌族就沒有統一過,分散為無數部落生活。
他們因禍得福,一些羌族部落長達數千年生活在甘肅、四川、青海一角,與世隔絕,也就儲存了民族的完整性。
目前,中國境內仍然有數十萬羌族人,保留著民族的傳統。
三國時期著名的馬騰、馬超、馬岱,都有羌族血統。
馬超的父親馬騰娶了羌族的夫人,而馬騰的母親也是羌族人。
馬騰和韓遂長期割據西涼,軍隊中有大量羌族人。
後來馬超曾大敗曹軍,差點就將曹操斬殺:馬超突然率領步騎一萬多人殺到,曹操身邊的一百餘人在馬超軍的箭矢覆蓋下亂成一團。但曹操仍然坐在胡床上不起身。許褚、張郃等將領,見事情緊急,將曹操架起帶出船中,急忙渡河。馬超率領騎兵在後邊追邊射,箭如雨下,曹操幾乎喪命。當時無數曹軍士兵抓住曹操坐船,想要攀登上去逃命,船隻不能行使。眼見馬超的騎兵越來越近,曹操部下虎痴許褚拔出佩刀亂砍,將抓住坐船士兵的手臂全部砍斷,船隻這才能夠離開岸邊。馬超追到岸邊後,下令輕騎兵用弓箭亂射船隻。
許褚一手用馬鞍擋箭,一手撐杆,拼死救出曹操。曹操帳下校尉丁斐在河岸放出大量牛馬,馬超計程車兵顧不得乘勝追擊,跑去抓奔跑牛馬,馬超控制不住,曹操因此才得以成功渡河。曹操手下將領見到南岸處的兵敗,又不知道曹操在哪,都非常的惶恐害怕,到後來見到曹操,心情有的悲傷有的驚喜,還有的都嚇哭了。曹操卻大笑說"今天差點被小賊的困住了!"
這不是說曹軍打不過馬超的部隊,主要還是不適應羌族輕騎兵的打法。
後來曹軍調整戰術,面對馬超麾下的羌族輕騎兵,就連戰連勝。
唐代大燕的粟特人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建立了大燕國。
大燕國雖然只有短短7年壽命,卻對中國造成巨大的破壞。
而建立大燕國的安祿山和史思明都是粟特人,手下有強悍的粟特人軍隊。
安祿山的父親為粟特人,母親是突厥人。安祿山的養父為突厥人,他成年以後籠絡歸屬大唐的粟特人、突厥人和契丹人等少數民族,建立了自己的勢力,最終叛亂。
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亞的古老民族,主要在今天的烏茲別克境內生活,也有部分生活在今天的塔吉克和吉爾吉斯坦地區。
粟特人分散生活在中亞的各個綠洲,除了種地以外非常擅長商貿,慢慢控制了絲綢之路上的貿易。
因為要做生意,粟特人很早就來到中國西北地區,以新疆、甘肅、青海為主要聚集區,也生活在大唐核心地區長安和洛陽。
粟特人沒有建立過自己的帝國,只有一系列小國,在中亞先後被波斯、匈奴、突厥奴役。
大唐打垮突厥帝國以後,粟特人擺脫了突厥人的控制,轉而臣服於唐朝。
在這期間,不斷有粟特人不能忍受突厥人的殘暴統治,轉而東進歸屬大唐。
唐朝初年,在靈州一帶安置來降的突厥人,當中包括在突厥內部的粟特遊牧部落。唐朝在靈州以南新設六個羈縻州,安置他們。
粟特人雖是商業民族,不代表他們沒有戰鬥力。
在安祿山叛亂之前,在六個羈縻州的粟特人就曾聯合突厥和吐谷渾一起叛亂,出兵高達7萬人,要求建立自己的國家。
好在當時大唐軍力極強,透過激戰將這些粟特人擊敗。
所以,除了唐玄宗這個傻鳥以外,大唐朝廷官員普遍不相信安祿山為首的這些粟特人。
粟特人是地地道道的白種人,同東亞黃種民族有很大的不同。
史書上記載,粟特人高鼻深目、體毛稠密,金髮碧眼甚至紅髮綠睛。
《隋書》記載康國粟特人“人皆深目高鼻,多鬚髯”。
安史之亂以後,粟特人被強行遷移到河北地區,受到唐軍的嚴格監督。
粟特人畢竟是弱小民族,數量很少,慢慢就消亡了。一些粟特人漢化,另一些則融入沙陀人中,最終民族不存在了。
粟特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他們篤信祆教,這是波斯帝國的國教,在中亞也有廣泛的信徒。
在基督教誕生之前,它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宗教之一,原名叫瑣羅亞斯德教,被伊斯蘭教徒稱為“拜火教”。
安祿山偽裝成拜火教最高級別的神“光明之神”下世,由此獲得了粟特人的全力支援。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後晉、後漢、北漢的沙陀人。
沙陀人是遊牧新疆準噶爾盆地的少數民族,生活地區有大型沙漠,才有了這個名字。
沙陀人主要分為三大部落,可以看作西突厥的一部分。
換句話說,沙陀人就是突厥人。
武則天時代,在新疆昌吉縣活動的沙陀部首領朱邪金山因有戰功,被大唐封為“金滿州都督”。
吐蕃帝國很快雄起,開始打壓沙陀人。朱邪金山的兒子朱邪輔國不是吐蕃大軍的對手,轉而全軍逃入大唐境內。
在吐蕃大軍追殺下,3萬沙陀人最終只有2000人到達大唐控制的寧夏,朱邪盡忠戰死,他的兒子朱邪執宜繼位。
隨後70多年,新疆的沙陀人陸續逃入大唐,民族數量有很大增加。
到了唐朝末年,沙陀人李克用建立了很強的軍隊。
在黃巢攻佔長安以後,大唐只能讓李克用率領救援。沙陀軍隊實力很強,沒花費多久就擊潰黃巢大軍,黃巢戰敗自殺。
由此,李克用成為赫赫有名的河東節度使,成為唐朝實力頂尖的軍閥之一。
朱溫篡唐以後,李克用建立後唐,以唐朝繼承者自居。
五代十國時期,沙陀人的實力很強,連續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北漢這四個國家,割據中國北方地區。後漢被大將郭威篡奪,建立了漢人王朝後周,在陳橋兵變後又成為北宋。
至於沙陀人最後一個小國北漢,被北宋在統一戰爭中滅亡,至此沙陀人建立的國家全部垮臺。
沙陀人是弱小民族,人口不多,文化更是落後,只是驍勇善戰罷了。
最初的沙陀人可以看作突厥人,他們為黃白混血人種,史書記載他們:眼睛和鬍鬚深邃,身體輕盈,膚色淺。
進入大唐以後沙陀人迅速漢化,毫不顧慮的同漢族人通婚。
所以,百年後的五代十國時期,沙陀人和漢人世代通婚,從外形和習俗方面同漢族沒有什麼區別。
唐莊宗李存勗相貌和漢人完全一樣,甚至酷愛漢人的戲劇。他愛看戲,自己經常演戲,自號藝名“李天下”。李存勗是超級發燒友,愛屋及烏寵幸戲子,甚至讓戲子去幹涉朝政,地位高於朝廷重臣,完全是倒行逆施。
後來李存勗就是因戲子郭從謙興兵叛亂,被活活殺死。
說起來,戲子們不全都是壞人。李存勗死後,大臣僕人都逃走了,無人收屍。還是一個戲子揀丟棄的樂器放在屍體上,點火焚屍。
沙陀人漢化的很徹底,到宋代就不復存在,只有少數在北方遊牧的,慢慢融合入契丹和蒙古人族群。
遼國的契丹人
契丹的歷史悠久,在唐末時期由首領耶律阿保機建國。
遼國存在了200多年,被金國女真人消滅。契丹人逃到中亞建立西遼帝國,直到90年後才被蒙古人消滅。
也就是說,契丹人在世界上囂張了300多年,在中國境內囂張了200多年。
契丹屬於東胡的分支,一度被匈奴奴役,後成為鮮卑的一部分。
現代DNA檢測認為,契丹是從鮮卑中分化出來的,兩個民族基因很接近,他們共同的祖先是東胡。
隨著匈奴人和鮮卑人的衰敗,契丹在唐代逐步崛起。到了唐朝末期,契丹人已經有數百萬規模,可以一次性出動二三十萬人,包括10萬騎兵。
契丹人具有強大軍事力量,趁著唐朝崩潰的有利時機,建立了遼國,佔領了中國北方地區。
後遼國被金國消滅以後,殘存的契丹人後來協助蒙古人攻打金國,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
由於契丹人多次叛亂,元朝建立以後取消了對他們的支援。契丹人本來就氣息奄奄,最終在元朝中期基本民族消亡,不復存在了。
契丹人最獨特的地方,就是他們的髮型。
契丹人的髡髮,同古代日本武士的髮髻頗為接近。
所謂的髡髮,就是將前額頭髮全部剃光(也有前額留短髮的),只有鬢角留一綹長髮,從耳後垂至肩際。
這不是契丹人玩個性,同日本武士一樣是從實戰角度考慮。
古代契丹人多騎馬作戰或者放牧,不能像漢人一樣編髮髻。
騎馬是非常顛簸的,編好的髮髻很容易散開,遮住眼睛。人在高速騎馬中看不見東西,就像閉著眼睛快速騎摩托車一樣,極有可能墜馬,輕則受傷,重則送命。
契丹人直接剃掉前額頭髮,杜絕了這種危險。
有趣的是,髡髮對於漢人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侮辱。商周以來,漢人信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漢族無論男女都蓄髮。由此產生一種刑罰就是剃去頭髮,叫做“髡刑”。
《晉書陳壽傳》說“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
翻譯一下就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父親因馬謖失街亭受了牽連,受了髡刑。
在我們看來,剃個頭算什麼刑罰?在漢代,髡刑是一種極大的羞辱,往往只針對慣偷、妓女、通姦的婦女以及嚴重損害國家的罪人。
以陳壽父親的身份,受到髡刑後根本無臉見人,一說他隨後自盡而死。
誇張的是,契丹不是隻有男人才髡髮:“凡契丹仕族之家女子,在家時皆髡首,到出嫁時方留髮”。
也就是說,我們如果穿越到遼國,看到的契丹美麗少女都是禿頭。我去!
金國的女真人
女真人也叫作女直,源於3000多年前的肅慎。
肅慎人是不亞於東胡的古老民族。他們早在夏商時代,就生活在黑龍江和松花江流域的苦寒之地,以遊牧漁獵為生。
肅慎後來擴散到整個東北地區,形成了諸如挹婁、勿吉、靺鞨、女真等很多民族。
女真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唐代初期。
女真人分為很多部落,《遼史》記載“又有北女直、南女直、長白山女直、鴨綠江女直、瀕海女直,黃龍府女直,曷蘇館女直,順化國女直,回跋女直,蓋各就其地名之。”
在遼國統治下的女真人,一度非常落後。只有靠近南方的熟女真比較先進,北部的生女真則以原始方式生活,有的部落還是氏族時期,同野人差不多。
遼國契丹人對女真人百般奴役,搶奪各種資源包括女真婦女,還強迫女真人為他們作戰。
契丹人入關以後迅速腐化失去戰鬥力,女真領袖完顏阿骨打趁機建立金國。
同以往的契丹人一樣,女真人的男人全部都是戰士,戰鬥力非常強悍。
當時,契丹人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也就是說,遼軍面對金軍必須保持兵力優勢,不然就不是對手。
後金國女真同北宋結盟,先是消滅了遼國,隨後趁機偷襲北宋,佔領了中國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
面對金軍時,宋朝軍隊難以抵抗他們的騎兵。
北宋和南宋都缺乏戰馬產地,導致騎兵數量有限,主要依靠步兵作戰。
倒黴的是,從五代十國時期燕雲十六州就被北方敵人佔領,遼國和金國騎兵可以毫不費力進入平原,直接衝擊宋軍步兵。
根據《契丹國志》的描述,在金國起兵之初騎兵是以五十人為一隊的編組模式。這五十名騎兵當中40%是重騎兵,60%是輕騎兵,作戰隊形是20名重灌騎兵裝備長槍和鈍器在第一線承擔衝鋒肉搏的任務,後30名輕裝騎兵則以騎射為主,裝備弓箭打擊敵人,但不管是重騎兵還是輕騎兵都是披甲的,只是輕、重的區別。
宋朝將領範仲熊的描述更加詳細:金國騎兵全部由女真族人擔任,前排的女真重騎兵人馬皆重甲,主要兵器是長達近4米(一丈二尺)的騎槍,然後裝備一根八稜鐵棍或腰刀一把作為副武器,這些以衝鋒肉搏為主的甲騎具裝戰力強悍、意志堅定,是“驍衛之兵”,被稱作“硬軍”。
後排的女真輕騎兵只是士兵穿一件輕甲,戰馬不披甲,主要武器就是拉力為7鬥也就是大概84磅的騎弓,攜帶的箭支頗多,在100~300之間。
這種騎兵就是古代的坦克裝甲部隊,依靠步兵基本是對付不了的。
宋朝官員沈琯這麼說:女真騎兵全部身穿重甲,這種重甲除了甲片厚實、製作精良非常堅固之外,防護面積也很大,穿戴者只露出一雙眼睛,所以刀槍弓箭都難以對這些女真重騎兵造成有效的傷害。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像契丹人那樣,用骨朵鐵錘等鈍器擊打他們頭部,這樣就算女真重騎兵不死也會重傷墜馬失去戰鬥力。
簡而言之,宋軍步兵的弓箭,難以傷及衝鋒在第一線的金軍重騎兵,在野戰中極為不利。而金軍輕騎兵又有非常強悍的殺傷力和機動性,宋軍步兵往往被火力壓制,甚至連逃亡都很困難。
所以,北宋軍隊想要在大平原攔阻金軍騎兵,保衛首都開封,是極為困難的。
只是好景不長,金國囂張了只有100年,就在蒙古和南宋夾擊下滅亡。
為啥?金國女真人腐敗的速度,比契丹人還要快得多,軍隊戰鬥力大為降低。
最終,金國末代皇帝金哀宗的屍骨,都被宋將孟珙帶回臨安,送到太廟祭祀了祖先。
除了少數留在東北的女真人以外,關內女真被蒙古人和漢人殺掉大半,餘者很快融入漢族。
元朝的蒙古人
蒙古人的祖先是鮮卑人,遠祖為東胡。
鮮卑人有很多部落,其中一個叫作柔然。柔然一部被鮮卑人擊敗後,只能逃到貝加爾湖附近的雅布洛諾夫山脈東面,以及外興安嶺以南地區遊牧,形成蒙古人的祖先。
北宋時期,隨著遼國和金國的崛起,盤踞蒙古高原的突厥後裔一蹶不振。蒙古人向西進入蒙古草原遊牧,發展到南宋後期已經形成了數百萬人的規模,建立了草原帝國。
蒙古人建立了元朝,統治漢人百年,期間管理的非常糟糕,老百姓深受其苦。
很多蒙古貴族在中原腹地住了幾十年,仍然不會說漢語。他們只知道橫徵暴斂、吃喝玩樂,將軍政事務都交給色目人負責,鄉下則完全處於管理真空地帶。
太祖皇帝建立大明,將蒙古人趕出中原。他們建立了北元,同明朝長期對峙。失去成吉思汗這樣的領袖以後,蒙古人很快分裂,互相攻打。
在明朝建文帝時期,北元就內訌分裂為“韃靼”和“瓦剌”兩部,接著又不斷分裂。
隨著滿族的崛起吞併北元,形成滿蒙貴族聯姻對抗漢人的局面。
由此,北元宣告滅亡,蒙古人的時代徹底結束了。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蒙古人應該整天吃烤全羊。其實,古代的蒙古人主要依靠奶製品生存。為啥?牛羊數量有限,是很寶貴的,殺一隻就少一隻。
相反,奶製品則是取之不竭的:蒙古人食乳辦法非常傳統,一是把牛乳或羊乳製成各種乳製品,如奶皮子、乳酪、奶豆腐等,俗稱“查干伊德”,意謂“白食”。因其乾燥易儲存,凡外出放牧或征戰,都會隨身攜帶。
二是把乳製成酸奶。先將擠出的奶置於革囊中,釀製幾個月,等待其腐敗變酸,即可取出備食,名“打酪酥”。在蒙古,無論是貴族或平民,都喜愛飲酸馬乳,叫做“忽迷思”,味道極甘美。在酸馬奶中,尤以“黑馬乳”為最佳。蒙古人的奶食製品主要是牛、羊、馬、駝的奶做原料。其中牛奶為上品,產量和用量較大。羊奶次之,馬奶和駝奶只在釀酒時用,很少直接食用。
清朝的滿族人
滿族人征服中原以後亂認祖宗,說自己是金國女真後裔。
其實,滿族人中的統治階層核心建州女真,同金國女真沒有任何關係。
建州女真的祖先,為胡裡改人。金國稱霸中國北方的時候,胡裡改遠在貝加爾湖地區遊牧。
到元朝建立以後,胡裡改人才慢慢遷移到松花江地區,顯然同金國女真不存在什麼關係。
除了建州女真以外,野人女真也差不多,只有海西女真才同金國女真有一定的關係。
中國南方几乎沒有滿族人,北方滿族主要分佈在東三省、內蒙古、河北和北京。
目前中國有1000萬滿族,北方很多藝人自稱是什麼滿清貴族後代,甚至頭上還有什麼“通天紋”(其實通天紋是一種手相)。
其實經過DNA研究,現代滿族群體的民族血統中以北方漢族(80%)、南方漢族(6.57%)、蒙古-通古斯(3%)、日韓(5%)等成分為主,整體上與北方漢族的情況較為相似。
換句話說,現代滿族的血統有87%是漢人,根本可以認定為漢族。
為什麼滿清的皇后、妃子顏值不高?
和其他朝代不同,滿清末期出現了照相機,因此留下了很多照片。
讓大家驚歎的是,滿清的皇后、妃子普遍顏值較低。
以末代皇帝溥儀的妻子為例,皇后婉容尚且算是長得不錯,幾個妃子都相貌平平。
其中的“祥貴人”譚玉齡、“福貴人”李玉琴最多算是相貌普通女孩,“淑妃”文繡絕對是醜陋。
由於時代不同了,譚玉齡和李玉琴都是溥儀自己選擇的,顏值這才較高。
以往的皇帝妃子,顏值恐怕更是驚人。
以光緒皇帝為例,珍妃死的早沒有留下照片,然而她的姐姐瑾妃是個大餅臉,想來妹妹也漂亮不到哪裡去。
最恐怖的是,光緒的皇后隆裕是馬臉、齙牙,身材像個竹竿,是標準的醜女。
那麼,為什麼滿清後宮妃子都長成這樣?
一來,滿清對於皇后、妃子的血統相當看重。皇帝的皇后就不談了,即便是紫禁城的宮女,也必須是八旗的女孩。
關鍵在於,八旗一共才多少人,年齡漂亮的女孩又能有多少?
具體選擇的時候,範圍又不斷地縮小:康熙時,後族、皇族等近親女子不需入選;乾隆時,旗人外任者兵丁、低階官員不需入選;嘉慶時,先是八旗漢軍兵丁不需入選,其後八旗滿洲蒙古兵丁也不需入選;道光時,八旗另記檔案之女(抱養的)不需入選;光緒時,八旗在外任職的不需入選,在京的只有文六品、武五品的需要入選。
早在嘉慶年間就已經規定,貴人以上妃子必須從世家女孩中選擇。
這樣一來,選擇面就太小了。
三年一次的選秀女,通常可選的只有一百個女孩,還要經過多輪條件嚴苛的篩選(相貌只是眾多篩選專案之一)。就這點點人,能夠選擇幾個相貌端正的就不錯了,哪裡談得上美麗。
二來,選秀主要由太后和皇后負責!
這就沒好呢!
皇后不用多說,太后作為親孃,也不願意選擇太美豔的兒媳婦,怕兒子搞壞了身體或者荒廢了朝政。
真正遇到蘇妲己、趙飛燕、貂蟬、西施這樣的美女,對不起,皇后和太后都不會選她們。
三來,後宮妃子頭號任務是生育皇子。
選擇妃子時,太后不會過多考慮相貌問題,而是希望這些女孩有著旺盛的生育能力。皇帝如果沒有足夠多的兒子,整個王朝怕是都要完蛋。
所以,我們會發現不少妃子是大臉龐、矮胖子、豐乳肥臀,一看就有很強的生育力,至於顏值就。。
宣告: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