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1月20日訊(編輯 馬蘭)俄烏局勢陡然變得緊張,這讓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格外留意任何可能引發升級的舉動。當此之際,波羅的海兩條海底電纜被破壞,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俄烏問題的擔憂。
週二,德國國防部長Boris Pistorius表示,沒有人會相信這些電力是意外斷裂的,儘管不知道是誰破壞了電纜,但這顯然是一次聯合行動,是一次故意破壞。
上週日,立陶宛海軍發現立陶宛與瑞典哥特蘭島的一條電纜斷裂,立刻對其周邊海域加強了監控。週一,又一條連線德國和芬蘭的730英里長的光纜被發現斷裂。
波羅的海兩條海底電纜被破壞(資料圖)
德國和芬蘭外交部長在一份聯合宣告中表示,歐洲安全不僅受到俄烏問題的威脅,還受到惡意行為者引發的混合戰的威脅。
混合戰是指將常規戰爭、非常規戰爭和網路戰與其他影響手段相結合,例如外交、法律和外國選舉干預。
美國則表示,官員們總體上對多起戰爭爆發的前景感到擔憂,其將持續與歐洲盟友保持密切協調。
焦慮的歐洲
德國、法國、波蘭、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的外交部長在一份聯合宣告中聲稱,俄羅斯正在系統性地攻擊歐洲的安全架構,其針對北約和歐盟國家的混合活動在種類和規模上是前所未有的,造成了歐洲重大的安全風險。
據歐洲方面指控,俄羅斯在7月向德國和英國的 DHL 物流中心傳送了兩枚燃燒裝置,目的可能是引發飛往北美的飛機著火。英國情報機構軍情五處則在上個月表示,俄羅斯情報部門正在英國和歐洲街頭製造持續性的混亂。
但俄羅斯一再否認西方國家對其在歐洲策劃破壞活動的指控,且截至目前,歐洲也並未給出強有力的證據證實俄羅斯從事了以上破壞活動。
這些混亂也提醒人們想起兩年前的北溪管道破壞事件,但直到現在,公眾對幕後黑手仍不得而知。相當一部分人相信,該事件參與者的目的是升級,不過並不清楚是哪一方所為。
圖為北溪管道破壞現場(資料圖)
芬蘭運營商CINIA週一表示,海底電纜的修復事件為5-15天。此次被切斷的德國-芬蘭海底電纜是芬蘭與中歐之間唯一的直達電纜,一旦出現損壞,需要潛水員或小型潛水器將電纜兩端打撈上海平面進行修復。
另一方面,歐洲政府正在加大安全宣傳。週一,瑞典數百萬人收到小冊子,裡面介紹瞭如何為戰爭做準備並應對戰爭。其中包括疏散、恐怖襲擊和如何止血的指導內容。
芬蘭也在網上釋出了應對危機事件的指南,挪威則分發了關於應對戰爭、極端天氣和其他威脅的安全手冊。
延伸閱讀
當地時間週二(11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法令,批准了新版俄羅斯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即“核學說”。法令從簽署之日起生效。
新政策擴大了實施核威懾的國家和軍事聯盟範圍,增加了採取核威懾措施的國家和軍事同盟的類別,將“任何無核國家在有核國家參與或支援下對俄羅斯的侵略”視為對俄的“聯合攻擊”。
檔案指出,當“常規武器”對俄羅斯主權造成嚴重威脅時,俄方可以做出核回應。普京在討論新版核學說問題時稱,在收到空天攻擊武器集中發射並越過俄邊境的可靠資訊時,俄羅斯將考慮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普京簽署法令,批准了新版俄羅斯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俄羅斯政府官網)
普京強調,這些武器包括戰略飛機、戰術飛機、巡航導彈、無人機及其他飛行器。此外,俄保留在俄羅斯及其盟國白俄羅斯遭受侵略時使用核武器的權利,包括敵方使用常規武器對其主權構成“極度威脅”時。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也表示,新版核學說“符合當下的形勢”,“如果烏克蘭使用西方提供的非核導彈攻擊俄羅斯,那麼根據新的核威懾政策,俄羅斯可以使用核武器進行回應。
需要指出的是,法案檔案寫道,俄方僅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方可使用核武器。佩斯科夫也強調,核武器的使用仍是“不得已的措施”。
烏軍據稱首次使用美製導彈襲擊俄境內目標
媒體分析稱,此舉意味著俄羅斯正式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門檻,也是對“拜登政府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國遠端導彈打擊俄羅斯本土”訊息的回應。
綜合多家媒體報道,上週末美國官員和訊息人士披露,拜登政府已准許烏克蘭使用美製武器打擊俄羅斯縱深目標,之後法國和英國也做出了類似的授權。
發稿前不久有烏克蘭媒體報道稱,烏克蘭部隊首次使用美製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襲擊了俄羅斯布良斯克州,打擊了位於該州卡拉切夫附近的一處軍事設施,“目標成功擊中。”
日內早些時候,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烏克蘭使用遠端導彈攻擊俄羅斯領土意味著美國直接參與針對俄羅斯的行動,也意味著衝突的本質和性質發生根本變化。
扎哈羅娃強調,在此情況下,俄羅斯將給予相應且顯著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