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防衛省訊息,沖繩也就是琉球的美軍基地已經開始了一系列撤兵活動。包括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隊、第四團及第四戰鬥勤務支援營等單位在內的4000餘人即將遷往位於“第二島鏈”的關島,首批100人計劃於明年內完成遷移。
【9000美軍將撤出琉球】
另外有訊息顯示,美國與日本已達成協議,預計將有多達9000名美軍從日本撤離。
此訊息引起了臺島方面的關注甚至恐慌,不少臺媒哀嘆:“第一島鏈變天了!”他們認為,美軍的撤退意味著美國奉行了70多年的遏華島鏈戰略正面臨重大失衡。
為了遏制、圍堵中國,美國在西太平洋上費盡心機建立了三條所謂的“島鏈”,“第一島鏈”無疑是其中的關鍵。從日本沖繩、臺海到菲律賓,這條鏈條猶如一把“鎖”,長期被用來圍堵中國。
對於臺當局而言,第一島鏈不僅是地緣戰略屏障,更是美軍投射力量的前沿。民進黨當局一直將這一島鏈視為“安全感”的來源,賴清德等人更是將其當成對抗大陸的最大“靠山”。那麼,美軍為何會從該島鏈撤出呢?
事實上,美軍的“撤退”並非無緣無故。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此舉背後是解放軍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與行動,所展現出的威懾效果。
【解放軍軍艦現身第一島鏈】
近日,解放軍在臺海及第一島鏈區域展開了新一輪軍事行動,規模空前。一天之內,約有47架解放軍軍機在臺島周邊空域活動,其中26架從浙江沿海出發,進入臺北北部空域;6架穿越所謂的“海峽中線”;另有15架進入臺西南空域。
此外,解放軍向前部署了更多艦艇,其中包括12艘海軍艦艇和9艘海警船,直接靠近臺島航行。
更為重要的是,據臺“安全官員”透露,解放軍艦艇的活動範圍已從臺島周邊擴充套件至日本南部、東海及南海水域,總數接近90艘,其中三分之二為作戰艦艇,其餘為中大型海警船。
透過這些行動,解放軍首次全面展示了切割第一島鏈、分段包圍的能力。這種不宣而戰的策略,威懾效果甚至超過了之前的“聯合利劍-2024A/B”這兩場圍臺演習。
美國軍方報告更指出,解放軍對第一島鏈美軍基地的威脅已不再侷限於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而是涵蓋了成千上萬的低成本無人機、制導彈藥等新型武器。這些武器一旦集中投入,將對美軍基地形成毀滅性打擊。
【賴清德好日子不多了】
如今,美軍的逐步撤離,顯然讓民進黨當局的心理防線出現裂痕。美軍從第一島鏈撤出的直接後果之一,是民進黨當局面臨更大的孤立風險。失去了美軍的前沿駐防,臺灣一些人不僅在心理層面失去支柱,在實際防禦能力上也更加脆弱。
需要注意的是,面對美軍的此次後退,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美軍的調整部署並不代表會完全放棄第一島鏈,而是基於自身利益和戰略需要的一次戰術後撤。
美軍可能會透過遠端打擊與多邊同盟的方式,試圖繼續遏制中國,同時將日本、菲律賓等地區盟友推向前線,充當“炮灰”角色,而大幅度減小自己的代價。因此,中國必須保持警惕,繼續加強軍事力量建設,同時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外交聯絡,為實現區域和平創造更有利條件。
總而言之,解放軍透過不斷升級對臺海的包圍態勢,已經展現出解決臺海問題的充分能力。
從臺海演習到實戰化部署,解放軍不僅具備快速摧毀臺軍核心目標的能力,更能夠對美國干預形成強有力的威懾。在這種情況下,賴清德等人繼續“倚美謀獨”,只會讓臺島加速滑向危險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