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把俄羅斯聯邦和蘇聯相比,或者認為俄羅斯聯邦是“第二個蘇聯”?這兩個國家除了主要領土範圍和國際法層面的法理繼承性外,根本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絡。目前的俄羅斯聯邦雖然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遺產,但蘇聯最重要的東西卻一點也沒保留:體制。
提起蘇聯體制,很多人第一反應會是“僵化的政治體制讓蘇聯走進了死衚衕”,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蘇聯的政治體制恰恰是其得以維繫和發展的重要工具。
從國家構成的角度來看,蘇聯以俄羅斯為主體、結合了15個加盟共和國,這種體制容易造成民族、地區之間因國家資產分配問題產生分歧,但方便蘇聯的國家機器在各加盟國之間調配資源。
而相比於俄羅斯聯邦的行政機構,蘇聯的行政機構雖然具有體系繁雜、部委設定過多、人員編制規模大的缺陷,但對國家和社會的各項事務管控和分工明確。平心而論這種過於事無鉅細的體制確實容易造成利益集團林立、改革動力不足的問題,但相比於俄羅斯聯邦國家資源長期掌握在寡頭手裡、國家機器事實上低效化運轉乃至在部分時候無效化的水平而言,至少蘇聯的政治體系還保留了一個大國基本上應有的政治治理框架。
此外,蘇聯為平衡不同加盟國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同加盟國、一個加盟國內不同地區上有明確的分工,對於俄羅斯聯邦來說這種分工恰恰是阻礙其發展的根源之一——蘇聯將大量的生產和技術研發部門分散到各個加盟國,並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叢集,如波羅的海三國主攻電子工業、中亞國家是主要的棉花產區、烏克蘭重點發展船舶、火箭和機械製造等等,這導致俄羅斯境內的工業體系非常不健全,這一問題在蘇聯時代並不顯著,但在蘇聯解體後由於俄羅斯與原蘇聯各加盟國的關係上升為國與國的關係,因此幾乎完全失去了蘇聯的產業協作體系的可能。
無論從政治體制還是生產能力來看,俄羅斯都無法達到與蘇聯接近的資源獲取、資源調配和生產能力,蛻變為區域性強國實屬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