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薩德安全落地,一開始傳言出逃的飛機又是怎麼"墜毀"的?
以下文章來源於觀察者網時評專欄底線思維
作者張仲麟(民航工作者、民航業評論員)
當地時間12月8日,克里姆林宮訊息人士透露,巴沙爾·及其家人目前已抵達莫斯科並獲得庇護。
當天,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還駁斥了路透社關於“阿薩德很可能墜機身亡”的報道,稱後者是在“傳播虛假資訊”。
我想如果不是俄羅斯方面提起,估計很多人都已經忘了那架在混亂初期“疑似墜機”的伊爾-76。
正如扎哈洛娃所說,在墜毀後不久,路透社就連忙發出新聞,稱去向不明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極有可能”就在失事的飛機上。而以色列媒體也立即緊隨其後,言之鑿鑿地稱總統巴沙爾就在該飛機上,已經斃命。
由此,一個“喪失民心的獨裁者乘坐飛機倉皇出逃,結果飛機戲劇性墜毀”的故事,就被西方媒體構建出來了。
然而隨著俄羅斯宣佈巴沙爾抵達莫斯科,“巴沙爾斃命”的謠言算是不攻自破。但是那架12月8日凌晨“墜毀”在霍姆斯西部的敘利亞航空伊爾76(機號YK-ATA),現在還在謎團之中。
據稱失事的敘航伊爾-76,為民用運輸機使用
覆盤“墜機”
必須得說,即便是我這個多年研究航空事故的人看來,本次敘利亞航空的伊爾-76“墜毀”,裡裡外外都透露著一股子詭異的氣息。
空難最為明確的證明就是飛機墜毀的殘骸,或者有人目擊到飛機墜毀失事的過程。然而在本次敘利亞航空伊爾-76“墜毀”事件中,自始至終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有間接證據,即基於ADS-B資訊所展現的飛機異常狀態判斷其發生了墜毀。
那麼,飛機的ADS-B資料又告訴我們哪些情況呢?
本次事件中心的飛機是敘利亞航空的伊爾-76。這架飛機的機齡已經高達44年,堪稱爺爺輩的飛機,與伊朗那些爺爺輩的飛機可以坐一桌了。從ADS-B資訊來看,這架伊爾-76從大馬士革起飛後,向當時仍然處於敘利亞政府軍以及俄羅斯駐軍控制之下的沿海省份飛行,推測其目的地機場極有可能是俄軍的赫明梅基地,並維持約23000英尺(約7000米高度)。
但飛機飛到當時正處於HTS圍攻的霍姆斯市西北方向時,狀態發生了明顯變化,航向從西北方向變成了向北,並不斷下降高度。
隨後軌跡顯示,(UTC時間02:26,當地時間05:26)飛機嘗試掉轉機頭返航大馬士革,但此時飛機在不斷地失去高度,並且飛機地速只有百節不到,最低時只有37節,與先前巡航狀態時370節的速度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這種地速下,飛機無法維持正常飛行狀態,在調頭回去的過程中不斷失去高度和速度,最終在13分鐘後(UTC時間02:39,當地時間05:39)1960ft高度失去了ADS-B訊號。飛機的最終失蹤區域是丘陵地帶,與地理資訊一結合會發現訊號消失在地面上,從ADS-B資料來看符合飛機墜毀的特徵。
紅圈位置為飛機疑似發生嚴重機械問題時的航線
如果單從ADS-B資料來看,可以做出這樣一個判斷:這架敘航伊爾-76在嘗試調頭返回大馬士革時,發生了嚴重的機械問題,使得飛機不斷失去高度和速度。問題在於,是什麼導致了飛機發生嚴重的機械故障?
“阿薩德墜亡”中的羅生門
通常來說,這起事故首先的猜測方向是飛機自身發生機械故障,如舵面控制失靈、發動機停車等。考慮到這架伊爾-76的機齡已經高達44年,發生機械故障也並不意外。但是伊爾-76是個四發軍用運輸機的底子,如果只是發動機單發失效,對伊爾-76來說並不是個事,完全可以堅持到備降場。
而如果是氣動面故障卡死的話,一方面不會堅持13分鐘那麼久,另一方面也不會一邊下墜一邊空速那麼低。所以,常見機械故障的情況並不符合本次“事故”的資料曲線。
由於事故是發生在12月8日凌晨這個極為關鍵的時間,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會發現,這個時間點上,HTS已經兵臨霍姆斯城下,大馬士革在周圍叛軍的圍攻之下已經硝煙四起,敘利亞政府的存在開始進入了倒計時。阿薩德當時也是去向不明,在這之前唯一的公開露面是前往伊朗進行求援。
在這種局面下,出現“阿薩德在失事飛機上”這種傳聞就有著相當的“可信度”,並且具有極強的傳播力,以至於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很多人來問我阿薩德是不是真在這飛機上。
以我對敘利亞局勢以及航空這塊的瞭解,第一時間就排除了這可能。如果阿薩德真在上面準備跑路,那也不是去赫明梅基地那邊。伊爾-76有足夠的航程可以直飛德黑蘭或者俄羅斯境內,沒必要先去俄軍控制區。
但“阿薩德出逃被擊落”這個故事有足夠的流量與吸引力,因此廣為傳播。而由此衍生的故事版本,則是這架伊爾-76是被俄軍的S300防空系統,或者被敘利亞政府軍亦或叛軍的防空導彈所擊落。
從飛機飛行軌跡及資料來看,確實與被擊中後試圖掙扎飛回去很相似。伊爾-76是大型四發運輸機,面對導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損能力,如果是被導彈擊中後一臺以上發動機發生故障或停車,然後氣動外形與操控面受損,那是能與ADS-B資料對上號的。但如果基於這種假設的話,問題就來了:誰擊落的?
在這次敘利亞大變局中,霍姆斯及周邊地帶共有三方勢力:敘利亞政府軍、HTS以及俄軍,我們一個個來分析。
首先是當時在國內網際網路上瘋傳的俄軍所為。即便在局勢糜爛之際,俄羅斯在控制區裡依然有著完整的實力與防空系統,而且部署有S300。但問題是,俄軍為何要擊落大馬士革來的伊爾-76?
如果說是誤擊的話,當時叛軍是沒有空中力量的,而以色列如果進行空襲,使用的也是F15/F16之類戰鬥機,雷達反射與伊爾-76有明顯區別。在天上飛的大型飛機只可能是敘利亞飛機,不存在誤擊可能。
而俄羅斯主動擊落敘利亞政府方面的飛機就更不可能了。因此俄軍擊落飛機的可能性極低。而且S300所使用的48N6防空導彈是不折不扣的“電線杆”,戰鬥部達到上百公斤。如果是S300攻擊,還哪有伊爾-76掙扎的機會,當場就解體訊號斷了。
S300PMU使用的48N6防空導彈是不折不扣的“電線杆”,在俄烏戰場甚至還被當作對地導彈使用。如果是S300攻擊伊爾-76,那不是凌空打爆就是直線墜毀沒得搶救
而12月8號凌晨,敘利亞政府軍在霍姆斯方向已經陷入了兵敗如山倒的境地。雖然在霍姆斯地區有S-75與S-125防空系統,但此時已經軍心潰散,士兵全都拋棄裝備脫下軍裝逃跑了。誤擊?那也得有人去操作防空導彈去誤擊啊。
那麼HTS是否有可能呢?首先,當時伊爾76飛行在7000米高度,是行動式防空導彈與一般野戰防空系統(如鎧甲S1等)夠不到的高度。在前期的攻城略地中,HTS確實繳獲了S300的雷達,但是沒有證據表明他們繳獲了一套完整的S300系統。雖然存在著繳獲霍姆斯周邊S-75與S-125的可能性,但是這兩型導彈是冷戰活化石極為老舊,只能固定陣地佈置而且射程短。何況老舊裝備使用起來也需要技術和訓練,HTS不具備繳獲使用的條件。
當然如果基於被導彈擊落這一假設的話,結合飛機墜毀後西方媒體與以色列急不可耐地出來說“阿薩德就在墜毀的飛機上”,不難排除這一種可能:域外勢力得到阿薩德將乘坐該飛機前往俄軍控制區後,周密策劃使用隱身機進行空中刺殺。
考慮到敘利亞軍隊已經事實上崩潰,領空敞開而且離俄羅斯防空系統有一定距離,使用隱身機在黎巴嫩背部上空發射中距空空彈,五十幾公里的距離足夠完成對伊爾-76這種大型空中目標的攻擊了。而空空導彈較小的戰鬥部哪怕命中多發,依然會給大型運輸機一些喘息之機,與這架伊爾-76在空中掙扎了13分鐘才墜毀的情況相符合。當然,阿薩德不在這架飛機上,顯然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如果從黎巴嫩北部上空發射AIM120C,射程足夠攻擊到這架伊爾-76
墜機背後的認知作戰
在本次敘利亞局面大崩盤中,除了敘利亞政府軍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毫不抵抗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大量認知作戰的痕跡。
早期HTS在阿勒頗的行動,就是很多DRG小組(破壞、偵查小組)趁著混亂衝入阿勒頗城內,在各類標誌性地點進行“打卡作戰”,將打卡照片廣為傳播,營造出這些關鍵區域已經被控制的假相。雖然事後證實所謂被HTS控制的區域沒有HTS人員,屬於拍了照就走甚至沒有控制,但是影響已經造成了。
這種基於“打卡作戰”的認知作戰,在俄烏戰場上早就為烏軍所使用,只不過對於強勢的俄軍用處不大,但是對風聲鶴唳的敘利亞政府軍顯然有著極佳的效果。在此後的哈馬市陷落中也能看到同樣的手法,大肆宣傳哈馬的政府軍已經潰逃,HTS已經控制了哈馬,製造恐慌由此導致其他部隊也逃跑,形成一種“遙遙領先的預言”。
而在本次“阿薩德墜機”中,也能看到有類似的手法。
在“墜機”事件發生之後,以路透社為首的西方媒體開足宣傳機器,宣傳“阿薩德倉皇出逃結果飛機墜毀”,以動搖大馬士革本來就留存不多的信心,進一步加大混亂。而以色列方面更是信誓旦旦地稱阿薩德已死,最大限度地利用阿薩德沒有露面的這個時間散佈謠言(或者他們認為的真相)進行認知作戰。
但本次事件中非常有趣的一點是,幾乎所有媒體都在憑藉著這架飛機的ADS-B資料記錄就作為墜毀的證據。雖然路透社很“嚴謹”地用“mostly”(極有可能),但第一時間報道完全是照著“板上釘釘”的口徑來報道。
但作為長期研究飛機空難的人,我發現作為一起關注度極高的飛機墜毀事件,事件發生了20小時後依然沒有飛機現場墜毀的照片出現。而各路新聞報道以及博主都是拿FR24上的飛機航線資料圖作為“鐵證”。唯一一個有“墜毀現場圖”的是一家印度媒體,但仔細一看其引用的也是X上博主的照片,而這張照片裡飛機有著極為完整的後半機身,明顯不是墜毀殘骸。直到寫完文章的現在,依然沒有失事照片流出,讓這起墜機事件越發撲朔迷離。
一開始我以為是飛機摔在山區又遇到敘利亞全面崩盤,無人組織搜救隊對飛機搜尋。但仔細一看飛機飛行軌跡與失事地點,是在霍姆斯西部的人口密集地帶。伊爾-76航線與地面相交併且消失的位置正好在一個小鎮旁邊,是不折不扣的人口密集區,不可能不被人發現。
敘航伊爾-76理論墜機位置
考慮到敘利亞各大城市包括霍姆斯在內有大量影片和照片流出,可以排除當地斷網的情況。但哪怕交戰時期,摔了一架大型飛機都是個極為引人注目的事,當地沒有任何圖片及影片流出是極為可疑的。
對於飛機失事目前唯一的證詞是“當地居民聽到巨響”。而就這墜毀地點來說,當地居民怕不只是“聽到巨響”,飛機的殘片指不定都會崩到屋裡。何況霍姆斯周邊居民對阿薩德政府的態度稱不上友善,真有飛機墜毀早就該滿世界幸災樂禍地發影片了。
因此,是否存在“敘航伊爾-76從大馬士革飛往沿海地區時半路折返並墜毀”,這事都得打個問號,畢竟無人機都能發出ADS-B訊號。而如果有域外勢力為敘利亞“量身定製”一套極為逼真的“空難ADS-B”記錄,甚至用無人機掛伊爾-76的訊號全程飛一下來模擬,也不是難以想象的事。
目前隨著阿薩德流亡莫斯科,敘利亞政府正式倒臺,伴隨而來的是敘利亞全境看不到盡頭的戰亂。這起“墜機”的真相短時間內可能無法揭曉,會和敘利亞政府為何如此快崩潰一樣成為一個謎題。但圍繞這起事件所出現的輿論戰與認知作戰,還是值得我們研究與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