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已爆發1078天,俄羅斯空天軍又一次創下了世界紀錄。
當地時間2月3日,俄羅斯空天軍透過telegram頻道ZOV_Voevoda對外披露,在當天的空戰中,俄羅斯空天軍的一架殲擊機實施了一次超遠距離的超視距空戰攔射,使用R-37M型空對空導彈在130千米外,擊落了烏克蘭空軍的一架蘇-27S型戰鬥機。
而烏克蘭空軍則破天荒地證實了這一戰果,表示烏空軍第831戰術航空旅的一位名叫伊萬·博洛托夫的24歲飛行員,在當天的空戰中駕駛蘇-27戰鬥機“未能歸來”,其實就是被擊落身亡了,也就意味著這一戰果被俄烏雙方共同證實。
蘇-35發射R-77-1
在俄烏衝突中,這種超視距空戰的戰例並不少見。
比如俄羅斯空天軍的蘇-35S型戰鬥機就曾經披露過平顯戰術資訊,顯示出蘇-35S型戰鬥機在80千米外發射R-77-1型空對空導彈,對烏克蘭空軍的米格-29戰機實施攔截。蘇-35S戰鬥機高度11000米,米格-29高度則為1000米左右,屬於典型的高打低。
2023年底,還曾經傳出過俄羅斯空天軍的米格-31BM使用R-37M型空對空導彈,在150千米外對烏克蘭空軍的米格-29A戰鬥機進行攔截併成功將其擊傷的綜合戰術顯示器畫面,當時米格-31BM的高度約為10000米,米格-29A高度約4000米。
米格-31
但是,從2月3日的戰例來看,俄羅斯空天軍使用的戰鬥機,據稱是蘇-30SM型戰鬥機,對陣的是烏克蘭空軍的蘇-27S型戰鬥機,打擊距離是130千米,使用的空對空導彈還是巨大R-37M。
這個130千米,不清楚是什麼射程,不知道是俄羅斯空天軍的開火射程,還是導彈命中目標時的擊落射程。如果是開火射程的話,那麼,這是俄羅斯空天軍的戰鬥機首次實錘在這麼遠的距離上,擊落強大的蘇-27S戰鬥機;如果是擊落射程的話,那更是創下了超視距空戰攔射的世界紀錄。總之,此次俄羅斯空天軍和烏克蘭空軍的交鋒,打的確實十分精彩。
R-37M
如何評價此次俄軍蘇-30SM戰鬥機和烏軍蘇-27S型戰鬥機之間的交鋒呢?大伊萬的觀點吧,總體上來講不算意外。體現出了俄羅斯空天軍的典型空戰戰術,部分體現出了俄羅斯空天軍在超視距空戰領域的水平,體現出了未來空戰發展的趨勢。但是,不能用來指導其它國家,尤其是空軍主戰裝備發展水平極高、空戰戰術更為成熟的國家的空戰。
戰果並不意外
說這一戰例總體上“不算意外”,很簡單,雙方的裝備存在代差,烏克蘭空軍的體系還不完全:
俄軍蘇-30SM
從目前披露的資訊看,俄羅斯空天軍的參戰型號是蘇-30SM,不清楚是早期的型號,還是後期參考蘇-35S戰鬥機進行升級的改進型,使用的雷達則是俄羅斯自用的N011M型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這款雷達總體上不算先進,披露過的外貿型號對於典型戰鬥機大小的空中目標截獲距離只有130千米,估計俄羅斯的自用版本在寬域搜尋中重複頻率的條件下,對蘇-27戰鬥機的截獲距離不會小於180千米,同時具備比較強的電子對抗能力。
烏克蘭蘇-27S
而烏克蘭空軍的蘇-27S戰鬥機,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雷達升級過,那就還是N001型火控雷達,對戰鬥機大小的目標截獲距離也就100千米。
更不用說蘇-27S戰鬥機的RWR系統,主打一個隨心所欲,只有概略方位,別的什麼資訊都沒有。再加上烏克蘭空軍大機率對蘇-27戰鬥機的保養也比較差,各種機上的分系統,別說能確保正常工作,能飛起來就不錯了。
同時,不要忘了,俄羅斯空天軍它是有比較完備的空戰體系支撐的。雖然這個體系也就是個不完善的體系,但最起碼各種遠近對空監視雷達、用於掩護戰鬥機交戰地幅的各型號地導、空中指揮所和攔截資料鏈等等,基本是齊全的。最多也就是差個預警指揮與控制飛機、導致難以監控到低空目標,缺乏戰略級的電子偵察和電子對抗機、導致空軍戰術行動缺乏資訊和電抗掩護,部分空域空情態勢掌握不完全、資料頻寬比較低導致指揮容量比較小等。
但這一體系對烏克蘭空軍來說,還是有代差的。畢竟,烏克蘭空軍那基本就處於沒有空情態勢支援,單機“單打獨鬥”的狀態下,被俄軍從體系上整體壓制問題不大。
更不用說,雙方執行的任務還不一樣。俄羅斯空天軍明顯遂行的是前線空中戰鬥巡邏任務,給你一片掩護空域,只要進入這片空域的敵機全部交給你。因此,俄軍戰鬥機必然位於高空、空戰構型,而烏軍戰鬥機一般都是藉著俄軍缺乏預警機的漏洞從低空進入,帶的也都是諸如JDAM這樣的對面攻擊載荷,等於是低空偷俄軍的地面目標、偷一把就跑……
雙方的交戰態勢本不均衡,俄軍基本上是以逸待勞,以高打低,掌握機動、能量和資訊優勢,靠對空戰鬥機對付烏軍掛著對面攻擊載荷、位於低空的戰鬥機,雙方交戰態勢對俄軍極其有利。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俄羅斯空天軍蘇-30SM型戰鬥機為何會拿下130千米外擊落烏軍蘇-27S戰鬥機的戰果,也就不難理解了。大機率是俄軍在高空利用己方的體系優勢或者本機的火控雷達優勢,截獲了位於低空的烏軍蘇-27S戰鬥機,一發巨大的R-37M空對空導彈貼臉甩了過來。
而烏軍本身就處於能量,機動性雙重劣勢條件下,如果再加上兩個因素,也就是飛行員太年輕經驗不足、飛機的SPO-15雷達告警器可能有故障,那烏軍的劣勢會更加明顯。說不定根本就沒有雷達告警,或者飛行員根本沒有判明當前的空戰態勢,飛機就已經被擊落。
同時,從此次空戰,也是從俄羅斯空天軍目前的幾乎所有公開的空戰影片看,俄羅斯空天軍的空戰戰術是很典型的,那就是——不跟你廢話,直接巨大R-37M+R-77-1貼臉開大,基本上沒有我們想看到的空戰格鬥。
這也很正常,即使是蘇-27S和米格-29這種戰鬥機,真要和俄羅斯空天軍的蘇-35S格鬥起來,未必一定落於下風。而俄羅斯空天軍的總體實力並不強,蘇-35S戰鬥機和蘇-30SM戰鬥機加起來也就200多架,真要搞這種貼臉格鬥一換一,那俄羅斯空天軍能虧死……
“狗鬥”只能在電影裡看到了
更何況,烏克蘭空軍的戰鬥機現在要出動的話,基本遂行的都是對面攻擊任務,俄軍戰鬥機哪怕無法透過超視距空戰把它擊落,也可以迫使它在機動規避之前丟掉對面載荷,破壞烏軍戰鬥機的任務遂行。
所以,目前俄羅斯空天軍在烏克蘭戰場的空戰戰術,就是典型的超視距交戰,擊落或驅離烏軍飛機,空戰格鬥戰術已經被摒棄。
未來空戰的趨勢
某種意義上,從俄羅斯空天軍在烏克蘭戰場的表現看,體現出了未來空戰的總體技術發展趨勢。
畢竟,現在戰鬥機越來越精貴,飛行員也越來越精貴,格鬥彈的效能又越來越強,動輒給你個90度甚至100度以上的離軸角發射、60G左右的機動過載……你換哪個王牌飛行員過來,也無法確保在空戰格鬥中生存下來。而只要損失一次,對於一個國家的空軍來講,就是虧大了。所以,未來空戰一定是以超視距空戰為主,交戰距離越來越遠。
其實,我們現在公開的兩種新一代作戰平臺,甚至殲-20型戰鬥機這種在超音速條件下,作戰效能更強的五代機,都是體現出了未來空戰強調超視距攔射,可能不再那麼強調近距離格鬥的技術發展趨勢。
不過,俄羅斯空天軍在烏克蘭戰場的超視距空戰,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借鑑意義不算很大。很簡單,俄羅斯空天軍自己的作戰體系就不全,我們前面說了,俄軍缺一大堆支援。
真要換成我們上,空警500A在天上維持對低空目標的監視,各種高新機持續保持對烏軍的電磁壓制、通訊監聽、電磁測向,烏克蘭空軍連戰場都別想進入。在自己的作戰地幅上空,甚至離開機場沒多遠,就得被一發巨大的飛行電線杆打下來……
R-37M
同時,對於R-37M這種空對空導彈來說,其實它的效能也不算太強。雷達反射面對於蘇-27S戰鬥機上面的N001這種倒卡神器,可能檢測不出來,檢測出來的時候已經晚了。但對於四代半戰鬥機後期、第五代戰鬥機上的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完全可以在飛行的過程中直接把它截獲出來。
作為新一代超遠端空對空導彈,R-37M的效能說不上不合格,但也實在好不到哪兒去,只能說俄軍現在拿不到更好的超遠端空對空導彈,因此也只能拿著這款裝備湊合著用了。
所以,俄軍的這麼多超視距戰例,有些借鑑意義,但也不能高估,真正體現出未來空戰發展趨勢的超視距空戰,大機率會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手中實現,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