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飛航空博覽園裡,一把長柄尖頭、飽經滄桑的木榔頭,靜靜地“躺”在航空工匠展櫃裡。這把木榔頭雖然外形普通,卻佔據著被諸多獎章、證書簇擁的“C位”,引來不少人的關注。
陳阿玉(中)和工友
“木榔頭和造飛機有什麼關係?”幾乎每位參觀者都會提出這個問題。木榔頭的主人是沈飛原52車間工段主任——陳阿玉,而他就是靠著這把不起眼的木榔頭,在敲敲打打中把飛機不同零件巧妙組合起來,破解了多項工藝製造難題,與工友齊心協力,打造出首架國產噴氣式戰鬥機。
1954年10月,航空工業局向112廠下達試製殲5戰機的任務。殲5採用全金屬結構,整機有25萬個零部件,製造難度非常大,這對112廠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飛機試製不久後,就出現機翼標準件交點變形、機身與機翼兩個螺紋孔無法對合的技術難題。
陳阿玉大膽提出手工校正解決標準件交點變形的辦法,開始在樣機上操作,只見他小心翼翼地用木榔頭敲打標準件交點處,使各部件公差逐漸達到理想數值。經過幾十個小時的晝夜奮戰,標準件交點變形、機身與機翼兩個螺紋孔無法對合的技術難題最終得到解決。
看到機身和機翼順利合為一體,陳阿玉馬上讓外國專家進行現場檢測,當檢測結果顯示透過時,陳阿玉臉上才露出滿意的笑容。
自此,“一把木榔頭敲出先進戰機”的故事傳遍112廠乃至整個航空工業領域。1956年9月10日,聶榮臻元帥出席殲5飛機試製成功慶祝大會,在接見幹部工人時,他緊緊握住陳阿玉的手,稱讚他是“神奇的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