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風暴系統聽過嗎?最高射速每分鐘能達到100萬發,這個西方概念武器被咱們成功實現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中國軍迷圈子裡有一個笑話,說的是當今的全球科技發展是:歐美負責想象,中國負責實現。這句話還真沒說錯,最近,又一個20年前被西方PPT設計出來的武器,在中國得到了實現:最新出版的一期《現代兵器》雜誌的封面上,印著一種外形非常獨特的多管武器系統,而老軍迷們肯定一眼就能看出:這是當年炒得火熱的“金屬風暴”。
(這種名叫“金屬風暴”的武器估計年輕的軍迷朋友都沒聽說過)
由於“金屬風暴”這種武器的概念出現已經是20多年前,所以00後的軍迷朋友可能都沒聽說過,作為聽說過,並且當年見過西方“金屬風暴”樣機的老軍迷,雖然暴露了年齡,不過也還是先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這個看起來陌生的武器。
(加特林)
要聊“金屬風暴”,就要先聊一聊多管炮。當今主要是海軍裝備的多管加特林炮,也稱速射炮,因為這種武器可以在短時間內發射大量彈丸,構成一道“彈幕”,從而有效攔截導彈武器,所以會被海軍安裝在軍艦上,作為戰艦反導的必備武器之一。不過加特林炮的特點是炮管雖然多,但是射擊裝置只有一套,因此透過不斷轉動炮管實現輪流設計,這樣可以保障炮管不會迅速過熱,從而提升火炮的射速。例如美軍現役的MK15“密集陣”加特林炮,俄軍現役的AK-630型加特林炮等,其射速都可以達到4000~5000發/分鐘,具備攔截導彈的能力。
(我國海軍普遍裝備的1130型加特林速射炮)
不過,受機械裝置運轉速度極限的制約,再加上一次只有一套擊發系統工作,所以加特林炮的射速在工程技術上是有上限的,目前射速最快的我國1130型加特林炮,其最大射速大約為1萬發/分鐘,這已經接近傳統加特林炮射擊射速的極限,如果再想提升射速,就需要把兩門甚至更多門加特林炮合併起來使用——這樣,你就得到了“金屬風暴”的基本概念。
(最初的“金屬風暴”,每一個小圈圈就是一個槍口,估計密集恐懼者已經開始難受了)
如果單純從技術上看,“金屬風暴”確實類似於一種多管化的加特林炮。加特林炮是多根炮管,一套擊發裝置。而“金屬風暴”是每一根炮管都有一套激發裝置,因此理論上就相當於多門加特林炮整合起來,因此其射速和傳統的加特林炮相比,有跨越式提升。
(“金屬風暴”的內部結構,子彈一發一發串列裝填在槍管內,利用電擊發,因此射速極其驚人)
“金屬風暴”這種武器概念最初是2001年左右,由澳大利亞人最先提出的,這種武器的設計是採用多個發射管組合起來,內部依次串列式裝備彈藥,同時配備電擊發裝置,這樣就可以多個槍管(炮管)同時擊發彈藥,而且由於採用無殼彈串列設計,第一發子彈打出去後,第二發即可接著打,然後第三發……以此類推,由於電擊發速度很快,所有炮彈幾乎可以同時出膛,再加上多管複合設計,所以一瞬間就可以打出成千上萬發彈藥。根據當年澳大利亞人自己製作的“金屬風暴”樣機在測試時曾經1秒鐘打出16000發子彈的驚人水平,如果按最大射速計算,1分鐘內即可打出1百萬發子彈!
(澳大利亞“金屬風暴”樣機試射,加特林炮是一套擊發機構快速連射,而“金屬風暴”是所有的槍管同時射擊)
當年“金屬風暴”概念可謂是風光無兩,美國五角大樓甚至將其列入《主要軍事技術名單》第八位。但由於這套系統過於複雜,不但還要使用無殼彈,而且其點火裝置也很容易出現問題,特別是彈藥和彈藥相鄰太近,容易引燃炸膛等等問題,所以當時火了一陣子後就徹底銷聲匿跡了整整20年,如今我國兵器雜誌正式刊發出來,意味著我國對於該武器的研究工作已經趨於完成,或許在未來我們確實可以在解放軍裝備序列中看到這個“金屬風暴”裝置。
(我國已經設計定型的國產版“金屬風暴”)
從《現代兵器》釋出的封面照片來看,我國的“金屬風暴”系統安裝在一輛6×6的中型越野卡車上,車輛前方有駕駛室和操作室,後方貨倉改為平板,安裝了全套的“金屬風暴”系統整合在一個大型炮塔內,並且整套系統可以360°旋轉,沒有射擊死角。在炮塔後部還有一部處於摺疊狀態的相控陣雷達,推測可能是全系統的搜尋雷達,能夠為系統指示目標。
(雖然看起來震撼,但是和“金屬風暴”完全沒法比)
當前各國武器裝備中,靈活輕便的小型無人機越來越多,而且防不勝防。而傳統的防空導彈用來打無人機,成本過於高昂,根本打不起,而現役的小口徑高射炮的火力密度有略顯不足,很難有效攔截來襲無人機等目標。這時候“金屬風暴”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這種武器一次可以發射小口徑火炮幾十倍甚至是幾百倍的彈藥量,針對無人機完全可以構成足夠嚴密的彈幕,從而最大限度的實現攔截無人機的作戰功能,並保障己方部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