掄一棍子再給點甜頭,特朗普上任後,在關稅政策上玩出了新花樣。此前,特朗普就頂著各方壓力,堅持要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重額關稅。而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當地時間2月3日,特朗普又簽署行政命令,暫停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加徵關稅,將其實施時間推遲到2025年3月4日。特朗普之所以在關稅政策上及時“剎車”,就是因為墨西哥和加拿大在美國的施壓下選擇了妥協,再考慮到關稅政策給美國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效應,特朗普才按下暫停鍵,將視事態的發展做出下一步決定。
以墨西哥為例,此前特朗普之所以要對墨西哥商品徵收25%的關稅,給出的理由就是墨西哥政府在邊境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方面不作為。而這一次,特朗普畫風突轉,公開墨西哥為解決非法移民和毒品問題所做的努力。按照美媒的報道,此前墨西哥總統辛鮑姆與特朗普達成了一系列協議。
按照約定,墨西哥將派遣1萬名國民警衛隊人員加強北部邊境巡邏,以防止從墨西哥向美國販運芬太尼等毒品。在此基礎上,雙方團隊還將在安全和貿易兩個方面繼續開展工作。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墨西哥和加拿大都是美國的近鄰,而整個美洲都是美國的後花園。一直以來,美國透過美加墨經濟一體化合作,深度捆綁三國,也牢牢把控著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政策走向。
此前,特朗普之所以不顧盟友情誼,要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關稅,既是為了美國利益而考慮,更是為了敲打兩國,讓加拿大和墨西哥充分意識到美國作為地區老大的重要地位,未來在一系列對外政策上要與美國齊頭並進。如今,目的已經達到,特朗普自然不會趕盡殺絕,而是選擇給墨西哥和加拿大留出“觀察期”。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本來就不得人心。根據美國媒體公佈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反對美國向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關稅一事。其中,路透社和益普索集團在特朗普就職後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大多數美國成年人不希望看到美國對來自加拿大或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額外關稅。
很多受訪者表示,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商品徵收關稅更有可能損害而非有助於美國經濟。以加拿大為例,儘管這麼多年來加拿大對美國服服帖帖,但在美國宣佈對加拿大徵稅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明確表示,作為對美國關稅的報復,加拿大將對價值1550億加元的美國產品徵收25%的關稅。
同樣,墨西哥總統辛鮑姆表示墨西哥也將採取反制措施,她已經指示墨西哥經濟部長埃布拉德啟用墨西哥政府此前準備的“B計劃”,向美國輸墨產品加徵關稅。要知道,墨西哥也是許多美國產品的主要進口國,雙邊貿易涵蓋汽車、電腦、電視、冰箱、果蔬、肉類、啤酒和醫療裝置等。美方若加徵關稅,美國消費者將承擔關稅成本,這自然是美國消費者所不願意看到的。
雖然說特朗普尚未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痛下殺手,但他的關稅大棒並沒有收起,而是選擇了新目標。在1月31日舉辦的記者會上,特朗普表示由於歐盟拒絕進口美國汽車以及農作物等,為了尋求對策,美國將對其徵收關稅。儘管目前特朗普尚未確定對歐盟徵收關稅的時間表,但歐盟內部已經人人自危。
在近日舉辦的瑞士達沃斯論壇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對中歐貿易關係的發言就吸引了全球目光。針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馮德萊恩直言歐盟正處於“嚴酷的地緣戰略競爭新時代”,她表示歐盟必須與中國保持建設性接觸。近期,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階代表卡拉斯也計劃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這明顯是對特朗普加稅威脅的應對之策。
目前來說,特朗普關稅大棒引起的連鎖效應正在逐步體現。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今年1月釋出的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顯示,特朗普政府移民和關稅政策的變化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
尤其是關稅上調,很有可能推動2025年各類商品價格繼續上漲。雖然說特朗普的重拳出擊保護了美國本土產業,但實際上關稅由美國公司向聯邦政府支付,最終這些費用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特朗普就是以犧牲本國消費者的利益與全世界為敵,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做法,必然會引起美國國內以及世界各國的反對和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