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以及許多網友對的悼念,也看了不少朋友對洪連珍的悼念,總感覺接下來,會有更多年輕人投入到中國的事業中。
文 | 海上客
據中國船舶微信公眾號訊息,黃旭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2月6日20時30分在湖北武漢去世,享年99歲。
黃旭華因病醫治無效在湖北武漢去世,享年99歲
黃旭華是中國核潛艇之父——
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
中國船舶微信公眾號以及不少媒體亦介紹稱,黃旭華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全國道德模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長、黨委書記(代理)、名譽所長。
總之,看黃旭華先生生平,給人的感覺就是——
如果沒有他和他的團隊當年的奮發圖強,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誕生無疑要再經歷許多波折!
1
核潛艇毫無疑問是國之重器!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如何確保站起來的中國人民不再受人欺負?甚至能更多在這個世界上主持公道?
有人會說,當中國擁有原子彈那一刻,誰都不敢欺負我們了。這話當然正確。如今看,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是合法擁核國。這合法擁核的資格,不是大家商量著湊出來五家,也並非正巧由五常來瓜分擁核資格。從美國研製出原子彈並投入實戰、展示出原子彈的恐怖威力,到蘇聯、英法相繼研製出原子彈,無一不是各國奮鬥之結果。而中國研製出原子彈的時候,還沒有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呢!
毫無疑問,中國之擁有核武器,是由中國科學家和軍工人奮力而為,為祖國立下的大功勞。
中國核潛艇也如斯!
如果不是1949年從交通大學畢業的黃旭華等數輩人的努力,中國不可能在核潛艇上成功走上獨立研發之路。如今,眾所周知,核大國的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包括:
陸基、
空基、
海基。
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在航行
如今來算,當年使用轟-6轟炸機以空投炸彈的方式在羅布泊投下試驗原子彈,只能算中國擁有了原子彈研發製造能力。而從實戰出發,則自那些歲月開始,核武器的投射方式就開始多樣起來。某種程度上說,目前的中國還並不擁有類似美軍B-52、B-1這樣的遠端戰略轟炸機。中國的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中,核潛艇尤其顯得寶貴!
從這個角度出發,正如有人對黃旭華老人如此評價,黃老“用一生詮釋了‘忠孝兩全’的含義——以國為家,以萬民為親”。
做出此番評價的,是演員黃曉明!
2
黃曉明為何如此評價黃旭華老人?
倒也並不是僅僅因為他們都姓黃!
黃曉明曾在2021年9月26日首播的電視劇《功勳》中,飾演黃旭華!因此對他的事蹟格外瞭解。黃曉明特別注意到黃旭華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對國家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在社交媒體上悼念黃旭華時,黃曉明寫道:“他為造核潛艇隱姓埋名三十年間的故事打動無數人。”他更感慨:“戲裡戲外,黃老的事蹟教會我:真正的英雄,從不需要聚光燈,因為祖國就是他們的明燈,星辰大海在先生心裡。此生有幸演繹黃老的故事,是我作為演員的至高榮耀。此刻深海靜默,但功勳永存。”
黃曉明微博截圖
我覺得黃曉明這話說得很中肯。
要知道,早在中國研發原子彈之際,就投入到核潛艇研發工作中的黃旭華,直到1987年才被公眾知曉。在長達20多年,亦即黃旭華生命最為華彩的時光裡,他必須隱姓埋名,連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些什麼。
當然,回頭看的話,類似黃旭華這樣的科學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並不鮮見。比如如今也盡人皆知的——
當年,他的家人又何嘗知道他的具體工作是什麼呢?
正是因為這一代代學人、軍工人的努力,才使得中國研發出“兩彈一星”,研發出“三位一體”組成部分的投射平臺。有了這些裝備,中國不再會被人欺負!
《功勳》劇照,黃曉明飾演黃旭華
在乙巳新春到來之際,1月31日,中國飛行時間最長的女機長、廈門航空駕駛波音飛機飛行教員兼責任機長洪連珍因病離世,享年76歲。
回看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三批55名女飛行員之一,洪連珍不僅僅在42年的飛行生涯中,安全飛行時長達16875.23小時,成為民航系統第一個飛到60歲的女飛行員,更因曾經飛過運-5、安-26、伊爾-14、伊爾-12和波音飛機,而成為罕見的飛過中國、蘇聯(俄羅斯)、美國等多國飛機者。還有傳奇——
她年輕時曾經戰勝過淋巴癌,被告知“活不過半年”。
中國飛行時間最長機長洪連珍
年輕時的洪連珍
海叔要說,從黃旭華到洪連珍,他們所譜寫的,無非是一代代中國人報效祖國的壯志情懷。因為國家需要,他們可以隱姓埋名,將自己參與的偉大事業深藏“海底”;而同樣因為國家需要,從空軍到民航,洪連珍也能妥妥地做優、做好自己的轉型工作。
3
當下的世界局勢,比黃旭華、洪連珍所奮鬥的年代又有所不同。紛繁複雜依舊,只不過紛繁複雜之點不同了。
比如如今早不是美蘇冷戰時期,但中國的國防也好,國家利益所及也罷,都需要新一代的科學家、軍工人努力有為!
如今也並非改革開放之初,比如國產大飛機已經投入到商業運營。而中國之開放不會變,我國的航司仍然擁有不少波音、空客等進口大飛機。無論國產大飛機,還是進口大飛機,都需要人來飛,來維護,甚至還需要新一輩的人才來研發新飛機——
更大且能飛得更遠的大飛機。
就文科來說,比如國際關係等等領域,需不需要更多高層次人才?同樣需要。
巴拿馬運河
在昨天(2月7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問稱:巴拿馬已經正式退出了“一帶一路”協議,巴總統稱已經提前90日向中方提出了該決定,這也是由於美方的壓力巴方而做的決定。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對此表示,中方對美國透過施壓脅迫的手段抹黑破壞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行徑表示堅決反對,對巴方表示不再續簽諒解備忘錄深表遺憾。
從這一事件也能看出,中國在硬實力提升的情況下,面對一些國家的無端打壓、無理取鬧,且向第三方施壓,不僅需要提升更多軟實力,也亟需各種人才……
因為我們不僅僅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更變得強起來了,就會在更多場合與各種勢力接觸——
交鋒、斡旋、合作等等。
看了黃曉明,以及許多網友對黃旭華的悼念,也看了不少朋友對洪連珍的悼念,總感覺接下來,會有更多年輕人投入到中國的事業中。還是那句話,21世紀,最缺的,是人才!
今日之中國,告訴新一代年輕人的,無非還是:
你憑什麼不努力!如黃旭華之“深海”,如洪連珍般翱翔!
大家加油!
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