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科技網觀察]在被認為是消費電子行業風向標的CES上並未亮相的XR裝置Vision Pro,下個月初就會在美國市場開售。而此前在CES首次亮相的索尼XR一體機,一方面尚未明確命名,另一方面也還沒有明確的發售時間。
另外,兩款裝置中,Vision Pro是“面向大眾”的消費電子產品,而的XR一體機“專為從事3D設計工作的專業人士打造”。
還有就是,Vision Pro可以外接裝置,但主要依靠眼球、手勢、語音操控;索尼的XR一體機則直接搭配了操作指環和操作手柄,應該是為確保這款“專業”裝置在操作時的精確性。
以上這些,都是二者直觀上明顯的不同。
(蘋果Vision Pro,圖片來自Apple(中國)官方網站)
不過,從兩款裝置的某些細節來看,索尼和蘋果,關於XR與沉浸式體驗,或許在並未產生產品交流的情況下,卻已經有了一些小默契。
顯示方面,二者都採用Micro OLED。
Micro OLED,除具有 OLED 器件的一般優良特性外,Micro OLED 還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解析度高、對比度高等特點,應用於微型顯示面板,適用於近眼顯示場景,可用於電子取景器、頭戴顯示器等。由於更早時候就對VR/AR市場有關注和佈局,索尼在Micro OLED開發和應用方面已經有多年經驗。而此前的公開訊息是,Vision Pro所使用的顯示屏,正是由索尼獨家提供的具備4K解析度、畫素密度達3000PPI以上、解析度能達到8K的Micro OLED螢幕。
除了採用Micro OLED之外,二者都具備4K解析度。這進一步代表了二者對於顯示效果的重視,當然,這也是XR裝置發展的整體行業趨勢。
顯示之外,二者都關注到了數字世界與真實物理世界的關係,只是具體設計上有所差異。
索尼XR一體機,前部(顯示區域)可以向前進行90°翻轉(類似雙層眼鏡的外層),讓創作者可以快速切換回現實空間;至於蘋果Vision Pro,則是配置了一塊外屏,可以顯示一對模擬出來的“眼睛”,並在使用者沉浸式體驗時新增光效,從而提醒周邊的人,正在體驗中的使用者可能注意不到他們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作為一種“安全指示”,或者避免社交尷尬。
在丁科技網看來,更重要的“默契”,應該還在產品理念上。二者都關注“生產力”。
索尼XR一體機“專為從事3D設計工作的專業人士打造”的定位,已經表現得很明確。該裝置透過6個攝像頭和感測器進行空間識別,使得佩戴者透過將虛擬物件疊加到現實空間來擴充套件創作空間。在虛擬創作空間中進行3D產品設計時,創作者可以在虛擬空間中看到1:1還原的真實產品的3D模型,對其進行建立和修改,透過整合第三方3D應用軟體,還可以支援遠端實時檢視3D設計程序。
蘋果Vision Pro,也不單純是一款個人娛樂裝置,甚至在初期階段,其娛樂屬性,對比市面上其他消費級頭顯而言,都不明顯。比如,目前來看,Vision Pro的遊戲,表現為二維平面呈現,並以遊戲手柄互動。對於貼合XR裝置的體感互動遊戲,目前Vision Pro尚未支援。另外,在觀影方面,Netflix、YouTube等都不會立刻推出 visionOS 版本的應用。
相比之下,Vision Pro 出廠預裝無邊記、Keynote、Safari,這些都是辦公軟體的型別;而3D影像拍攝和回看,也在給當下這個影片資訊傳播時代中的創作者,帶來新的創作空間;像visionOS的3D介面,讓應用的展示,可以擺脫物理顯示屏的尺寸限制,多工處理、影片剪輯,都有理由變得更輕鬆;FaceTime通話,讓參與者以真人大小的視窗呈現,加上空間音訊,這就會讓遠端會議有更好體驗,比如,在不同地點的人可以配合講解簡報……
這些,看起來更符合蘋果對其“革命性的空間計算裝置”的定義,即作為一種“新形態”的個人計算機。
關注“生產力”,一方面表現出索尼與蘋果在XR與沉浸式體驗上的差異化思維,市場來看,XR娛樂終端已經頗多;另一方面可能也代表了二者對短期內XR市場的判斷,進涉足娛樂,不僅面臨內容體驗的考驗,而且市場多年來不溫不火,而在生產領域,一些硬需求卻是存在的。(丁科技網原創,轉載務必註明“來源:丁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