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高科技產品方面,只要中國取得突破,那麼西方的產品價格就會暴跌,核磁共振儀正是其中一項標誌性產品,在中國研發成功核磁共振儀之後,價格下跌了八成,讓西方無法再割中國消費者的韭菜。
核磁共振儀被西方壟斷了20多年,他們壟斷了核磁共振儀市場的時候,一臺核磁共振儀售價高達3000多萬元,中國的醫院購買這樣的產品,還得求著買,他們以產品供不應求為由,要求先付款,待產品生產出來後再交付。
當時西方銷售的核磁共振儀不僅價格昂貴,售後服務同樣昂貴,每次出現故障維修一次就要近百萬元,其中西方要求的人工費用就要超過20多萬,國內的醫院不僅被要求提供差旅費,還要提供高標準的食宿標準。
正是由於昂貴的價格和售後服務,導致消費者使用核磁共振儀的時候需要付出昂貴的價格,每做一次就的支付1200元左右,相當於當時普通工人半個月的工資,這也讓核磁共振儀被視為夫人的專用產品,早年能消費得起這項服務的人佔病人的比例只有兩成左右;醫院方面對核磁共振儀也得小心呵護,日常維護成本極為高昂。
為了給國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中國集中科技人才,用了近10年時間,研發成功國產化的核磁共振儀,而價格卻只要600萬元,比西方的產品便宜了八成;隨著中國的核磁共振儀推向市場,西方的核磁共振儀幾乎被趕出了中國市場。
核磁共振儀不過是西方壟斷技術的高科技產品縮影,許多高科技產品,當年西方都賣出高價,並要求昂貴的售後服務費用,隨著中國在科技研發投入方面快速提升,如今中國的科研投入已居於全球第二,中國正取得越來越多的科技突破。
中國在高鐵、盾構機、晶片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如今中國的高鐵、盾構機、晶片都已走向海外市場,給世界展示了中國高科技的巨大成就,而這些先進科技產品大幅降低了全球各個行業的成本。
以晶片為例,在過去兩年,明明手機、汽車、電視等消費電子產品的銷量在下滑,然而美國壟斷的晶片卻聲言供給不足,推動芯片價格飆漲兩倍以上,部分芯片價格甚至上漲百倍,然而隨後中國取得突破後,晶片供應充足、價格急跌。
某款經典模擬晶片,過去3年曾被炒作至70元,而中國的模擬晶片被國內一家手機企業採用後,證實了技術引數已與美國德州儀器差不多,德州儀器迅速將該款晶片降價至1元還敞開供應,中國量產的這款模擬芯片價格卻只要7毛錢,面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的衝擊,西方媒體聲稱中國搞壞了市場。
這些事實證明許多高科技產品其實並非技術研發難度極大、研發投入天價,完全是西方為了賺取厚利而虛構出來的超高成本,進而以高價賣給新興市場,而中國科技行業並不甘於長期受制於西方,這幾年中國努力研發打破了太多高科技行業的空白,在中國突破後,西方的壟斷利潤也就隨之失去,只能在市場上以合理的成本和利潤與中國競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