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溫維娜 實習生 何萍
在男性研究者居多的計算機領域,夏培肅女士絕對稱得上是個傳奇人物,很多行業大咖尊稱她為“夏先生”。
她曾有機會和馮·諾伊曼在同一所學校深造,卻堅持回國,走上了開拓中國計算機技術之路,併成功研製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
30多歲時,她協助制定我國科學史上十分重要的《1956—1967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計算技術被列為“四項緊急措施”之首。之後,還參加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籌備和建立。
當年國內沒有計算機原理方面的教材,她就自己編寫,翻譯相關術語時,反覆推敲,如英文bit和memory,被她譯為“位”和“儲存器”,這些經典意譯沿用至今。
2023年是夏培肅誕辰100週年,這年年底,在一些紀念活動的分享中,人們發現夏先生桃李滿天下,培養了60多名研究生,其中1人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3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夏培肅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供圖
哪怕70多歲了,她依舊堅持騎腳踏車“打卡上班”。
有一位年輕人不小心撞了她,轉身就跑。她的頭磕在了馬路邊,再往上一點就是太陽穴。但她沒生氣,只是戲稱順利度過人生中的一個劫。
當人生的路程已經走完80多個春秋時,夏培肅的身體已經不能再支撐騎車去上班,甚至耳朵也聽不清聲音,但她依舊關心中國計算機的發展情況。
當學生、龍芯中科董事長鬍偉武來看望她時,常被她拉著坐在客廳的沙發裡。一老一小,頭挨著頭,靠在沙發的靠背上,一個認真講著正在研發的CPU處理器,一個肅穆著臉聽得認真。
她的一生都在圍著計算機打轉。晚年時對學生最多的叮囑就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是搞好中國的計算機事業,我們這代人沒搞好,你要搞得比我好。”
她一直關注著龍芯的發展,時不時蒐集媒體上關於龍芯的報道或者國際上CPU產業的最新發展,用郵件發給致力於研究晶片的學生胡偉武。
每當國外晶片企業工作的親戚朋友回來,她都讓胡偉武向他們請教國外晶片企業的管理方法。
在夏培肅從事計算機事業的第50年,胡偉武結束了中國計算機“無中國芯”的歷史,並將中國第一款真正意義上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晶片命名為“夏50”。
夏培肅走後的幾年裡,胡偉武依舊難忘這位人生中的“恩師”,總是會在不同場合想起年輕時夏培肅對自己的教誨。
“我們國家還缺什麼?需要我們做什麼?”這是夏培肅和胡偉武探討最多的話題。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彼時張貼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內的這八個大字,也是夏培肅對我國計算機事業發展的願景。
在胡偉武眼裡,夏培肅是真正的無雙國士。年輕時放棄留在西方優渥的科研環境和生活條件,毅然回國;1952年加入計算機科研小組,從電機“跨界”到計算機,瞄準國之所需發起“進攻”,憋著一股勁兒,成功研製“107機”;從60年代開始在高速計算機的研發方面做出系統的創造性成果,解決了數字訊號在大型高速計算機中傳輸的關鍵問題……在胡偉武看來,夏培肅始終心繫祖國的發展,這是年輕一代需要學習的,也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說:“夏先生是我的人生引路人。”
胡偉武幾乎半生都在為祖國研究晶片。博士畢業時,他的大學同學一多半去了美國,收入頗豐,還有一些同學在外企工作,月薪上萬,而他拒絕了國外教授的橄欖枝,留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拿著800元的月薪,一拿就是好多年。
他說,這是跟夏培肅學的,“夏老師一生強調自主創新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堅持做中國自己的計算機”。
在夏培肅的教導和鼓舞下,胡偉武於2001年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組建了課題組,開始了自主CPU“龍芯”的研製。
夏培肅逝世後的第9年,基於我國自主指令系統LoongArch的龍芯3A6000通用處理器問世。
在龍芯3A6000產品釋出會上,當胡偉武留意到簡報上的錯別字時,依舊會習慣性地想:“我寫了一個錯別字,要是我的導師看到,要把我罵一頓。”
因為在夏培肅眼裡,搞科研是一件馬虎不得的事。
胡偉武回憶起夏培肅時說,她“嚴謹到讓人受不了”的程度。自己在1995年的春末把博士論文交給夏培肅,直至1996年2月29日才完成答辯。在這8個月的時間裡,這篇博士論文被夏培肅改了26稿,不論是學術內容、章節安排,還是遣詞用句,甚至標點符號,都進行了仔細推敲和修改。
不僅如此,夏培肅還挨個找到答辯委員會的10位博士學位評閱人,要求他們認真審閱這篇論文,並給出“優、良、中、差”的明確評價。金怡濂、李未、李國傑、王鼎興……這些在國內計算機領域響噹噹的大人物,都在論文後留下了“這是一篇優秀的博士學位論文”的評語。這篇論文也入選“首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夏培肅的教育方式總是獨樹一幟的,她不贊同學生為了寫論文而寫論文,她教導學生說,“發表論文是為了交流,一定要到會議現場去宣講。”在那個科研經費緊張的年代,她想方設法為學生籌措出國經費,鼓勵他們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讓他們的聲音在更大的舞臺得以表達。
她曾多次說:“我自己即使不能達到世界最高的頂峰,可是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夠。我給他們做人梯,我給他們鋪路,讓他們踩著我過去。”
在諄諄教導學生之餘,夏培肅對自己也時刻保持高標準。“給別人當梯子,自己也要不斷長高,不夠高的梯子沒人願意爬。”
1998年,年逾古稀的夏培肅參與主辦了題為“高效能計算技術展望”的第九十四次香山科學會議。會上,夏培肅作了主題評述報告。這個不到一小時的報告,她籌備了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查閱了大量文獻,並親自制作每一張報告膠片。直到會議的前兩天,還在對報告內容作大幅度修改。
現在,知道夏培肅名字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直到去年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在畢業致辭時,哽咽回憶“中國龍芯之母”黃令儀的新聞爆火,作為同時代的老科學家,“夏培肅”闖入年輕人的視野。
人們開始重新瞭解她出國留學時的初心“以後我們回來建設新中國”;她為表明“中國人有能力、有志氣設計和研製自己的計算機”,而勇闖科研難關的愛國心;她一生甘為“人梯”,後人評價說:她為計算機事業培養學生的影響,遠遠超過研製“107機”……
2023年12月,在夏培肅誕辰100週年之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在西校區第三教學樓東北角為她立了座雕像,他們說這座“豐碑”不僅是為紀念先驅,更是為了啟迪未來。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