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2022年年末推出的13,是一款非常成功的小尺寸旗艦—產品熱度居高不下,售價也十分堅挺。於是乎,2023年10月小米再接再厲,釋出了設計、配置、影像都更加均衡的小米14。然而,在近期一大波第三代驍龍8的旗艦洪流中,小米14能否脫穎而出,延續甚至超越小米13的成功?筆者深入體驗了一番。
配置引數
CPU:第三代驍龍8
GPU:Adreno 750
運存:8GB/12GB/16GB LPDDR5X
儲存:256GB/512GB/1TB UFS 4.0
螢幕:6.36英寸2670×1200@120Hz
前置攝像頭:3200萬畫素
後置攝像頭:5000萬畫素+5000萬畫素+5000萬畫素
充電續航:90W有線+50W無線+4610mAh
尺寸:152.8mm×71.5mm×8.20mm(科技奈米皮版為8.28mm)
重量:193g(科技奈米皮版為188g)
價格:3999元起
設計篇
玲瓏精緻
無愧小尺寸旗艦之名
在旗艦機清一色“大尺寸+曲面屏”的設計下,小米14採用的“小尺寸+直面屏+超窄邊框”顯得特立獨行,讓人一眼就能在“機群”中發現它。不僅如此,小米14的手感打磨得很好,讓人有一種想裸用手機的衝動……
經典延續
細節之處更極致
從機身正面看去,小米14搭載了一塊6.36英寸居中打孔直面屏,螢幕邊框工藝十分極致—上、左、右三邊只有1.61mm寬,底部也僅有1.71mm寬。點亮螢幕之後,小米14實現了幾乎四邊等窄的視覺效果,屏佔比極高、觀感沉浸,並不遜色曲面屏。
▲背部玻璃、影像基座和最上層的玻璃蓋板,形成了三個平面。
小米14的中框延續了小米13的直邊設計,風格硬朗、線條感十足。同時,亮面金屬材質,提升了中框的美感和質感,增加了機身硬度,意外跌落時,能有效保護螢幕和背部玻璃。為了避免直邊中框影響手感,小米14還在機身四周進行了細微的弧度處理,真機上手之後的握持反饋非常舒適。
▲點亮螢幕之後,小米14實現了幾乎四邊等窄的視覺效果。
▲背部玻璃、影像基座和最上層的玻璃蓋板,形成了三個平面。
機身背部,雖然小米14的影像模組比小米13大了一圈,但得益於階梯狀的設計靈感,即背部玻璃、影像基座和最上層的玻璃蓋板,形成了三個平面,因此看起並沒有突兀感。不僅如此,影像模組的外圈擁有“巴黎釘紋裝飾環”,時尚且精緻,徠卡標誌也從小米13的橫排改為了豎排,與背部左下角的小米logo遙相呼應,設計美感線上。
▲影像模組的外圈擁有“巴黎釘紋裝飾環”,時尚且精緻。
配色方面,小米14的可選項較為豐富,除了經典的黑色和白色之外,還有優雅的岩石青和雪山粉。筆者手裡的是黑色版本,背部為磨砂玻璃,看上去內斂、低調,摸起來細膩、親膚,且不易沾染指紋、汗漬,堪稱不願加裝手機殼的使用者的福音。
小尺寸旗艦
手感剛剛好
近兩年,消費市場對小尺寸手機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是因為6.7~6.8英寸螢幕的手機不僅會帶來攜帶與操作上的負擔,動輒220g以上的重量,也讓不少中、重度手機使用者表示手指和手腕正經歷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亮面金屬材質,提升了中框的美感和質感,增加了機身硬度。
而小米14則完全沒有上述煩惱,長寬厚顯得很是“苗條”,尺寸為152.8mm×71.5mm×8.20mm(科技奈米皮版為8.28mm),拿在手裡嬌小、易於掌控,單手不僅可以輕鬆刷短影片和新聞,還能在《微信》上和心儀的姑娘暢談人生與理想。同樣,小米14的重量控制合理,玻璃版本為193g、科技奈米皮版為188g,當你拿慣了“半斤機”後,它會讓你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長時間使用也不易產生手腕疲累等負面影響。
▲背部為磨砂玻璃,看上去內斂、低調,摸起來細膩、親膚。
配置篇
首發第三代驍龍8
效能強勁
作為小米的數字系列旗艦,小米14在配置層面的並沒有什麼“懸念”,除了首發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其他硬體也是天花板級別。但,小尺寸機身是否會散熱不佳,進而影響遊戲體驗呢?
全新一代鐵三角
眾所周知,第一代驍龍8的發熱控制不佳,被網友們戲稱為“火龍”,好在第二代驍龍8“痛定思痛”,能耗比和效能都有大幅提升。小米14搭載的第三代驍龍8,在第二代驍龍8的優異表現上更進一步,CPU採用全新1+5+2架構,Cortex-X4超大核、Cortex-A720大核、Cortex-A530小核的頻率分別為3.3GHz、3.15GHz(其中兩個核心為3.0GHz)和2.27Hz,效能提升30%;GPU為Adreno 750,效能提升25%。另外,小米14還配備了LPDDR5X記憶體和UFS 4.0快閃記憶體,讀寫速度同樣位居手機陣營第一梯隊。
為了佐證上述說法,並瞭解小米14在效能層面的調校策略,筆者直接進行跑分測試,最終成績如下—《安兔兔評測》得分為2026252;GeekBench 6中單核、多核得分分別為2224、6810;3D Mark Wild Life Extreme Stress Test專案得分為5110。顯而易見,小米14的效能調校策略並不“保守”,相較於小米13,提升幅度也非常明顯。
▲小米14理論跑分成績,第三代驍龍8提供了足夠的效能支撐。
遊戲實測
散熱控制優秀
儘管理論測試成績優異,但正如前文所述,小尺寸旗艦的散熱問題會不會限制其在遊戲中的表現?對此,筆者首先選擇了常年穩坐國內手遊市場頭把交椅的《王者榮耀》,在極高幀率、超高解析度、極致畫面總質量的設定下進行了一局約16分鐘的測試,最終用PerfDog測得小米14的平均幀率為120.5fps,表現毫無壓力。然後,在令部分機型“聞風喪膽”的《原神》中,設定影象質量為極高,幀率為60fps,進行30分鐘的須彌場景跑圖測試,小米14也十分從容,取得了平均幀率為59.8fps的成績,整個遊戲過程中的技能釋放、角色飛躍都給人以流暢、絲滑的體驗。
▲《王者榮耀》設定極高幀率、超高解析度和極致畫面總質量
▲《原神》設定影象質量為極高,幀率為60fps。
▲在《王者榮耀》中,小米14的取得了平均幀率120.5fps的優異成績。
▲進行30分鐘的“須彌”場景跑圖測試,小米14取得了平均幀率59.8fps的成績。
不僅如此,小米14的機身尺寸雖然嬌小,但得益於環形冷泵散熱系統,其發熱控制表現良好,30分鐘的《原神》測試後,背部最高溫度僅41.6℃。如此“冷靜”的狀態,加上直面屏設計和強勁的效能,小米14值得遊戲玩家信賴。
1.5K高亮度護眼螢幕
升級肉眼可見
相較於13,小米14螢幕的升級肉眼可見,不僅解析度從1080p提升至1.5K,來自華星的全新C8螢幕發光材料,還擁有3000nit的峰值亮度、杜比視界、HDR10+、1Hz~120Hz自適應重新整理率等優勢。另外,小米14的螢幕採用低藍光設計,並支援全亮度DC調光,獲得了TÜV萊茵硬體級低藍光認證、TÜV萊茵節律友好認證以及TÜV萊茵無頻閃認證。
▲小米14的螢幕採用低藍光設計,並支援全亮度DC調光。
實際體驗下來,小米14的螢幕的確讓人眼前一亮,色彩準確、逼真、生動,觀感舒適,亮度足夠,在正午的陽光下顯示內容也清晰可見。同時,畫質栩栩如生、明暗對比強烈,加上超窄螢幕邊框設計,觀影時能提供良好的沉浸式體驗。
90W+4610mAh
小身板有大能量
孟子曾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對於大部分手機而言,何嘗不是如此,想要小尺寸機身,就要在續航方面做出妥協。但是,小米14卻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其採用了90W澎湃有線秒充+50W澎湃無線秒充+4610mAh電池的組合。實測,在有線模式下,從1%充至100%電量僅需32分鐘,5分鐘可充入27%電量,10分鐘充入46%電量,“回血”速度令人滿意。
▲從1%充至100%電量僅需32分鐘
續航方面,在50%螢幕亮度和揚聲器音量設定下,1小時《王者榮耀》(120fps最高畫質)、1小時《抖音》影片播放,小米14分別耗電19%和9%,同擁有5000mAh+大容量電池的大屏旗艦表現相仿。因此,即便是重度手機使用者,小米14的充電和續航能力應該也能讓你擁有“安全感”。
影像篇
徠卡鏡頭與光影獵人900
輕鬆拍大片
牽手徠卡之後,小米近幾年在影像領域的進步巨大,諸如小米13、小米13 Pro以及小米13 Ultra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本文的“壓臺”話題,自然是小米14的影像。
徠卡專業光學鏡頭
進光量提升80%
小米14選用了旗艦機上成熟的影像方案,即主攝+長焦+超廣角的組合,三者各司其職。其中長焦鏡頭在人像模式下為5000萬畫素、拍照模式下為3000萬畫素,f/2.0光圈、75mm焦段,支援10cm特寫和OIS光學防抖;超廣角鏡頭為5000萬畫素,f/2.2光圈、14mm焦段,支援115°拍攝視角。
提升最大的是小米14的主攝,感測器採用光影獵人900,擁有5000萬畫素、f/1.6光圈、23mm焦段和OIS光學防抖等特點,輔以小米、徠卡共同研發的光學Summilux鏡頭,進光量相比小米13的主攝增加了80%,暗光畫質與細節進一步提升。
軟硬體結合
實拍亮眼
需指出的是,影像並不是簡單的硬體堆疊,還非常考驗廠商在軟體層面的“打磨”實力。那麼,在徠卡與小米影像大腦的調教下,擁有上述配置的小米14究竟表現如何呢?接下來筆者將iPhone 15 Pro作為對比機型,來一探究竟。
▲小米14與iPhone 15 Pro主攝成像對比,光線充足的環境,兩者表現接近,但是在夜晚環境,前者明顯優於後者。
▲從更多的樣張中可以看到,小米的色彩和畫面質感不錯,可輕鬆拍出令人滿意的照片。
從主攝成像來看,小米14的動態範圍寬廣,畫面層次感豐富,色彩還原到位,在光線充足的環境,能輕鬆拍出令人滿意的照片。iPhone 15 Pro的表現同樣不錯,白平衡準確,色彩真實,畫面自然、亮眼。然而,面對微光或者暗光環境,兩者的差距就拉開了—小米14進光量充足,畫面清晰銳利、細節生動,質感和通透感突出。反觀iPhone 15 Pro,細節塗抹痕跡明顯,高光的壓制不足,並且由於刻意拉高了畫面亮度,缺乏真實感,“祖傳”的鬼影現象也依然存在。
▲小米14的長焦鏡頭比iPhone 15 Pro的光線感更好
▲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場景,小米14的長焦鏡頭在色彩和細節上都有不錯的把控力。
從長焦鏡頭來看,小米14支援3.2倍光學變焦,iPhone 15 Pro支援3倍,實際體驗下來,兩者的取景視角和焦段都相仿(小米為75mm,iPhone 15 Pro為77mm)。不過,小米14對光影的見解更深,明暗對比調教得更具質感,更討人喜歡。
▲在超廣角方面,小米14的色彩還原更到位,與主攝的一致性表現更好。
從超廣角鏡頭來看,小米14和iPhone 15 Pro都擁有不錯表現—畫面邊緣畸變控制良好,進光量充足,成像通透。差距在於,小米14的超廣角與主攝的色彩調教、畫面亮度保持了高度統一,但iPhone 15 Pro的超廣角色彩風格則有所偏差,觀感不夠統一。
▲小米14的人像模式效果非常不錯,色彩討好人眼。
▲小米14和iPhone 15 Pro的風格大相徑庭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14和iPhone 15 Pro的風格大相徑庭,前者的虛化邊緣自然、主體突出,色彩調校偏向於討好人眼,同時畫面亮度足夠,氛圍感十足。後者依然追求真實風格,但是畫面亮度有所欠缺,導致主體不夠突出,立體感表現一般,並不討喜。
在大尺寸旗艦的洪流中,小米14的確算一股清流。首先,它的設計給人一種精緻、小巧感,超窄螢幕邊框加上金屬中框,營造出來的質感也不負旗艦的定位。其次,手感非常棒,單手即可輕鬆操控。再次,第三代驍龍8+1.5K解析度護眼螢幕,遊戲、觀影都有不錯體驗。最後,光影獵人900感測器+徠卡專業光學鏡頭+3.2倍長焦,不管是拍人還是拍景,都能堪重任。結合4299元的起售價,如果你喜歡小尺寸旗艦的話,小米14值得重點考慮。
友情提示
MCer請注意,由於微信公眾號調整了推薦機制,如果你發現最近很難刷到Microcomputer(微型計算機)公眾賬號推送的文章,但是又不想錯過微機的精彩評測內容,可以動動小手指把Microcomputer設定成星標公眾賬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