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硬幣有兩面。由於投資者對生成式AI盈利的密切關注,他們迫切希望在財報中找出關於AI商業化前景的蛛絲馬跡。悲觀者會看到科技泡沫,樂觀者發現商業前景。
無論如何,ChatGPT引發了AI投資的狂潮。近日有媒體爆料稱,馬斯克的AI公司xAI正在尋求60億美元的融資,這有望使該公司的估值超過200億美元。儘管馬斯克對該訊息予以否認,但業內預計,今年人工智慧領域無論在市場表現或者融資方面,仍會好於其他行業。
谷歌、、亞馬遜、蘋果和Meta等五家科技公司與特斯拉、英偉達一起被稱為華爾街的“七巨頭”。2023年,“七巨頭”市值總和超過12萬億美元。而從科技公司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來看,除了英偉達以外的硬體巨頭表現疲軟,軟體企業則獲得市場追捧,“七巨頭”的分水嶺正在出現。
第二家3萬億美元市值企業誕生
目前,納斯達克股指已經創下2022年初以來的最高點,科技股的市盈率也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去年的科技股熱潮今年能否持續?本季度科技“七巨頭”財報透露的資訊有望決定未來一年科技股的走勢。
在財報公佈前,、微軟和Meta公司股價都創出歷史新高,微軟市值在1月25日收盤時更是突破3萬億美元,成為繼蘋果之後第二家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司;Meta市值當天收盤也突破1萬億美元,為2021年以來首次。分析師預計,除了特斯拉以外,“七巨頭”中的另外六家公司公佈第四季度業績將會實現盈利增長。
法興全球策略師AlbertEdwards在2023年釋出的最後一篇《全球策略週報》中,曾警告美國科技行業的不穩定性對整體市場的潛在影響。他稱,2024年的最大意外,可能是美國科技泡沫破滅,這可能將整個美國市場拖入衰退。
不過摩根士丹利持有不同觀點。該券商表示,“科技七巨頭”可能會在2024年繼續上漲,因為這些公司的盈利表現非常好,投資人仍會追加對科技公司的押注。但該機構預測,美股可能會在今年年底前出現回撥。
從已經發布財報的“七巨頭”之一的表現來看,該公司的財報令人失望,這導致特斯拉當天市值蒸發800億美元,本月以來,特斯拉股價累計下跌近30%。
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LSEG)資料,特斯拉目前的市盈率接近60倍,估值比包括、微軟和英偉達在內的其他“七巨頭”公司更高。
不僅僅是特斯拉,硬體廠商近期的日子似乎都不好過。蘋果公司今年年初也遭到巴克萊銀行的評級下調。2023年年末,蘋果公司罕見地在中國市場採取了降價舉措。
目前,蘋果公司在生成式AI方面的努力似乎尚未看到顯著成果。蘋果上週開始預售新的混合頭戴式虛擬現實裝置VisionPro,有望推動該公司在生成式AI方面的佈局。去年10月,蘋果公司還低調地推出了能夠理解影象的開源人工智慧模型Ferret。
AI巨頭公司持續受益
樂觀的投資者認為,人工智慧的繁榮以及企業成本削減措施、通脹緩解、利率降低的預期等因素疊加,將進一步推動科技公司的增長,其中以AI驅動的科技公司將會受益更多,最大的受益者包括谷歌、微軟和Meta。
瑞穗證券分析師在本週給投資者的一份報告中維持了對谷歌的買入評級,稱該公司“在搜尋和廣告市場上處於強勢地位,並且在創新和人工智慧投資方面持續投資”。
LSEG調查分析預計,谷歌本季度收入預計將增長12%,創下2022年中期以來最快的增長率。
券商韋德布什(WedbushSecurities)研究分析師艾夫斯(DanielIves)認為,微軟的財報可能是未來12至18個月科技公司表現的風向標。他還稱,由於整個行業積極轉向人工智慧,谷歌和本季度的雲業務將保持強勁,公司開始探索人工智慧如何變現。
投行傑富瑞(Jeffries)分析師預測,亞馬遜今年將發起“全面攻勢”,以在人工智慧方面“迎頭趕上”。亞馬遜雲科技(AWS)去年11月推出了一款雲服務AI助手AmazonQ。
英偉達作為支撐全球大部分生成式AI的晶片基礎設施提供者,本季度財報預計也將出現與上一季度類似的增長。英偉達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總營收達到181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205%,淨利潤達92.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3倍。
由於看好人工智慧晶片需求的前景,OpenAI公司CEO薩姆·奧爾特曼(SamAltman)一直致力於晶片開發的機會。近期有訊息稱,他正尋求從全球投資者那裡籌集數十億美元資金,建立一家晶片企業,並建立晶片工廠。
AI變現路徑仍不清晰
星展銀行中國投資策略分析師鄧志堅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今年一系列較強的經濟資料將支撐美國上漲,科技股升勢會繼續保持,但升幅可能不及去年。”
鄧志堅預測,未來3年標普500科技指數的每年平均盈利增長中位數將會達到16%,是11個細分行業分類中最高的。他認為,即便市場隨時有可能出現回撥,但這些回撥是暫時的。
與此同時,企業正在努力解決如何將人工智慧的早期演示轉變為賺錢工具的問題。雲和網際網路安全公司Cloudflare執行長馬修·普林斯(MatthewPrince)在今年的冬季達沃斯經濟論壇期間表示,生成式AI可以透過構建很酷炫的演示來吸引投資人,但問題在於這些應用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在人工智慧領域,企業的策略是將AI作為一種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科技巨頭微軟和谷歌藉助其龐大的生態系統,已經能夠在一些軟體產品中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來提升企業的效率。
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Nadella)認為,人工智慧有望提高生產力,並有可能加速科學本身的發展。但他也承認,這些努力如何為企業帶來收入和利潤仍有待進一步觀察。微軟的訂閱人工智慧服務軟體Copilot和雲計算服務Azure正在與OpenAI的技術深度融合,從而推動該公司的收入。
以製藥商諾華為例,該公司正在與微軟合作,目標是更廣泛地推廣人工智慧,包括幫助醫生完成診斷小結等程式化的任務,未來還有望用於藥物設計等新領域。
然而,儘管AI輔助賦能新藥研發被認為是醫療AI中最有發展前景的細分領域,但截至目前,全球還沒有任何一款AI輔助研發藥物獲批。大多數尚處於臨床早期階段,僅有少數進入Ⅱ期臨床試驗。
AI盈利困難,可能是因為人們並不真正瞭解AI的價值。諮詢公司BCG最近釋出的針對1400名高管的調查結果顯示,他們中約有90%的人認為,近期的人工智慧有炒作傾向,他們正在等待泡沫退去。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大中華區私募股權和兼併收購業務主席周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整體而言,市場的投資邏輯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投資高增長高回報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這也包括科技行業。”
巨頭裁員“餘震”不斷
科技公司在加大對人工智慧投入的同時,也正在儘可能以更少的成本做更多的事,這導致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企業減員。
Layoffs.fyi網站資料顯示,今年1月份迄今,美國科技公司約有2.4萬名工人被解僱,涉及85家科技公司。
微軟上週宣佈,在其遊戲部門削減1900個崗位,eBay宣佈裁員1000人。本月早些時候,谷歌也在內部裁撤數百個崗位,亞馬遜裁掉PrimeVideo、米高梅影業、Twitch和Audible等部門的數百個崗位,遊戲公司Unity更是大規模裁員25%,提供遊戲訊息服務的Discord宣佈將裁員17%。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Pichai)在今年年初一份“2024年優先事項和未來一年”的工作備忘錄中告訴員工,今年將投資於AI等重大優先事項,並集中精力進行更多投資,為此公司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
企業對於人工智慧的追求和炒作也引發了更廣泛領域的經濟擔憂。隨著技術變得更加智慧,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斷下降。但這對勞動力產生了更直接的影響。人工智慧的需求如此之大,以至於一些科技公司正在削減部分業務的員工人數,加大對人工智慧產品開發的投資。
這種趨勢也蔓延至歐洲企業。德國軟體公司SAP上週公佈了一項耗資20億歐元的重組計劃,將最佳化8000多個崗位,從而更好地聚焦人工智慧驅動的業務增長。
SAP預計,生成式AI將從根本上改變其業務。公司還稱,重組計劃將主要透過自願休假計劃和內部再培訓措施來實施,預計到2024年年底,公司員工人數將與目前水平相似。SAP目前擁有超過10.5萬名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