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趙雲帆 上海報道1月30日,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更新了腦機“黑科技”的新進展。
“昨天,Neuralink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腦機)植入手術,試驗物件當前恢復良好。初步結果顯示檢測到了可靠的神經元脈衝訊號”,馬斯克表示。
馬斯克還給植入體起了一個新的花名——“Telepathy(心靈感應)”。
“透過它,可以操縱手機、電腦、還有任何其他裝置。首批使用者將是肢體殘障人士”,馬斯克表示。他甚至打趣道:“想象一下,史蒂夫·霍金的交流效率能比打字員還快。”
沒有介面的腦機
雖然中國網際網路習慣性地將Neuralink的植入體稱之為“腦機介面”,但事實上完整植入人類大腦的Neuralink腦機植入體並不需要“介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Neuralink官網發現,該植入體稱為“大腦電腦N1"。
構成上,N1由生物匹配性材料外殼、晶片電路、電池和高通量線束組成,其透過外部無線充電裝置完成充電,藉由內部感測電路獲取腦部生物微電,再透過高通量線束與藍芽裝置,完成指令的外部傳輸和執行。
“建立一個通用的大腦介面,以恢復當今醫療需求未得到滿足的人的自主性”,Neuralink在陳述公司使命時表述到。
據悉,Neuralink成立於2016年,由包括馬斯克在內的數十個投資者投資組建。與“同行”Synchron、Precision Neuroscience等研發輕薄感應陣列的侵入式腦機公司不同,Neuralink的目標是將一臺微型電腦放到人類大腦裡去。
2023年5月,美國食藥監局(FDA)首次批准 Neuralink的人體臨床請求,允許該公司實施腦機人體臨床試驗。在此之前,該公司由於“侵入式”腦機的多項動物試驗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一直為業界所詬病其安全性。
然而,FDA批文還是成為Neuralink邁向公司腦機商業化應用的重要里程碑。就在2023年6月,有訊息稱,Neuralink在獲得批文後不久即進行新一輪融資,當時公司估值來到約50億美元,其較兩年前的20億美元提升150%。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Neuralink已然成為了侵入式腦機行業的“招牌”,但直至2019年,公司在介入式和侵入式兩條路線上,仍然存在“抉擇”的難題。
“與普通外部接觸式電極,甚至是侵入式植入電極相比,直接侵入式植入晶片或微型電腦顯然更為大膽,同時要考慮的問題也更多。”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周城雄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他還表示,雖然當前無線通訊技術、無線充電技術都比較成熟,其允許微型電腦在人體大腦內部長期工作和續航,但包括微型電腦和無線充電的微電環境對人體造成的影響,仍然需要長期進行評估。
中國或有產業化優勢
馬斯克釋出的“大訊息”迅速傳導至A股。
1月30日,腦機介面相關概念股表現亮眼,其中三博腦科(301293.SZ)、創新醫療(002173.SZ)等公司逆勢上漲,截至收盤分別漲11.40%和10.07%。
不過腦機介面板塊整體活躍度不高,Wind腦機介面指數日內收跌1.62%。
事實上,隨著馬斯克在2023年5月宣佈 Neuralink 腦機獲得FDA臨床許可後,A股相關概念板塊便持續表現活躍。截至2023年6月中旬,Wind腦機介面指數階段漲幅一度高達25%。不過2024年1月,大部分相關個股已經跌破5月中旬位置。
從企業官方回覆來看,大部分涉及腦機介面的公司都在探索早期。
三博腦科2024年1月在互動平臺中表示,腦機介面技術在神經醫學方面的臨床診療及神經康復領域均有較大的應用前景,三博腦科作為“醫教研”一體化的學院型醫療機構,未來將持續關注腦機介面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和發展,適時參與相關研究和合作。
“目前公司有多個腦機介面創新研發專案尚處於研發階段,如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腦機疲勞駕駛監測、數字腦電圖機等。”盈趣科技(002925.SZ)在回應投資者關切時也指出。
對此,周城雄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國內對腦機介面的研究探索比較早,但大部分圍繞非侵入式,應用場景則圍繞各類殘障助護領域。同時,侵入式腦機是否會成為商業化落地的最佳方案,還要計算經濟賬和安全賬。
對於侵入式腦機研究,他認為,當前全球腦機研究主要圍繞其安全侵入相關的材料科學領域。一旦境外有所突破,中國依然有希望實現技術貢獻,並且有希望實現更高效的腦機產業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中關村論壇“腦機介面創新發展論壇”上,工信部總工程師趙志國就指出,我國已經形成覆蓋基礎層、技術層與應用層的腦機介面全產業鏈。工信部將把腦機介面作為培育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加強腦機介面應用場景的探索,加速推動腦機介面產業蓬勃發展。
他還指出,腦機介面誕生的意義,或更多體現在如何讓自然人去匹配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節奏。
“人工智慧已經體現出遠遠超過人類的資訊處理能力。未來人類不可能在隔絕與人工智慧聯絡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或者保障自身的安全。因此在人工智慧大力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腦機介面變得勢在必行。”周城雄表示。
民生證券近期也在研報中指出,腦機介面正從“人工智慧”走向“人共智慧”,建議關注硬體層包括腦電採集裝置和外控裝置包括核心部件和器件、電極、 BIC晶片、電源和材料,包括機械臂、仿生手、無人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