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國內某運營商發文嚴格排查PCDN的新聞,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該運營商表示:當用戶寬頻賬戶存在“異常大流量上行寬頻佔用”情況時,可能會對賬戶進行封禁。如果使用者申訴,則客服將會安排寬頻師傅,上門進行 “取證”,再根據情況予以解封。本次核查行動,要做到——“應查盡查、應停盡停、應拆盡拆”。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異常大流量上行寬頻佔用”,會讓運營商如何興師動眾?
答案就是——PCDN。
大家不要覺得這個問題和自己無關。事實上,很多使用者的家裡,就有這個PCDN。如果不小心用到了,真的有可能被封號,導致無法上網。
█ 什麼是PCDN
PCDN到底是個啥?為什麼會被運營商封殺?
簡單來說,PCDN就是P2P+CDN。英文全稱:Peer to Peer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中文全稱:點對點內容分發網路。
P2P,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前幾年臭名昭著的P2P理財,還有更早時候火遍全網的P2P下載,都是基於P2P。
P2P是一種典型的去中心化理念。它講究的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業務關係。
以P2P下載為例。
傳統下載,都是一個伺服器,N個客戶端。所有客戶端,都去伺服器下載資料(電影)。
P2P的話,A使用者下載一部分,B使用者也下載了一部分。然後,A使用者和B使用者之間,互相分享對方已有的資料。這樣的話,減輕了伺服器的壓力。
甚至說,伺服器關掉,也不影響剩下使用者之間完成全部資料的下載。
大名鼎鼎的BT(BitTorrent)下載,就是P2P下載。當年火起來之後,獲得了廣大使用者的一致歡迎。直到現在,都是下載電影的一種重要手段。它所體現的,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網際網路精神。
再來說說CDN。
CDN技術小棗君之前和大家專門做過科普()。簡單來說,CDN就是一種邊緣計算思想。
傳統方式,我把電影放在主伺服器,大家都來取,伺服器負擔很大,頻寬有瓶頸。
於是,我把電影複製成很多份,放在離使用者更近的區域伺服器上。這樣,就實現了“內容的分發”。主伺服器的壓力小了,使用者看電影也不容易卡頓。
PCDN,是P2P和CDN技術的結合,是基於P2P技術的CDN。 它做得更 狠 , 直接把內容放在 了使用者的家裡,例如手機 終端上,或者路由器上, 變成 了 規模更大的“內容源” 。
舉例來說,你使用某影片App,觀看了連續劇《繁花》。附近的其他使用者,如果也觀看《繁花》,就會從你的手機裡,取用一部分資料。
再例如,你使用某網盤App,下載了一份電子書。附近的其他使用者,如果也要下載這份電子書,就可以從你的手機裡,取用資料。
客戶端上的PCDN,不僅可以透過手機App來實現,也可以直接部署在無線路由器上。
沒錯,這幾年很火的各種XX路由寶、賺錢寶,本質上是帶有PCDN功能的路由器。它除了基本的上網功能外,會利用上行頻寬,為其他使用者提供服務。
上行頻寬貢獻得越多,就會有更豐富的積分或虛擬幣獎勵,可以在服務商的所謂“商城”,兌換禮品甚至現金。
很多使用者都覺得,這個羊毛很值得薅。再怎麼說,補貼一下電費和網費成本,也是不錯的。
█ 為什麼要封殺PCDN
那麼,這個看上去“人畜無害”的技術,為什麼會被裝置商封殺呢?
答案很簡單。
首先,海量的PCDN流量,對運營商骨幹傳輸網路,形成了巨大壓力。使用者的寬頻都是包月的,不是按流量計費。用的越多,運營商網路壓力越大,關鍵還收不到更多錢。
其次,影片服務商們,搭建常規CDN服務節點,需要租用運營商的高價機房和頻寬。現在服務商都用PCDN了,資源租用大幅減少,影響了運營商的盈利。
觸碰了核心利益,運營商當然要封殺。所以,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些事兒。
運營商 封 殺 PCDN並不是新鮮事,以前就有過。 這次上升到這麼高的重視度 , 估計是被逼急了 。
█ 封殺PCDN的難度
封殺PCDN,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PCDN傳輸的資料,同樣是影片等業務資料。想要區別使用者的資料究竟是不是PCDN業務,存在不小挑戰。
如果區分不準確,或者採用“一刀切”,肯定會影響使用者的正常上行需求(例如攝像頭資料、直播資料、遊戲資料等),進而引發大規模投訴,甚至使用者流失。
這些年,運營商們普遍開始採用DPI(深度資料包檢測)流量識別和QoS限制,對PCDN進行甄別和打壓。
例如,對PCDN業務進行精準識別,正常上行流量不受影響,PCDN流量安排上15%~20%的packet loss(丟包),就能實現PCDN業務的有效扼制。
但是,不同的運營商,技術水平和效果也存在一定差異。
也許你會問,運營商是不是可以直接起訴內容服務商?讓他們關閉PCDN業務?
這個有一定困難。內容服務商基本上都擁有CDN牌照。PCDN也屬於CDN,理論上好像也是合法經營。關於PCDN,目前在相關規定上有一點模糊,不是很明確。
PCDN是運營商和網際網路內容服務商之間的博弈。那麼,對於我們普通使用者來說,到底要不要使用PCDN呢?
小棗君個人認為,技術本身是無罪的。PCDN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去中心化理念,它對於改善使用者業務體驗,有一定效果。
對於內容服務商來說,它能夠減輕伺服器負擔,降低頻寬成本。這也是真金白銀的回報,沒理由不去推廣。
但是,如果監管不到位,PCDN會引入一些風險和挑戰。
首先,是安全風險。終端變成PCDN節點,與其它裝置存在資料互動。這可能導致隱私資料的洩露,或產生安全漏洞,遭到惡意攻擊。
其次,是法律風險。正規公司的PCDN,都管得會嚴一點,傳輸資料都是正常的合法資料。但一些手腳不乾淨的公司,會在App中植入PCDN,傳播非法內容,例如盜版、淫穢、反動、恐怖主義音像製品。這樣不僅危害社會,還會導致普通使用者捲入法律糾紛。
第三,成本問題。
透過PCDN薅羊毛,到底是否划算?
這個要視情況而定。
裝置長期開啟,會導致電能浪費。如果是路由器跑PCDN,稍微好一點。但PCDN業務會導致路由器產生更高的功耗,更大的發熱量,仍會導致電費增加。
PCDN傳輸資料,需要對儲存進行反覆讀寫。這個會影響硬碟的壽命,甚至整個裝置的壽命。
█ 最後的話
運營商對PCDN進行封殺,是一種必然趨勢。
目前,影片業務流量佔網際網路總流量的70%以上。如果放任PCDN的發展,那麼,對運營商來說,將導致嚴重的收入損失。
但是,簡單粗暴的封殺方式,也不可取。
封殺PCDN的基本前提,是對使用者正常上網體驗不造成影響。如果一刀切,讓使用者“自證清白”,或者說,讓裝維師傅上門去“取證”,顯然對使用者來說是不公平的。
現在很多PCDN應用,使用者也不懂,屬於“被動”繫結,那責任又該怎麼算呢?讓使用者背鍋嗎?
如果封殺過於粗暴,使用者產生反感。最終反噬的,還是運營商自身的使用者滿意度和市場份額。
想要最終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健全相關的規定,明確責任和權利。另一方面,加強技術研發,引入AI神經網路等深度流量識別技術,減少“誤傷”。
希望PCDN的問題能夠早日得到解決,讓技術迴歸服務大眾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