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最不AK的AK系列
在Astell&Kern家族裡,KANN一直都是個比較特殊的產品系列。我還記得當第一代KANN面世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驚訝於向來以精緻為美的Astell&Kern怎麼會推出一款這麼“磚”的機器。然而,這臺機器最終憑藉充沛的推力、細膩潤澤的聽感和適中的定價成為了不少燒友心目中最具“聲價比”的Astell&Kern播放器。
後面這些年,KANN這個系列基本上保持著一個比較平穩的更新頻率:第二代的KANN CUBE幾乎是一部小臺機,風格剛猛有力,能夠伺候得動大多數頭戴耳機和耳塞,但也實在是不太好帶出門;KANN ALPHA比KANN CUBE提升了便攜性,聲音風格更加內斂,音色飽滿圓潤且相當耐聽;而KANN MAX則是直接將體積縮小到了和Astell&Kern家其他播放器相近的水平,幾乎顛覆了KANN系列過往給大家留下的“磚頭”印象,在聲音上的審美也進一步趨於潤澤細膩。可以說,每一代產品相比上一代都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調整變化,這也讓KANN系列成為了一個頗具可玩性和話題度的產品系列。
對於目前的Astell&Kern家族來說,它們已經有了A&ultima、A&futura這些表現全面、均衡,更加迎合大眾需求的產品系列,而KANN系列相比之下更像是一個為了滿足那些追求極致聲音體驗的使用者而打造的特殊系列,相比“平衡”,它追求的更多是驚豔的聲音體驗。而KANN MAX相對緊湊的體積雖然讓它的綜合體驗更加優秀,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臺機器的發揮。儘管它是一臺相當優秀的便攜裝置,但依然有人認為KANN MAX在聲音的力量感和純淨度上完全可以有更進一步的空間。大概是為了更好地迴歸KANN系列的本質追求吧,近期,Astell&Kern又推出了一款讓燒友們倍感熟悉的“巨無霸”——KANN ULTRA。
客觀體驗:“AK磚”的終極版本?
KANN ULTRA延續了六角柱形狀的機身設計,線條稜角分明,而且機身較為寬闊,雖然重量比我想象中輕,但要單手握持還是相當困難的。機身設計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就是音量滾輪的位置和造型,目前Astell&Kern家族的SE300、SP3000都是小號滾輪放在側面,在觀感上顯得較為精緻,但也比較容易受到磕碰。KANN ULTRA將音量滾輪做得更大更易推,並且安置在了機身底部。類似的設計之前還在AK Jr身上出現過,但那臺機器採用這樣的滾輪設計主要是因為機身太薄,無法將滾輪安置在側面。而對於KANN ULTRA而言,這個設計上的調整則是為了保證機器在不同的握持角度下都能便捷地進行音量調整。截然不同的兩個原因,卻在兩臺機器身上引出了相似的設計,這也算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有趣巧合了。
在剛上手使用KANN ULTRA時,這個大滾輪可能會讓人有些不習慣,但稍加適應就能感覺到,這個設計不但讓滾輪和機身的融合更加自然,減少了在放置時受到磕碰的可能,而且也保證了無論你是用哪隻手來握持機器,都能以一個相對舒適的角度對音量進行調節。在與滾輪同一高度的機身側面,是三個微凸的實體按鍵,正好與略微凸出的滾輪形成視覺上的對稱。如果和KANN MAX相比,KANN ULTRA的便攜性確實差了些,但在細節上不乏精緻感,機身線條也較為利落,並不會給人過於“笨拙”的感覺。
如果要論系統的開放程度和擴充套件性,採用定製系統的Astell&Kern肯定還是無法媲美那些完全開放的安卓系統播放器。但KANN ULTRA這回終於升級了八核處理器,在流暢度上比起過往的型號要提升了不少。如果不考慮那些花裡胡哨的需求,單是使用QQ音樂、Tidal、Apple Music、Spotify這些常見的音樂軟體,那就已經完全夠用了。在UI的視覺效果這塊,深度定製的系統無論是線條運用還是黑紅為主的配色都完全契合Astell&Kern的審美,簡潔耐看又不乏高階感,像專輯封面展示這種小細節還相當戳心。只是這個UI的操作邏輯和開放式安卓系統差別較大,第一次使用的童鞋還是得花點時間來適應一下。
在配置和功能方面,KANN ULTRA堪稱目前KANN系列裡最“豪華”的一款。它搭載了兩顆ESS旗艦級解碼晶片ES9039MPRO,組成DualDAC平衡解碼架構——這個架構在HC2、CA1000T等型號上都有所應用,Astell&Kern粉絲們應該都非常熟悉了。在介面的設計上,KANN ULTRA基本兼顧了全面性和供電的純淨度。這臺機器擁有前級功能,Pre out / Line out口和3.5+4.4兩個耳機口都被安置在機身上方,並且完全分離,各個部分採用的是獨立配電的電路設計,減少了干擾,讓聽感更乾淨。機器搭載了8400mAh的大電池,續航時間10小時左右,在同類產品裡處於平均水平。
平心而論,KANN ULTRA這個體積確實和“便攜”基本不沾邊了。但充裕的發揮空間也讓這臺機器擁有了更加廣闊的使用場景和擴充套件潛力。Headphone Out、Pre-Out、Line Out三種輸出模式可以很好地適應外出和家用場景,基本做到“一臺機器走天下”。
聲音表現:“百搭”小能手
風格
在人們過往的“刻板印象”裡,一提起Astell&Kern的調音,“精緻乾淨”和“溫婉疲軟”似乎是兩個繞不開的詞。但實際上,近年的Astell&Kern的調音走向早就有了更多的調整變化,在保持精緻音色的同時也擁有更好的力道和線條感,早就和“軟”不沾邊了。其中,作為“磚”的KANN系列在扭轉刻板印象這方面著實出了不少力,儘管每一代產品的聲音個性各不相同,但基本都無一例外地呈現出了兼具力量感和細膩度的音色。
KANN ULTRA的素質處於同價位的第一梯隊,背景相當純淨,細節豐富且打磨得十分順滑,並不會給人“暴力解析”的印象,兼具了資訊量和耐聽度。它的中頻音色乾淨、水潤且寬鬆,帶著輕微的暖意,但沒有過重的音染,對於各種型別的人聲都能以較為自然的方式呈現。低頻的量感適中,風格較為鬆軟,不屬於剛猛的型別;彈性不錯,有著恰到好處的殘響,對於場面感和氛圍感的表達還算準確。在動態和聲場這兩方面,它的表現是相當令人滿意的,甚至不輸一些價位高一檔的旗艦播放器。其聲場規模在同價位處於中上水平,比例合理,定位也相當準確。動態表現在回放一些場面複雜的大編制曲目也顯得收放得宜,真實自然。
從聲音風格的適應性來說,KANN ULTRA基本可以很好地駕馭絕大多數樂曲型別。無論是泛流行人聲、新世紀音樂、電子樂還是古典樂,它都能以一種較為準確精密的方式予以還原。當然,如果你特別喜歡音染較重的中頻,或者是剛猛硬朗的低頻,那麼KANN ULTRA對你來說可能會有些“不夠味”。但我相信它這種中性均衡的調音風格至少是能夠被絕大多數燒友所接受的,它不是最有個性,但足夠耐聽和百搭。
如果將上一代的KANN MAX和KANN ULTRA相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兩者的風格取向是有著較大區別的。KANN MAX的調音有著更突出的流行味兒,中頻飽滿,低頻的處理也更加硬朗有力,初聽之下顯得更加抓耳,但在器樂的回放上則要稍遜一籌。而KANN ULTRA則是以更加充裕的空間和獨立配電的電路設計換來了更具安定感的聲音底色,因此其背景顯得更加純淨深邃,聲場空間也要開闊不少,在古典樂的演繹上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這大概也是印證了之前在便攜圈較為常見的一句調侃:越大越熱越好聽。
在我看來,KANN MAX更像是一臺標準的便攜播放器,有著適中的體積較為突出的聲音個性。而KANN ULTRA是一臺為多種場景打造的“全能型”機器,更加註重聲音的耐聽度和搭配性,既能在出門的場景下驅動各類耳塞,又能在桌面場景伺候大耳,還能以前級的身份融入家用系統。儘管犧牲了一部分的便攜性,卻換來了更出色的綜合實力。
搭配玩法
KANN ULTRA提供了低、中、高和超增益4種增益模式,以求最大程度地適配不同型別的耳機。從實際的驅動效果來看,KANN ULTRA的中增益和低增益模式已經足夠伺候絕大多數的耳塞了,而高增益和超增益模式幾乎只會在偶爾搭配大耳的時候用到。在這篇文章裡我主要選用了兩款風格不同的耳塞來測試搭配效果。
KANN ULTRA + 森海塞爾IE 900
中/低增益
儘管IE 900並不是當下最新的動圈旗艦,但在古典樂回放這塊,這些年來它始終是罕有敵手。這款耳塞在和前端的搭配上絕對是遇強則強,前端的資訊量每提升一個等級,它的密度和動態表現就會有所提升,頗有點“耳塞版HD 800”的意思。
KANN ULTRA和IE 900的搭配在我聽過的便攜搭配裡遠遠稱不上昂貴,呈現出來的效果卻可以媲美不少價位更高的器材組合。其聲場開闊且沒有明顯的邊界感,樂器在聲場空間內的排布井井有條。即便是用來聆聽像德九這類較為恢弘的大編制曲目,這套組合也能夠將豐富的細節梳理得清晰準確,把樂器的泛音以及演奏手法的變化呈現得絲絲入扣。其動態表現張弛有度,整體的速度感適中,有著不錯的氣勢,且沒有粗糙、突兀之感,變化非常自然平順。
對於器樂愛好者來說,KANN ULTRA+森海塞爾IE 900絕對稱得上是一套價效比相當出色的器材。在聆聽器樂獨奏和室內樂的時候,我覺得KANN ULTRA的低增益模式就夠用;而在聆聽大編制曲目和電子樂時,我會選擇動態表現更突出的中增益模式。
KANN ULTRA + Campfire Bonneville(邦納維爾)
低增益
作為一款一圈三鐵配置的旗艦級耳塞,邦納維爾對於前端是有較高要求的,如果控制力欠缺,就容易出現聲音薄刺的問題;如果資訊量不夠,就無法凸顯這條塞子在素質上的優勢。經過一番比較,我覺得低增益下的KANN ULTRA搭配邦納維爾的效果最為均衡、穩健。
邦納維爾和KANN ULTRA的組合在演繹各類流行人聲時表現相當出彩,中頻飽滿且富有張力,密度較高,女聲甜潤但並不膩人,男聲醇厚且富有力量,感染力十足。同時,這套組合的低頻表現也是極為亮眼。邦納維爾本身的低頻量感較為硬朗,而且力道十足,但需要搭配驅動力和控制力較強的前端才能發揮。KANN ULTRA將邦納維爾的低頻推出了一個量感適中且絕不轟頭,下潛較深且毫不拖沓的效果,彈性十足,氛圍感良好。我用這套組合聆聽了James Blunt、Beyonce、Ed Sheeran等多位歐美歌手的作品,都被優秀的低頻氛圍和鮮活細膩的人聲完全吸引住。要論對於流行樂的表現力,KANN ULTRA和邦納維爾的組合是我這次聽過的器材裡最為全面的。
由於本身的驅動力充足,音色也十分均衡耐聽,在耳塞的搭配上,我覺得KANN ULTRA幾乎已經達到了一種“萬金油”的效果,玩家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去選取合適的耳塞即可。而在搭配大耳的時候,它的驅動力基本上和市面上各類體積接近甚至更大一圈的“跨界”解碼耳放和播放器持平,能夠將不少有一定驅動門檻的大耳推出不錯的框架和密度。我覺得它會比較適合那些主修耳塞,輔修大耳的玩家。
如果不介意偏大的體積和擴充套件性受限的定製系統,我覺得KANN ULTRA放在Astell&Kern家族,乃至整個便攜播放器市場裡,都是一臺表現相當全面,適配性很強的“全能型”播放器。對於那些不愛折騰的,雜食口味的,或者是手頭耳機較多的燒友來說,KANN ULTRA可以成為很長一段時間裡的主力機器,讓你用最簡單的方式就能完成系統的組建,而不用擔心搭配不當或者聲音不耐聽。可以說,這臺機器以一個在家族裡偏中高階的定價,做出了標準的旗艦級聲音表現和強大的搭配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