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隨著龍年的到來,2023年徹底成為過去。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從2023年的熱點人物或熱點行業的普通人物著手,透過系列人物的視角來看過去一年的經濟情況,並從中預見2024年。
第八篇 汽車工業
2023年是中國汽車工業成績斐然的一年,獲得巨大市場突破,拿到三個“全球第一”——中國汽車產銷連續15年穩居全球第一,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國汽車出口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從2001年中國汽車第一次批量出口至今23年過去了,中國汽車品牌透過新能源車賽道實現“彎道超車”,已然成為當前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引擎。但從各大車企的表現以及出海情況來看,真正扛起中國汽車出口的主力仍是傳統車企。雖然近年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在崛起,也陸續佈局海外市場,但和傳統車企們相比,造車新勢力在出口方面的表現尚不突出,處於“啟航”階段的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能源車產銷量9年世界第一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3年,汽車產銷累計完成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2%,產銷量創歷史新高,實現兩位數較高增長,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據瞭解,從2010年產銷超1000萬輛躍居世界第一,到年產銷2000萬輛,行業用了3年,達到產銷3000萬輛則用了10年。
在此期間,新能源汽車保持快速增長,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2024年1月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釋出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介紹,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首超日本成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產品效能和質量不斷提升,汽車出口規模逐年提升。2024年1月1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2021年、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連續邁上了200萬輛、300萬輛臺階。2023年更是跨越了兩個百萬級臺階,出口522.1萬輛,同比增加57.4%。
根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資料顯示,2023年日本汽車出口量442萬多輛。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公開資訊顯示,2001年,中國汽車迎來第一次批量出口,目的地是敘利亞;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年出口僅2.2萬輛;之後十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過百萬輛,達到106萬輛;自2020年之後,幾乎每年保持百萬輛的增速。2021年,得益於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超300萬輛,中國汽車出口也首次突破200萬輛,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出口國。2022年,超越德國,排名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2%,均創歷史新高。海關總署資料顯示,當前,我國每出口3輛汽車就有1輛是電動載人汽車,全年出口177.3萬輛,增加67.1%,這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貢獻。
乘聯會認為,作為世界工廠的汽車出口潛力正在逐步體現,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是實現中國汽車2023年巨大成就的主要貢獻者,由於自主品牌堅定的實現新能源轉型,並創新突破湧現插混和增程等多條技術線路,實現了全方位的新能源替代燃油車的程序。
新能源車出口增速高24%
從結構看,燃油車仍是汽車出口的主力軍,數量佔比超過七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資料顯示:2023年,傳統燃料汽車出口370.7萬輛,佔比75.5%;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值得關注的是,作為中國外貿“新三樣”之一,新能源汽車正在展現出巨大的潛力。雖然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比不上傳統燃油車,但增速卻比燃油車高出24%。
根據現有政策,新能源汽車的種類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其他新能源汽車等。相關資料顯示,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銷往160餘個國家和地區。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較快,已經成為帶動汽車出口增長的新動能。
乘聯會認為,中國汽車出口暴增成為世界第一,與新能源車的出口貢獻增大有關係。新能源車是中國汽車出口高質量增長的核心增長點,改變了依賴亞洲和非洲等部分市場不規範國家出口的被動局面。
從目的地上看,海關總署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1—11月,中國汽車出口量前十的國家變成了俄羅斯、墨西哥、比利時、澳大利亞、沙烏地阿拉伯、英國、菲律賓、泰國、阿聯酋、西班牙。比利時、泰國和英國則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前三大市場。
由整車出口到海外建廠
相關統計顯示,中國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出海,不僅僅是產品的出口,更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思維方式的輸出。
從型別上看,2004年至2008年我國汽車出口的主力是商用車,目的地主要為“亞非拉”等國家和新興市場,乘用車集體出口到俄羅斯成當時亮點。2021年時,出口主力變成乘用車,新能源汽車是當時亮點,目的地為挪威、比利時、德國等。
從各大車企的表現來看,真正扛起中國汽車出口的主力仍是傳統車企。據乘聯會資料顯示,2023年全國乘用車車企出口表現優秀,自主品牌企業很努力。其中前五名分別為奇瑞汽車92.3萬輛、上汽乘用車68.5萬輛、特斯拉中國34.4萬輛、吉利汽車27.4萬輛、長城汽車26.78萬輛,比亞迪汽車則以24.3萬輛位列第六。
從出口模式來看,目前,我國汽車出口的主要模式仍以整車出口為主,但也拓展出了散件出口、海外建廠、投資併購、跨境品牌合作、自建銷售渠道、共用技術定製化開發等多種方式。比如2023年2月,奇瑞宣佈在阿根廷投資4億美元建廠,預計每年將生產10萬輛汽車。2023年4月底,上汽正大新能源產業園區奠基開工儀式在泰國春武里府合美樂工業區舉行,聚焦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產,一期工程年內竣工,整體專案將於2025年建成。2023年5月,長城汽車在巴西與聖保羅州政府簽署“氫能合作開發備忘錄”,長城汽車巴西工廠將於2024年啟動運營,這也是巴西首個新能源工廠。比亞迪將首個海外合資工廠選在烏茲別克。
造車新勢力出海剛“啟航”
近年來,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也陸續佈局海外市場,但和傳統車企們相比,造車新勢力在出口方面的表現並不突出,大部分新勢力車企甚至沒有公佈 2023 年的海外整體銷量。有的還將官宣的出海計劃推遲或擱淺。處於“啟航”階段的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出海”的時間節點來看,小鵬算是眾多新勢力品牌中出海最早的車企。在2020年底,小鵬把第一批車G3發往挪威,但海外市場的運營體系2021年初才搭建起來。2022年,小鵬卻單方面取消P5在歐洲的所有預訂訂單,同時IUDS開始裁員。此後,小鵬的海外業務基本停滯。2023年1月,小鵬才宣佈要在歐洲上新兩款主力車型。
2021年被曝出準備出海的理想,於2023年7月表示,2025年前理想汽車不會做海外市場,會集中全部資源開發國內市場。
2020年8月,蔚來對外宣稱,計劃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出海,第一站是歐洲。但直到2021年9月,蔚來出海的第一款車型ES8才在挪威上市。結果2023年上半年在歐洲的銷量不到1500臺。
有分析稱,蔚來正在歐洲構建類似於本土的服務體系。目前在海外有11座換電站,可受限於人工、租金、電力等成本問題,也很難大規模展開。也就是說,蔚來出海之路可能會因現實因素導致週期更長。
而定位中高階車型的“蔚小理”出海後,還不如定位成中低端的長城、比亞迪、奇瑞在東南亞和非洲等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表現。業內稱,在海外市場品牌認知度、資金實力、渠道、供應鏈等方面,傳統車企優勢明顯,而成立時間不長的造車新勢力則需要“從頭開始”。
觀察
新能源出海之路任重道遠
國內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車企們靠“出海”尋找新的增長點。中國汽車工業的優勢戰場在新能源汽車,海外市場的相對空白促使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有了發力的空間,但面對的競爭和壓力並不小,出海之路任重道遠。
目前中國車企出海的基本在東歐、東南亞、南美、中東,真正進入到歐美髮達國家主流市場的還不多。國內新造車企業齊聚的歐洲,總體市場份額並不大,從公開資料來看,大部分造車新勢力都面臨虧損的壓力。如果在開拓海外市場時選擇相對發達的歐美地區,就不得不面對租金、合規認證、購買資料伺服器、運費、關稅等形成的成本壓力。而採用自營模式的造車新勢力,拓展海外市場的成本也相對更高。
此外,地緣政治、貿易政策法規、技術門檻等也讓汽車出口面臨更加複雜的形勢。快速成長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想要獲得老牌汽車強國消費者青睞,尚需時日。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助力新能源汽車出海。2024年2月,商務部等9單位聯合印發《關於支援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健康發展的意見》,從六個方面提出18項政策措施,支援新能源車企拓展海外市場。多位專家認為,《意見》此時出臺旨在解決企業在出口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形成新的推動力,助力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實現新能源汽車出口業務的提質增效。比如,鼓勵海外研發合作,將有助於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獲取國際先進技術;最佳化信貸支援方式可以降低企業出口成本,提高企業出口積極性;推動標準國際化、合格評定互認有助於消除出口貿易壁壘,擴大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的份額。
【版權宣告】本文著作權(含資訊網路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