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高天偉】
最近,國內外發生了一系列對我國商業航天產生重要影響的事件。
首先是2024年11月5日,“航天狂人”馬斯克在美國大選的豪賭中勝出,即將在下屆總統特朗普班子中擔任“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重要角色。馬斯克放言,就任後將對美國監管機構全面手術,強力最佳化和簡化航天審批流程。而現實似乎比就職儀式更快馬加鞭。馬斯克一派甫一勝選,其名下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即宣佈星艦超重型火箭將於北京時間11月19日清晨開展第六次試飛。雖然試驗增加了部分重要科目,但沒有監管機構阻攔。
馬斯克和他的SpaceX 視覺中國
大洋彼岸, 2024年11月11日,中國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李國平在珠海論壇(珠海航展最重要論壇),做了《關於推進商業航天持續健康發展的思考》的主題報告。報告較少見地用較大篇幅,列舉了我國當前商業航天發展存在的不足,並呼籲針對性調整與改進。
值得注意的是,李總工程師報告將我國商業航天發展分為3個發展階段:2010年以前為孕育階段、2010年 - 2023年為快速發展階段、2023年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我國政治語境中,“行業劃代”一般意味著內外部環境出現重要變動,對應監管、引導、扶持、市場等等方面需要顯著調整以適應變化。
那麼,我國商業航天目前究竟遇到了哪些重要變動或者重大影響因素?我們的應對方法是什麼?未來,怎樣的企業更有機會脫穎而出?筆者將基於李總工程師的報告,以及近期行業研究成果,進行一些簡要分析,以期拋磚引玉。
李國平總工程師在珠海論壇的報告現場 作者供圖
外部巨大壓力和內部強烈需求,敦促我國商業航天堅定“以交付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
我國商業航天的外部環境,近期最大變化莫過於馬斯克參政。這件事情相當於將權力、能力、財力,全部歸於美國航天最有活力和實力的部分。本已世界第一的美國航天進一步掌握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合力,將來能否演化出驚人的聚變反應,猶不可知。
馬斯克及其名下的SpaceX,在過去10年間,完成了包括低成本大運力天地交通工具研發(可複用火箭和飛船)、大型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星鏈)和航天企業自我造血盈利在內的“不可能任務”,實現了商業閉環,也為我國在內其他國家航天新勢力指明瞭方向。
但是,SpaceX也在憑藉獨一無二的技術優勢壟斷空間資源。以大型低軌星座為例,業界認為近地空間總容量為6萬-10萬顆衛星,而目前,星鏈星座已經規劃將佔據超過4萬個位置。這意味著,我國規劃中2個星座的近3萬顆衛星,已經與星鏈存在競爭性的“零和關係”,而這還不考慮其它國家的星座計劃。
料己從嚴,料人從寬。考慮到特朗普班子有“殺伐果斷、不講規則、不計後果”的傳統,如果美方極限施壓,透過低軌星座等方式提前奪佔空間資源,則將在軍事、經濟、安全等領域對我國形成自上而下的絕對優勢,甚至是封鎖。
而我國內部,今年本應是航天“上強度”的一年,但截至本文完稿(2024年11月15日,下文以“目前”指代),進度未及預期。
火箭方面,原計劃今年首飛的長征八號甲、長征十二號、天龍三號、智神星一號等主力商業火箭,目前僅剩長征十二號一型有望趕上時間節點;星座方面,千帆星座計劃部署108顆(6次發射),目前僅完成36顆(2次發射);星網也尚未實現“2024下半年在海南文昌商業航天發射場首飛”;今年2月,釋出《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預測2024全年我國將進行約100次航天發射,而截至目前,僅實施了56次。
進度滯後的原因既包括颱風吹襲等不可抗力,也包括新型火箭、衛星、地面支援系統等遭遇現實技術挑戰;同時,商業航天的引導、扶持和監管環節,也暴露出需要改進之處,特別是今年商業航天試驗中,出現了威脅到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不安全事件。
海南文昌商業航天發射場
上述情況再次提示我們,航天是觸及人類能力邊緣的學科,須要嚴肅對待。我國與世界航天最強國家之間,還存在體系上的差距。“追趕”絕非一聲令下一蹴而就,須要全方位深刻變革,方有可能實現。
外部壓力驟增,內部瓶頸亟待突破。我國商業航天的變革,只能著眼於讓行業堅定“以交付為導向”,腳踏實地,不玩虛招。
中國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政策,聚焦安全與效率
面對緊迫的商業航天發展要求,筆者認同李總工程師在《關於推進商業航天持續健康發展的思考》所做的分享。其可以視作國家政策和監管層面對“如何改變”的意見建議,是未來行業調整的重要參考。
李總工程師的分享,聚焦安全與效率:以航天強國建設為引領,將商業航天納入我國航天發展總體佈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統籌發展和安全,充分發揮商業航天的優勢和特色,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商業航天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最佳化和效益最大化,既“管得住” 又“放得活”。
安全方面包括:
1、生產安全。對試車臺建設、重大試驗專案、火箭研製等事關社會安全的事項,要開展實質性嚴格審查,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2、空間安全,各企業要嚴格執行防碰撞、防破碎、廢棄航天器儘快鈍化離軌等安全措施,避免太空汙染,確保空間活動可持續進行;發展空間態勢跟蹤監測技術;積極參與國際空間規則制定; 3、重視資訊保安、資料安全等等。
效率方面,全力營造有利行業和企業發展的環境。包括但不限於:
1、加強頂層規劃,完善法律規章,航天行動依法依規; 2、航天專案“應商盡商”,消除不必要准入門檻。凡是可以商業化競標的專案,一律商業化公開競標;設定專題和專項資金,扶持有實質進展的參與企業; 3、最佳化審批流程,撤銷“研製500公斤以上衛星許可”等不合時宜的許可事項; 4、結合前述安全考慮,指導和協助企業獲得高效安全的試驗設施,並開展相關作業; 5、促進行業統一規範和標準檔案,便利產品和資料互用互通,提升行業溝通協作效率; 6、鼓勵和推進全行業共享共用供應鏈,尤其進一步疏通國企和民企間協作關係。 7、助力我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目前亞非拉地區存在大量衛星應用需求,市場有待填補。 8、平衡供需關係,逐步篩除低水平重複建設,例如同質化試車臺、衛星載荷等;引導、鼓勵創新創業活動從上游的整機制造向下遊的航天資訊和成果應用領域轉移。目前上下游市場規模和創業熱度出現了倒掛現象,應當改變。
上述意見的目的非常明確:改變我國商業航天先前“一擁而上、野蠻生長、多而不全、大而不強”的局面;以豐厚的商業機會、明確的安全紅線、清晰的考核門檻,為專心做強、做實、做市場所需的企業提供豐厚發展機會,同時淘汰投機性、重複性、低效率產能;將資源聚集於刀刃,集中精力應對外部挑戰、滿足內部需求。
這也將引發對企業考察、評判標準的變化。
2024年1月19日,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可重複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驗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中新社
從“畫大餅”到“交作業”,企業新評判標準呼之欲出
回顧過去10年的高速發展階段,我國商業航天企業特別新興民營企業普遍尚未實現盈利,均以融資為主要生存方式,因此,“畫大餅”、“講故事”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但是,目前大批企業估值已經居於高位,常規融資愈發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呼應國家需求、爭取到並執行好訂單特別是星座建設等大額訂單,已經成為幾乎唯一的突圍機會。
即,未來具備下列特徵的企業,更受青睞:
1、市場定位清晰合理,處於市場急需、自身實力也與之匹配的行業生態位; 2、執行力強,及時向國家和市場提供足額適用產品。當然這背後是公司在產品規劃、研發測試、生產排程、質量管控、供應鏈構建等方面的深厚功力; 3、進取心足。積極開拓市場,特別是跨行業、跨國界銷售;與國內外監管方、行業機構等密切溝通,爭取更有利、更共贏的發展環境; 4、安全特別是涉及公眾安全方面,素質過硬。
一句話:交出讓國家和社會滿意的實幹答卷。
商業航天是與國內外環境都息息相關的新興行業,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外部如何變化,自身實力強大,都是行業和企業最確定、最穩妥的依靠。
中國商業航天更嚴峻的挑戰和更廣闊的機會,都即將來臨。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