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網際網路30週年。
30年前的4月20日,中國用一根64K專線,正式接入國際網際網路。這深刻影響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也改變了無數人的人生命運,其中就包括當時留美讀博的。
1995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畢業的張朝陽,產生了回國創業的想法,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的“報春鳥”。張朝陽迅速地向大眾普及了網際網路,一批又一批像張朝陽一樣的創業者,前赴後繼加入這場由網際網路引領的資訊革命當中,三十年間,無數人的命運齒輪開始轉動,新技術、新模式相繼湧現,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從門戶、搜尋到電商到社交的部落格,到微博到社交,從圖文到圖片、社群,再到短影片與直播。
物理學專業出身的張朝陽投身網際網路創業,成為中國企業家裡的初代“網紅”。多年以後,張朝陽又“紅”了一次,則是因為他作為“物理網紅”的新身份。
2021年11月5日,張朝陽“破天荒的第一堂物理課”開播,從經典力學的基礎公式推導開始,三年的時間帶著網友們一起搞懂那些物理問題。許多網友由此認識了他作為企業家之外的另一重身份,也有許多人因此對物理學的複雜祛魅,從頭開始學物理。
小到身邊的物理學現象,大到火箭發射、七星連珠,他用一堂堂硬核的物理課證明他做直播不是一時心血來潮,直到第35期“新春第一課”爆火,越來越多的人因此對物理學產生了興趣,搜狐影片打造知識直播平臺的策略也隨著《張朝陽的物理課》的出圈而為更多人所瞭解,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來到搜狐影片入局直播,張朝陽成為“物理網紅”的同時,搜狐影片也打造出了一批“知識網紅”。
從身邊開始學物理
今年6月,《張朝陽的物理課》走進北京師範大學,他現場硬核推導了“恆星內部的廣義相對論解”。張朝陽從愛因斯坦場方程出發,經過兩小時推導計算,最終證明了星體存在質量上限的結論。
方程非常抽象難懂,他就結合太空煮粽子、日全食觀測等和日常生活相關的現象,講解廣義相對論的意義,高深的理論不再是遙遠的難題,一下子變得與每一個人的生活有關。
同樣的授課方式還被應用在量子力學的講解中。在國家圖書館和清華大學專場,他針對“聲子與固體比熱”和“核磁共振的量子力學原理”進行詳細推導,同時講解了其在醫學、物質探測等方面的應用。
實際上,很多科學發現正是源自對日常現象的好奇。基礎科學的學習和研究並非科學家和高精尖人才的專利,而是全人類皆需懷揣的求知慾。
直播間裡的“同學們”也開始用張朝陽傳授的方法,給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找到了新的解釋。比如,用X射線衍射來分析施華洛世奇的水晶到底是不是玻璃。
讓物理學走近大眾,走進生活,這正是張朝陽願意持續講授物理課的原因之一。普通大眾對接收專業的物理公式有一些難度,但理解各種現象背後的原理並不難,這種理性的思維方式還可以應用分析其他問題上。可以說,《張朝陽的物理課》創造了一種新穎的方式,把自然科學知識和社交媒體結合,讓物理走出象牙塔,甚至也能夠成為普通大眾人人談論的科學風尚。
從物理科普到知識普惠
每週都在進行的物理課直播,對張朝陽個人來說,也是一次系統梳理知識和認知的過程。張朝陽認為遵循“一萬小時理論”很重要,“當你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堅持,長期堅持到一定程度,量變就會產生質變。”
一方面是對物理知識和定律的系統梳理。課程涵蓋了物理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他在講解的同時,還把這些知識點進行系統性整理,並出版了《張朝陽的物理課》系列書籍。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昌璞評價《張朝陽的物理課》第三卷稱:“本書選用了與傳統教科書不同的、樸素的視角——波包的演化,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量子力學的基本精神。”許多《張朝陽的物理課》系列書籍的讀者則表示,他們在這套書中找到了最享受的學習狀態,學完知識之後,能把知識全部串到一起,有一種“對知識的掌控感”。
張朝陽在物理課上的“折騰”,帶來的價值已經遠超最初的預期。
課程超過220次、線上時長超過22000分鐘的累積,讓他在當下的硬科技週期內,快速成長為一個極具辨識度的見識博主,為中文網際網路的物理科普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透過直播、短影片、文字和書籍等多種新媒體形式,原本晦澀難懂的基礎物理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可以說,張朝陽成功將物理科普變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今年7月,張朝陽受邀出席了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和科普專家參加的國際基礎科學大會,站在主辦方的立場,或許核心就是出於對其物理科普工作的認可。這位“物理網紅”的含金量還在進一步提升。
同時,《張朝陽的物理課》也給搜狐影片佈局知識直播帶來了引流聚合和樣本效應。在其影響下,搜狐影片匯聚了來自宇宙、物理、地質、基因等眾多科學研究領域的資深科學專家和大咖,孵化出了《科學演講局》《人人聽得懂的生命科學》《你身邊的數學》等諸多科普欄目IP。
《張朝陽的物理課》也因此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越來越多專業人士在搜狐影片用直播的形式把“死知識”轉化為“活見識”,帶動科學知識傳播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折騰”背後,張朝陽的長期主義
這些年來,張朝陽一直在“折騰”。
除了物理課,張朝陽還堅持把英語課講了七年。每週一到週四,張朝陽的英語課直播都會如期進行,他透過精選的英語新聞來進行英語講解和學習,內容涵蓋了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幫助網友們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同時,也增長了見識。
他在跑步上也有很強的自律性,日復一日地堅持跑步,堅持每年一度與明星名人們一起挑戰半馬比賽,將自家的知名媒體IP“搜狐新聞馬拉松”帶到長白山、日月潭、青海湖、北海道等國內外旅遊勝地,用運動引領另類風尚,也為其他運動打下了基礎。
今年9月,已經六七年沒有游泳的張朝陽對橫渡威海灣發起挑戰,為搜狐影片播主大會造勢。儘管途中遇到海浪和強勁的洋流,他依然超預期完成了橫渡。
不瞭解張朝陽的人對他的“折騰”可能有各種各樣的誤解,但這其實是一種不安於現狀、主動地去嘗試新事物、挑戰自我、突破舒適區的人生態度。
在張朝陽“折騰”的每一件事中,我們都看到了長期主義。
這種冷靜、剋制、不跟風的理念,也影響著張朝陽對公司的經營管理。
國內網際網路環境幾經變化,搜狐也曾經歷過低谷。張朝陽一直帶領搜狐專注而堅持地做自己擅長的媒體業務,不僅考慮商業價值,更關注社會價值。最終,搜狐找到了知識直播這個獨特的業務模式。
三年來,搜狐打造出了《張朝陽的物理課》《星空下的對話》《科學演講局》等爆款IP,滿足了不同使用者群體對知識的渴望和學習需求,也構建出媒體平臺的差異化價值。
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勢必會經歷一些起伏。堅持長期主義,就是要有穿越小週期、看透大週期的能力,不被短期的機會所誘惑,專注於自身的核心業務領域,讓量變的積累最終在某個時刻達到質變。
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當下很多企業都在經歷轉型的陣痛期。張朝陽的“折騰”和“折騰”背後的長期主義理念,也給這些企業和企業家提供一個極具參考性的樣本,助力他們重新找到業務的護城河,為社會發展持續創造價值。
從這個角度來看,《張朝陽的物理課》已經不僅僅是知識科普課,更是企業業務創新的範本,值得持續“折騰”下去。
於張朝陽來說,投身網際網路的三十年不僅意味著一種選擇與堅持,它更是一個在物理與網際網路兩者之間因緣際會的故事。搜狐的成立源自於高能物理所那根64k的網線,物理課的開始興自網際網路直播短影片時代的趨勢。
如今,張朝陽在搜狐影片直播間的物理課講到第三年,《張朝陽的物理課》也已經出到了第三本,深耕知識分享的搜狐影片也已經構建了覆蓋物理學、化學、數學、天文學、光學、聲學、植物學、古生物學、地質學、計算機科學、航空航天學等在內的全方位知識直播體系,普通使用者與專業大V之間的知識壁壘進一步被打通。
張朝陽給年輕人喊話,一定要折騰,而他自己就身體力行,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絡 [email protected]